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器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39844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180001810.3

    申请日:2011-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L5/00 H03B19/00 H03L1/026 H03L1/027 H03L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振荡器,包括:振荡部,该振荡部具备包括MEMS谐振器和放大器的反馈型振荡电路、和自动增益控制器,该自动增益控制器接收来自放大器的输出并基于该输出的电平按照将来自放大器的输出的电平确保为固定的方式控制放大器的增益,该振荡部将来自放大器的输出作为原振荡信号来输出;和修正部,输入原振荡信号,根据原振荡信号生成规定的设定频率的信号,并作为输出信号来输出,修正部从振荡部输入不同于原振荡信号的、包括与MEMS谐振器的增益相关的信息在内的信息信号,并基于信息信号修正原振荡信号的频率来生成规定的设定频率的信号,并作为输出信号来输出。

    振动发电器、振动发电装置、以及搭载了振动发电装置的电子设备和通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68358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080058299.6

    申请日:2010-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发电器,能够省略/简化从被可动地保持的基板的布线。该振动发电器包括:第1基板;第1电极,其配置在第1基板的下面,包括保持电荷的膜;第2基板,其与第1基板分离,且与第1基板的下面对置地进行配置;第2电极,其按照与第1电极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第2基板的上面;第3电极,其配置在第1基板的上面,包括保持电荷的膜;第3基板,其与第1基板分离,且与第1基板的上面对置地进行配置;和第4电极,其按照与第3电极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第3基板的下面,第1电极具有的保持电荷的膜、第3电极具有的保持电荷的膜保持不同极性的电荷,还包括恢复力发生部件,该恢复力发生部件在没有外力作用于第1基板时将第1基板保持在规定位置,在外力作用于第1基板使得第1基板相对于第2基板移动时提供使第1基板返回至规定位置的恢复力。

    振动发电器、振动发电装置、及搭载有振动发电装置的电气设备和通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59851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80001754.8

    申请日:2012-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振动发电器由第1基板(102)、被配置为与其对置的第2基板(103)、形成于第1基板上的第1电极(104L、104R)、第1电极(106)、形成于第2基板上的第2电极(105L、105R)、第2电极(107)构成,在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保持同极性的电荷,按照在第1基板(102)处于静止过程中或振动过程中时对第1电极(104L(104R))的重心和第2电极(105L(105R))的重心进行连接线段与从第2电极(105L(105R))的重心起平行于第2基板的主表面而延伸且向着静止状态的第1电极(104L(104R))延伸的射线所形成的角度不超过55度的方式,第1基板振动。

    振荡器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39844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80001810.3

    申请日:2011-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L5/00 H03B19/00 H03L1/026 H03L1/027 H03L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振荡器,包括:振荡部,该振荡部具备包括MEMS谐振器和放大器的反馈型振荡电路、和自动增益控制器,该自动增益控制器接收来自放大器的输出并基于该输出的电平按照将来自放大器的输出的电平确保为固定的方式控制放大器的增益,该振荡部将来自放大器的输出作为原振荡信号来输出;和修正部,输入原振荡信号,根据原振荡信号生成规定的设定频率的信号,并作为输出信号来输出,修正部从振荡部输入不同于原振荡信号的、包括与MEMS谐振器的增益相关的信息在内的信息信号,并基于信息信号修正原振荡信号的频率来生成规定的设定频率的信号,并作为输出信号来输出。

    声共振器及滤波器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3101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680023789.6

    申请日:2006-06-22

    Abstract: 在基板部(40)与第2支承部(20)之间设有第1支承部(30)。该第1支承部(30)通过由具有比压电体(11)及基板部(40)高的声阻抗的材料形成的膜、或者由Q值比压电体(11)及基板部(40)小的材料形成的膜等构成。通过该第1支承部(30)的插入,从第2支承部(20)朝向基板部(40)的振动的大半被反射(箭头(a)),并且防止从第2支承部(20)向基板部(40)传递的振动被基板部(40)的底面反射而向振动部(10)的方向返回(箭头(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