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30701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215590.1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10 , B60Q3/44 , B60Q3/745 , B64D47/02 , B64D2011/0038 , H01L51/524 , H01L51/5246 , H01L51/52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兼顾柔性和实用强度的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作为电光学装置的显示装置(100)具备将作为薄型的有机EL面板的显示面板(18)利用2片树脂膜(25a、25b)层压的结构。这里,在层压结构体(25)的显示区域V侧,安装有在平面上将显示区域V包围的画框状的加强构件(28)。加强构件(28)是用于加强薄板状的显示面板(18)的构件,由包含拉伸强度优异的碳纤维的材料构成。利用此种构成,显示装置(100)可以实现能够弯曲的柔性、和即使弯曲也不会使显示面板(18)破裂的实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617036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410095731.5
申请日:2004-11-12
Applicant: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36 , G02F1/133305 , G02F2201/42 , H01L27/3244 , H01L27/3281 , H01L27/3293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大面积显示器的一个实施例可包括:像素层,包含显示元件;连接层;与像素层和连接层通信的驱动器,驱动器配置用于驱动像素层中的像素以及配置成通过连接层进行通信。大面积显示器的实施例还包括由像素层、连接层及驱动器组成的叠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用于制作大面积显示器的方法和设备。
-
-
公开(公告)号:CN1725521B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510082114.6
申请日:2005-06-29
Applicant: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Inventor: 沃尔特·里斯 , 海克·里尔 , 西格弗里德·F·卡格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H01L33/44 , H01L33/56 , H01L51/5253 , H01L51/5259 , H01L51/52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光电子器件包括用于发光的光电子部件(12,14,16)、光发射表面(22)及光发射表面(22)上的盖层(18)。盖层(18)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系数的第一材料及具有第二折射系数的第二材料的混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938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880115248.5
申请日:2008-09-10
Applicant: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96 , B82Y10/00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51/0039 , H01L51/0043 , H01L51/0048 , H01L51/0558 , H01L51/057 , H01L51/102 , H01L51/5203 , Y10S977/701 , Y10S977/742 , Y10S977/762 , Y10S977/767 , Y10S977/932 , Y10S977/936 , Y10S977/937 , Y10S977/93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作为发光晶体管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该发光晶体管包括:栅极电极,其用于提供栅极场;第一电极,其包括用于注入电荷的稀释纳米管网络;第二电极,其用于注入互补的电荷;以及电致发光半导体层,其被设置在纳米管网络和电子注入层中间。通过所述栅极场来调制电荷注入。空穴和电子结合而形成光子,从而使得电致发光半导体层发出可见光。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采用电极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具有低状态密度的传导性材料,使得晶体管接触势垒调制包括通过费米能级移位而在具有低状态密度的电极与邻近的半导体之间的肖特基接触的势垒高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835298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65818.0
申请日:2010-05-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5B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调光大面积场致发射背光源,其包括若干个场致发射背光单元,所述若干个场致发射背光单元相互独立设于一平面上并排列组合成为大面积场致发射背光源。本发明解决了采用CCFL作为背光源时存在的色域窄、亮度均匀度不够、寿命短、体积大、功耗高且含有对环境有害的金属汞的问题,还解决了采用LED作为大面积背光源存在的散热难,亮度不均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的问题。另外,本发明动态调光大面积场致发射背光源的背光区域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可根据对应部分的图像亮度进行独立调整,有效提高了被动式大面积显示器显示的对比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789442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04238.0
申请日:2010-01-25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233 , G09G2300/0819 , G09G2300/0842 , G09G2300/0861 , G09G2310/0256 , G09G2320/0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无论有机EL元件以怎样的发光灰度发光,发光亮度都不会产生偏差。有机EL装置具备:有机EL元件,其以与驱动电流的大小对应的光量进行发光;和驱动晶体管,其栅极电连接于第1节点,并且该栅极及源极被电连接,将在漏极/源极间流动的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输出。而且,为了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成为与该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对应的补偿后电压(Vth+Va),控制机构向所述第1节点供给第1数据电位(Vdata),并且向该驱动晶体管供给电流,然后,控制机构向所述第1节点供给根据所述第1数据电位而确定的第2数据电位(Vdata+Voffset)。
-
公开(公告)号:CN1534802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310118178.8
申请日:1997-06-26
Applicant: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50 , C09K11/7718 , C09K11/7721 , C09K11/7746 , C09K11/7749 , C09K11/7767 , C09K11/7769 , C09K11/7774 , H01L33/486 , H01L33/501 , H01L33/502 , H01L33/56 , H01L2224/32245 , H01L2224/32257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247 , H01L2224/48257 , H01L2224/48465 , H01L2224/48472 , H01L2224/49107 , H01L2224/73265 , H01L2224/8592 , H01L2924/01021 , H01L2924/01079 , H01L2924/12041 , H01L2924/12044 , H01L2924/181 , H01L2933/0091 , Y02B20/181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 H01L2924/00012
Abstract: 发光半导体元件,具有发射射线的半导体主体(1)和一个发光变换元件(4,5)。半导体本体(1)发射光谱段在紫外、蓝和/或绿段的射线,发光变换元件(4,5)将这种射线的一部分变换成波长较长的射线。从而能够通过一个单个的发光半导体主体,将原来发射混合色的发光二极管制成专门发射白光的发光二极管。特别推荐将YAG:Ce作为发光变换染料之用。
-
公开(公告)号:CN1701640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02821062.X
申请日:2002-10-24
Applicant: 拜尔瑞士股份公司
Inventor: 埃米尔·恩兹
Abstract: 三维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主体(1)和电致发光器件(20)。所述电致发光器件(20)包括膜(2)和电致发光装置(10),其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膜(2)面对电致发光装置(10)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显示的图形。电致发光装置(10)包括前电极(11)和背电极(12),它们之间设置有电介质(13)。前电极(11)设置有产生图形(9)的层,并且在该层的一个部分内加以实现。电源(15)布置在电致发光器件(20)的表面内,其与电致发光器件(20)的电极(11,12)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725910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081304.6
申请日:2005-06-24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若林淳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具备:第2电极,与电连接在象素驱动用信号线上并形成于每个象素的多个第1电极相对置;发光层,被夹持在第1电极及第2电极间;多条输入输出信号线,被配置在周边区域上,一端侧分别与象素驱动用信号线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侧分别与外部电路连接;和第2电极用布线,在周边区域与第2电极电连接。在周边区域中,具有:按多条输入输出信号线至少一部分的布线间距从一端侧越朝向另一端侧越小的方式形成输入输出信号线的区域、和未形成输入输出信号线的空出区域,至少在空出区域的一部分设置接触区域,第2电极用布线在配置于接触区域的接触部与第2电极电连接。因此,能够实现电光学装置的小型化并提高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