一种大方坯连铸旋流水口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5737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111902.0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方坯连铸旋流水口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造型软件Gambit和流体计算软件Ansys Fluent相结合对钢液在所建的三维数学模型中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完后提取结晶器电磁搅拌器中心附近,铸坯宽面方向和窄面方向切向速度分布数据并分析,进行改进原有大方坯连铸旋流水口出口的高度和倾角,以此获得较小的铸坯宽面和窄面方向的切向速度差,从而得到更加合适的大方坯旋流水口出口的高度和倾角。通过本发明设计方法获得的大方坯连铸旋流水口出口的最佳高度和倾斜角度,改进大方坯在连铸过程中流场分布,从而提高铸坯质量。

    一种连铸坯热送过程表面淬火工艺冷却水流量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2547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77766.0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坯热送过程表面淬火工艺冷却水流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在连铸坯热送过程表面淬火工艺的水冷区域给予冷却水流量,测量连铸二冷各区出口位置、矫直区出口位置以及连铸坯热送过程表面淬火水冷结束位置的铸坯温度;建立连铸阶段铸坯凝固传热数值模型和连铸坯热送过程表面淬火阶段铸坯传热数值模型;计算不同工艺条件下连铸坯温度场,提取到矫直区出口位置的多个连铸坯温度场;求解各冷却初始温度下连铸坯表面达到冷却目标温度所需冷却水流量;测量矫直区出口位置的铸坯表面中心温度,计算铸坯表面达到目标冷却温度所需冷却水流量。保证良好的连铸坯热送过程表面淬火效果和较高的热装温度,避免热送裂纹发生使热送热装过程顺利进行。

    一种钢中硫化物系夹杂物无损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6669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81676.3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0

    Abstract: 一种钢中硫化物系夹杂物无损检测装置及其方法;装置组成包括电解槽、低温恒温控制槽、直流恒电位仪、氩气瓶、流量计、PH计、计算机和若干乙酸纤维素胶袋8;检测方法:1)试样准备和电解液的制备:电解液由无水氯化锂、γ‑丁内酯、甘油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制得电解液;2)完成电解准备工作;3)开始电解:通过柠檬酸溶液控制电解液的PH为7~9,共电解12~36h,电解结束;4,用无水乙醇分别清洗钢试样和乙酸纤维素胶袋后,称重钢试样,磁选清洗液;5)真空下分级过滤,分离出硫化物系夹杂物;本发明装置及方法,避免过滤过程中Fe2+的氧化,增加了过滤收集的效率,减少过滤过程中夹杂物的损失,使钢中细小夹杂物的无损提取得以实现。

    一种钢连铸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位置的动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90242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060782.2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连铸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位置的动态控制方法,属于钢铁冶金连铸生产控制领域。采用通过连铸跟踪单元组成的双向链表建立连铸动态跟踪模型、实时采集连铸工艺参数,并计算连铸坯凝固信息。通过当前电磁搅拌位置与最佳电磁搅拌位置的比对,实时计算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所需位移量,确保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始终位于所浇钢种的最佳搅拌位置;装置包括弧形导轨、滑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固定安装在滑动机构上;滑动机构位于弧形导轨上;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滑动机构,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凝固末端电磁器不能随连铸工艺实时调节的难题,且现场实施效果良好。

    一种有利于Cr、Mo钢球化退火的轧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350116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131180.2

    申请日:2013-04-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利于Cr、Mo钢球化退火的轧制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连铸后的钢坯进行开坯,轧制,吐丝,随后在辊道冷却线上一直保温到300~350℃左右集卷,得到Cr、Mo钢轧材。本发明通过开坯加热控制、轧钢温度控制以及轧后冷却控制,改善1/2R处偏析和中心偏析,细化晶粒,避免异常晶粒的生长。同时,控制大型块状铁素体及珠光体的生成,马氏体控制在35%以下,形成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使其碳化物较均匀的分布在基体上。另外,使用该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极大地缩减了球化退火的时间,简化退火工艺,并使球化渗碳体更加弥散、细小的分布。

    一种降低Cr、Mo钢轧材框形偏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2130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210174384.X

    申请日:2012-05-30

    Abstract: 一种降低Cr、Mo钢轧材框形偏析的方法,属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Cr、Mo钢坯进行连铸,控制电磁搅拌强度、频率、二次冷却区总水量、比水量、过热和拉速;再进行开坯,加热温度1220~1280℃,加热时间6~8h;再进行轧制,粗轧温度为1080℃,精轧温度为935℃,吐丝温度为860℃,轧后以大于5℃/S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却530℃~480℃,保温到300~350℃左右集卷;得到消除框形偏析的Cr、Mo钢轧材。存在轻度组织不均现象的,进行消除组织不均的简化退火工艺。本发明消除了Cr、Mo钢轧材轧材的框形偏析,使其冷酸下的框形偏析达到或接近于0级,热酸下的框形偏析控制≤1.0级。

    一种降低Cr、Mo钢轧材框形偏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213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74384.X

    申请日:2012-05-30

    Abstract: 一种降低Cr、Mo钢轧材框形偏析的方法,属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Cr、Mo钢坯进行连铸,控制电磁搅拌强度、频率、二次冷却区总水量、比水量、过热和拉速;再进行开坯,加热温度1220~1280℃,加热时间6~8h;再进行轧制,粗轧温度为1080℃,精轧温度为935℃,吐丝温度为860℃,轧后以大于5℃/S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却530℃~480℃,保温到300~350℃左右集卷;得到消除框形偏析的Cr、Mo钢轧材。存在轻度组织不均现象的,进行消除组织不均的简化退火工艺。本发明消除了Cr、Mo钢轧材轧材的框形偏析,使其冷酸下的框形偏析达到或接近于0级,热酸下的框形偏析控制≤1.0级。

    一种水平磁路式连铸电磁搅拌器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942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92801.8

    申请日:2025-03-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平磁路式连铸电磁搅拌器,包括沿磁轭的轴向布置的多组水平磁路组件,水平磁路组件包括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第一水平磁路和第二水平磁路;第一继电器通过第一三相电与线圈的其中三股电线连接;第二继电器通过第二三相电与线圈的另外三股电线连接;第一水平磁路或第二水平磁路与上位机连接。基于水平磁路的设计,可以产生更大的有效电磁力,因此,能够提高电磁场使用效率,降低电磁搅拌器的发热量;同时能够产生的搅拌力覆盖面更广,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面的电磁密度,提高对金属熔液的搅拌力强度,从而扩大铸坯的等轴晶区,降低偏析程度,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

    一种连铸坯中心偏析自动评级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82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605103.5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坯中心偏析自动评级的方法及系统,涉及连铸坯质量评价领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与机器视觉技术的相结合,实现对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分割及偏析等级的计算,从而实现在识别中心偏析时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及效率,便于用户使用及数据采集;对拍摄铸坯低倍试样图像中存在的光照不均现象采用光照补偿技术处理,提高了模型对中心偏析分割的准确性。因铸坯中不一定存在偏析,而识别偏析比分割耗时短,本发明对偏析的分割方式为先识别再分割,加强了系统效率,提高了系统准确率。为探究连铸工艺参数对中心偏析的影响,本发明对铸坯的连铸工艺参数与其偏析等级建立数据库,实现对铸坯质量的控制与监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