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818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76020.7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行车安全信息主动推送系统,包括制动分析模块、风险定位模块和推送控制模块。制动分析模块针对单个车辆进行独立分析,并将所分析的单个车辆记作目标车辆,对目标车辆影响制动能力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反映目标车辆制动能力的制动影响值,通过制动影响值可以有效判断目标车辆制动能力的强弱,风险定位模块包括主动上传单元、车载识别单元和固定识别单元,主动上传单元获取用户及管理员上传的风险点位数据并对上传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确定实际风险定位坐标,车载识别单元和固定识别单元分别对车辆自身监测的行驶数据以及监测设备监测的车辆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实际风险定位坐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71118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765230.2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北京工业大学 , 天津智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叉口环境智能网联车辆轨迹协同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环境模型,并在所述环境模型中添加智能网联车辆专用车道;基于强化学习算法要素,部署所述环境模型中的智能网联车辆驾驶策略模型;运行所述交通环境模型和驾驶策略模型,并通过智能网联车辆的专用车道奖励和编队奖励对所述驾驶策略模型进行优化;其中,所述专用车道奖励用于奖励智能网联车辆选择专用车道;所述编队奖励用于奖励智能网联车辆以适当的车头时距编队行驶,且编队车辆越多奖励越大;优化后的驾驶策略模型能够在真实的车路环境中进行轨迹协同优化。本实施例通过车道布局和匹配的驾驶策略模型,实现轨迹协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00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87255.0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公路护栏的刚度检测装置,属于公路基础设施检测领域。包括激振单元,激振单元包括激振器以及支撑激振器的连接件,激振器通过连接件作用于波形护栏板的波谷面上;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弹性变形检测器,其中,至少一个弹性变形检测器安装于连接件上,至少一个弹性变形检测器安装于波形护栏板上,至少一个弹性变形检测器安装于用于支撑波形护栏板的护栏立柱上;控制单元,包括供电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供电模块用于对激振器供电、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数据获得被检测面的弹性变形量。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对在役使用护栏的无损刚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08898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1510451318.6
申请日:2015-07-28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逆光环境中的交通标志牌,属于交通工程设施领域。该交通标志牌包括:标志底板、铺设在标志底板的正面的逆反射面层,设置在标志底板的背面的结构加强件。其中,逆反射面层包括深色底膜和字膜,字膜铺设在标志底板的正面,深色底膜铺设在字膜的正面;标志底板和深色底膜对应镂空有道路交通标志的图文内容;字膜的可见光透射率至少为30%。本发明提供的交通标志牌能够有效提高其上图文内容的亮度,进而提高该交通标志牌在逆光条件下的可视认性。而且,通过使用太阳光作为该交通标志牌的背光源,其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5041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107481.0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大型车辆车道级精准管控方法及系统。该方案包括利用设置在每个车道上的视频摄像机的获取驾驶员表情图像,获得驾驶员正常状态数据;根据边缘计算设备识别出全部的大型车辆;利用设置在每个车道上的视频摄像机的获取驾驶员表情图像,获得驾驶员异常状态数据;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向当前行驶车辆发出警示命令;获取大型车辆行驶状态,若在小型车辆车道超过预设时间,发出提示命令,使大型车辆调整行驶状态;自动获取车辆车牌照信息,通过网络向对应车牌车辆进行信息发送。该方案通过在线的传感器获取驾驶员、车辆信息,并通过在线的驾驶员与车辆异常识别实现基于路边设备的边缘计算,完成对于大型车辆的在线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8996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190954.2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交通的实时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隧道内的至少一辆行驶车辆的相对高度差;实时获取隧道内的至少一个直线探测器的阻断间隔;分析所述隧道内的至少一辆行驶车辆的相对高度差和所述隧道内的至少一个直线探测器的阻断间隔中的至少一者;当分析结果符合预设的事故检测条件时,定位出在所述隧道内的事故位置;将包含所述事故位置的隧道内的车辆事故信息发送到相关的智能信息终端。本发明可实时检测在隧道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并可精确定位,从而便于展开对伤员的救治和对事故车辆的处理,也可让附近的行驶车辆提前获知,有效的预防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26092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67819.5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8G1/01 , G08G1/052 , G08G1/065 , G08G1/08 , G08G1/09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交通场景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及系统,检测主路汇合点下游的车辆数Q1;若Q1小于主路汇合点下游达到拥堵阈值的车辆数Q,则获取主路上游最外侧首辆车辆到达汇合点的最短时间T1;检测辅路排队车辆数Q2;若Q2≤Q-Q1,则估计辅路上Q2辆车进入主路的时间T2;若T1>T2,则绿灯开启时间为T2;否则,绿灯开启时间为T1;若Q2>Q-Q1,则估计辅路上Q-Q1辆车进入主路的时间T3;若T1>T3,则绿灯开启时间为T3;否则,绿灯开启时间为T1。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提高了异构交通场景下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主路与辅路的汇合区域的通行效率和城市快速路网络的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城市交通并保障安全驾驶。
-
公开(公告)号:CN10903457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75641.2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Q50/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包括:获取作为拓扑图中节点的城市,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连接关系;获取每一节点与其他节点的每一种交通方式的子拓扑图,并确定每一种交通方式的里程和权重;针对每一子拓扑图中的里程及权重,分别生成该子拓扑图对应的里程邻接矩阵、权重邻接矩阵;并根据每一节点的子拓扑图,生成整个复合网络的总拓扑图,并生成该总拓扑图的里程邻接矩阵、权重邻接矩阵;确定复合网络总拓扑图中的每一条边的权重;确定节点的加权里程介数和加权节点度;根据专家打分确定的加权节点度的权重和加权节点介数的权重,确定复合网络中节点的重要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988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774499.X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8G1/09 , G08G1/096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字化交通标志的生成方法,数字化交通标志类型确定步骤,用于确定数字化交通标志的类型,其中该数字化交通标志的类型包括:静态交通标志、半动态交通标志、动态交通标志;初始参数确定步骤,用于确定数字化交通标志的初始参数;其中该初始参数中至少包括:标志的有效期、标志适用的车辆对象、标志适用的出行者对象、标志适用的货物类型、标志适用的道路特征、标志适用的气象环境、标志适用的通行优先度;且还可以包括:标志发出时间、标志的位置;标志编码确定步骤,用于根据数字化交通标志的类型、初始参数、标识码、标志内容,在预设的标志编码规则库中进行搜索分别确定其标志码编码或内容编码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08773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98345.8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张紧的缆索护栏,包括:张紧的缆索,索端固定件和伸缩件;所述缆索与所述索端固定件固定,所述伸缩件连接在所述索端固定件和外部的固定面之间;所述伸缩件随着所述缆索的伸长,缩短所述索端固定件和外部的固定面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伸缩件达到力的平衡,和/或所述伸缩件随着所述缆索的缩短,伸长所述索端固定件和外部的固定面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伸缩件达到力的平衡。本发明的自张紧的缆索护栏,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缆索护栏的缆索不能自主张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