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3420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66892.9
申请日:2017-0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流程轧制制备超塑性镁合金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大轧制率轧制、常规轧制率降温轧制和热处理三个步骤。首先将镁合金坯料通过大轧制率轧制制备出镁合金板坯,然后对板坯进行常规轧制率降温轧制,随后进行热处理形成超塑性组织,从而制备出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超塑性变形能力的镁合金板材。该方法通过3‑6道次制备超塑性镁合金板材,整体材料中的组织细小均匀,并且析出相形状圆整。该方法适合制备大尺寸样品,弱化织构,有效避免难变形镁合金轧制过程中的开裂,提高镁合金的成形能力;并且该方法流程短、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85714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575745.2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塑性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铝0.1-6.0,锡0.1-3.0,锰0.01-2.0,锶0.01-2.0,其余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同时,该镁合金还可以含有添加元素锌、锑和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制备步骤为:先熔化镁和铝,然后加入锡,再加入添加元素和稀土元素,最后引入锶,经过搅拌、精炼处理后将熔体经过铸轧和轧制工艺制成板材;或将熔体直接浇注成铸锭;或先浇注成铸锭,然后将铸锭挤压成型材或厚板,再将厚板轧制成薄板。本发明既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又提高了强韧性;本发明弥补了铸造镁合金难以适合变形工况,而变形镁合金难以适合铸造工况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0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27069.0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类工件表面强化装置及其应用。将轴类工件的两端固定在夹持旋转系统上,使待强化的轴类工件表面一部分包裹在石墨电极内,然后通过铜导轮接触另一部分,在脉冲电流的作用下形成回路,以使电流流经工件。因为铜导轮与轴类工件圆周面为线接触,电流密度大,产生的焦耳热使接触表面快速升至淬火温度,同时通过旋转工件达到对整个表面交替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效果。通过对外加脉冲电流、转速和时间间隔等工艺参数的调整,能够实现对大型或复杂轴类工件的表面强化处理,最终使工件同步实现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冲击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5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48809.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微合金化高性能快速挤压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镁合金成分为:铋:0.4‑2.2wt.%,锰:0.3‑0.7wt.%,锌:0.2‑0.6wt.%,铝:0.2‑0.5wt.%,其余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05wt.%。该合金体系合金化元素总含量≤4wt.%,属于低合金体系。所述的合金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将精炼的镁合金进行浇铸,后挤压成棒材。本发明节约原料生产成本,简化了长时间高温热处理工艺,能够产生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获得的合金具有高强度,同时保持较高的延伸率,其中,屈服强度≥253MPa、抗拉强度≥290MPa、延伸率≥11%。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39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688011.8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耐高温Al‑Mg‑Si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Mg:0.91‑1.10%;Si:1.21‑1.4%;Mn:0‑0.2%;Zr:0‑0.2%;Ag:0‑0.05%;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和≤0.20%;余量为Al。所述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铸轧、均质、冷轧、固溶和人工时效。本发明获得的Al‑Mg‑Si系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并且在长期高温条件下,还能够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150118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688023.0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稳定性Al‑Mg‑Si‑Cu‑Sc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成分组成:Mg:0.5‑0.8%;Si:0.5‑0.8%;Cu:0.1‑0.2%;Sc:0.1‑0.2%;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和≤0.15%;余量为Al;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铸造、均质化处理、加工成型、固溶处理、预应变处理以及时效处理。本发明获得的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且在长期热暴露环境下保持稳定,屈服强度≥320MPa以及延伸率≥10%;在150℃热暴露1000h后,仍能保持屈服强度≥305MPa以及延伸率≥10%,屈服强度衰减率<5%;本发明所提出的制备方法既适用于铸锭开坯又适用于铸轧开坯,总合金元素添加量≤2%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8550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99075.3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细晶高强塑性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镁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成分组成:锌:5.5‑6.5%、钙:0.1‑0.3%,添加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的添加元素含量为0.2‑0.8%,所述的添加元素为铝或锰的任意组合,其中铝:0‑0.5%,锰:0‑0.5%,不可避免的杂质≤0.05%,余量为镁;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精炼的镁合金熔体浇铸到铁模中制备出铸锭;(2)将铸锭均质化处理后挤压加工成棒材;(3)将挤压后的棒材进行等通道转角挤压(以下简称ECAP)加工;(4)将ECAP加工后的棒材进行低温单道次大压下量轧制后获得超细晶高强塑性镁合金,所述的镁合金具有超细晶结构,以及较高的强度和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74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89759.3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2C23/02 , C22C23/00 , C22C23/04 , C22C1/03 , B22D11/06 , C21D9/00 , C22F1/06 , B21B1/22 , B21C3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铸轧用耐腐蚀弱织构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镁合金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铝:0.3‑0.8%,锰:0.1‑0.3%,锌:0.1‑0.35%,其余为镁、添加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的添加元素为钕、钆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钕:0‑0.25%,钆:0‑0.25%;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和≤0.05%。制备方法包括:熔炼铸轧、固溶热处理、多道次轧制和退火热处理。通过低含量合金元素添加(总合金添加量≤1.95%)、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工艺的协同作用,最终获得的合金在3.5wt.%NaCl溶液中浸泡3天后的平均析氢腐蚀速率可以达到4.5‑7.2ml/cm2,织构强度达到4.3‑5.2,织构弱化效果以及耐腐蚀性能显著优于商业化以及现有技术的镁合金,同步实现镁合金耐腐蚀性提高和织构弱化,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956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99151.1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共格析出相调控的高强耐蚀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镁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铝:1.3‑2.9%,锌:0‑0.8%,钙:0.1‑0.8%,锰:0.3‑0.6%,不可避免的杂质<0.02%,余量为镁。制备方法包含:配料、熔炼、浇注、均匀化热处理后经挤压成形得到镁合金板材,再经固溶和人工时效处理后,合金内部析出大量的单原子层结构的共格析出相。本方法通过调整合金组分和工艺实现了对析出相尺寸、数量及分布的协同微观调控,制备得到的镁合金板材成型性好,抗拉强度≥280MPa,腐蚀速率≤6mm/年,实现了镁合金耐蚀性和高强度的同步提升,本发明不含稀土元素,成本低廉,适用于高强耐蚀镁合金的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02585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244671.2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公开了具有细化基体相和共晶相Mg‑Al‑Zn系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或二号熔剂保护下,依次加入纯镁、纯铝和纯锌加热熔化,再降温进行精炼和清渣处理;将镁‑锰、镁‑稀土中间合金依次加入到熔体中,待熔化后再经精炼、吹气、清渣并静置保温,然后通过不同冷却方式铸造成铸件,获得基体相和共晶相同时细化的Mg‑Al‑Zn系镁合金。本发明制备的合金基体相α‑Mg和共晶相Mg17Al12同时细化,共晶相显著细化并从连续网状转变为不连续棒状、近球状,解决了Mg‑Al‑Zn系镁合金基体相和共晶相难以同时细化的难题,提高了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适用于重力铸造、低压铸造、压铸、铸轧等工业生产,制备工艺简单、可靠,易于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