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9782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73742.9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B11/00 , G01C11/36 , B25B11/02 , G05B19/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大型柔性弱刚性零件气动柔性装配系统,属于柔性装配领域。该系统以气动柔性装配阵列为主体,并设有定位装置、视觉测量装置和装配控制系统。气动柔性装配阵列可实现对大型弱刚性零件的支撑以及轮廓形貌的调整,使其轮廓形貌满足装配要求。夹紧装置可实现对大型柔性弱刚性零件的夹紧,为调整轮廓形貌提供基准。视觉测量装置可通过工业摄像机对气动元件的形貌进行测量,获取大型弱刚性零件的局部轮廓特征。装配控制系统可接收位置传感器以及工业摄相机获取的位置信息,对数字信号量处理,并可控制各气动柔性装配单元的气动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696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205613.7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15/035 , H02K15/40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体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扇环型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驱动力预测方法。该工装利用巧妙机械结构限制永磁体各向自由度,采取滚珠螺旋传动方案与伺服驱动模式控制永磁体装配精度,不仅能满足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永磁体的装配需求,还可通过替换夹板A/B应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形状永磁体的装配领域,具有高精高效、通用性强、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同时本发明提出的驱动力预测方法以永磁体等效磁化电流解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待装配永磁体空间磁感应强度明确其与内/外转子轮毂之间的磁吸作用力。借助本发明提出的永磁体装配工装预测装配所需驱动力,计算简便且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和便捷性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3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936004.5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49/10 , H02K1/28 , H02K1/278 , H02K1/27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吸装配式永磁联轴器及转矩特性表征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种自吸装配式永磁联轴器结构,该结构通过楔形槽以及梯形磁体化简了一般永磁联轴器对于永磁体装配环节的步骤,并且通过磁体自吸作用实现磁体快速高效装配;同时本发明提出的联轴器转矩计算方法摆脱了对于传统有限元法的依赖性,快速地计算了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的转矩大小,大大提高了永磁联轴器转矩计算速度。该方法在实际对于永磁联轴器的研究与应用中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同时满足其他尺寸结构的永磁联轴器,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747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89127.5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几何量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激光跟踪仪的隐藏点辅助测量工装及其使用方法。隐藏点辅助测量工装采用整体式结构,材料为碳纤维,包括外圈、手持杆以及连接杆。本发明隐藏点辅助测量工装可广泛适用于激光跟踪仪测量中隐藏点的测量,操作简便,通过测量已标定好的所选辅助测量点位,无须转站便可计算出隐藏点的空间坐标值,避免了多台激光跟踪仪转站测量导致耗时长、因转站而测量精度降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3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65204.9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磁力隔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弹抗偏载永磁联轴器及复合径向刚度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安装在内外转子之间的弹性环被压缩后产生的弹力来抵消偏载作用下部分电磁力,此结构减小了联轴器的复合径向力和径向刚度,最终实现径向抗偏载效果。此外,结合仿真获得的偏载力作为边界条件对弹性环进行结构参数设计。选用梯形截面能有效增大其与内外转子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所涉及的复合径向刚度计算方法以矢量力等效分解法为基础,将磁力与弹力独立分析,有效避免了相互影响下的复合径向刚度计算,并引入修正系数结合仿真结果对其进行修正,提高了计算精度。本发明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性能,操作简单且计算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37116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1682069.3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视觉测量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照度计算的机器视觉照明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相机与同轴LED环形光源照明的几何位置关系计算包括光源距离、光源角度、数量、光源位置等参数的LED光源入射照度,然后基于双向光照反射模型计算了包含材料反射系数、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参数的LED光源反射照度,给定光源的特征参数以及待测物体的特征参数,通过计算分析光源反射照度均匀度得到清晰成像时对应的光源最佳光源距离及照明角度等照明参数。该方法兼具高效、准确、通用性高等优势,对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3948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09882.5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B11/02 , G01B11/06 , G01B11/24 , G01N21/01 , G03B15/03 , H05B45/10 , H05B47/155 , H05B47/165 , G06F1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视觉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照明的视觉检测系统,以设定的感兴趣区域ROI及待测构件关键特征为输入,获取零部件初始图像后自动确定目标照度分布,并反算多角度LED分区光源照明参数,以实现自适应照明效果,进而实现自动化、高精度零部件视觉检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零部件视觉测量过程中自适应照明困难、特征提取算法复杂、测量精度低的问题,避免了操作人员主观判断的繁琐操作与误差,可广泛应用于批量零部件产线的视觉检测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821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56587.8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8/2321 , G06F18/20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磁力传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时序信号的永磁联轴器对中状态预测方法。首先引入两个相互正交的状态向量来表征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的偏心距和位置角,对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的轴向截面进行理论建模;结合蒙特卡罗算法的近似计算模型,将实测结果引用到计算中对数据集进行权重的重新评估计算,实现永磁联轴器对中状态的快速预测评估。本发明可实现不同类型永磁联轴器对中状态的预测评估,适应性较强;此外,通过统计概率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权重重新评估计算,修正计算结果,保证了预测数值的精度,可为永磁联轴器的多参量状态评估预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性能,操作简单且计算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3757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09643.0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视觉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虑及相机安装误差的双远心镜头成像模型及标定方法,首先基于远心镜头安装误差建立双远心镜头的成像模型;其次,利用高精度位移平台搭载标定板分别获取初始标定板图像以及经过确定的步进距离向x以及y方向移动后的两张标定图像,以简化相对外参矩阵;接着采用非线性辛普森求解方法计算单应性矩阵,利用初始外参矩阵中旋转矩阵的正交性建立方程组,求解内参数:安装误差角、放大倍率、CMOS倾斜角以及图像中心点坐标,同时求解初始外参矩阵;最后采用L‑M优化算法求解镜头畸变系数。该方法兼具高效、准确等优势,对于视觉测量的标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333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09663.8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49/10 , H02K1/278 , H02K1/27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锥筒式自对中永磁联轴器及磁场非线性刚度解析计算方法。锥筒式自对中永磁联轴器通过内外转子首尾两侧同级磁体环达到径向上自对中,采用锥形结构使得内外转子中间阵列磁体块相互作用,传递转矩且具有在轴向上自对中的能力,辐条‑磁体式最大化永磁联轴器传扭性能。基于现有盘式筒式永磁联轴器,本发明使得永磁联轴器的自对中性能及传扭性能大大提升;永磁联轴器磁场非线性刚度解析计算方法摆脱了传统有限元仿真的依赖性,针对永磁联轴器非线性的刚度进行快速计算,大幅提升了永磁联轴器刚度计算效率。该方法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同时满足其他锥筒式永磁联轴器,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的计算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