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6343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88945.5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非对称的双层隧道,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分为位于左侧的上部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并与上部行车空间相通的烟道;下部空间内分为位于左侧的辅助空间和位于右侧并与烟道相通的下部行车空间,辅助空间内等间距设置有疏散楼梯,疏散楼梯顶部设置在行车隔板下部,行车隔板上设置有多个与行疏散楼梯对应的楼梯盖板。本发明通过改变隧道内部结构布置方式,对空间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可在不需要结构加宽的条件下实现上下层互为疏散,且可实现上下层隧道从结构两侧设置匝道,还可以减小建设用地宽度,适用于当受建设条件限制,施工用地宽度有特殊要求而拟采用明挖法建设的道路隧道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279746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00855.7
申请日:2012-08-2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浅覆土始发方法,通过采用覆土反压、局部全断面地层加固和门式地层加固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始发段土体进行加固,以提高地层稳定性和顶部土体抵抗泥水劈裂能力,为了防止盾构始发时洞门打开后掌子面土体破坏和地层发生松动等,造成泥水仓中的泥浆漏浆、地层失稳、涌水涌泥等,采用冻结法加固开洞处一定厚度地层。本发明解决了浅覆土条件下始发段地层的稳定问题,同时降低了始发工作井和明挖段深基坑施工风险,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907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69597.6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中间预制箱涵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中间预制箱涵底板的底面加设凸起物,并在底板上开设贯穿底板的浇注孔;(2)将上述中间预制箱涵安装在盾构隧道的管片内弧面上,通过所述凸起物使中间预制箱涵的底面与盾构隧道的管片内弧面之间形成间隙;(3)通过所述浇注孔向上述间隙内灌注水泥砂浆。本发明通过在中间预制箱涵底板的底面加设凸起物,使本中间预制箱涵底面与盾构隧道的管片内弧面形成间隙,并向该间隙内灌注水泥砂浆,保证了箱涵底面与盾构管片内弧面接触密实;同时,在底板上设置浇注孔,通过该浇注孔向所述间隙中灌注水泥砂浆,施工简单。适用于盾构隧道。
-
公开(公告)号:CN12000685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4471.2
申请日:2025-04-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叠合梁‑柱装配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方法先在工厂完成预制柱制作,将其主筋与箍筋绑扎并浇筑混凝土,使预制柱带有牛腿和外伸主筋,运至现场后完成安装固定;同时在工厂制作叠合梁,完成钢筋绑扎、预制混凝土浇筑、主筋与连接钢板焊接及外伸牛腿浇筑;接着将叠合梁安装到预制柱两侧牛腿上,进行钢板熔透焊、拼缝填充及节点区域混凝土浇筑;之后在构件厂制作叠合板,待节点现浇混凝土达一定强度后安装,并布置叠合面附加筋;最后拼装一定数量叠合板后,以围护结构为模板进行梁和板的现浇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该方法提升了施工效率,保证了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408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98209.4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2 , E02D29/16 , E02D29/045 , E02D19/10 , E04B1/00 , E04B1/66 , E04B1/68 , E04B1/682 , E04B1/684 , E04B1/70 , E04G21/00 , E04G21/02 ,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排结合的装配式地下侧墙防水节点及施工方法,包括侧墙和预制中板,侧墙包括上部预制墙体、下部预制墙体、先浇筑墙体、后浇筑墙体,上部预制墙体和下部预制墙体之间形成侧墙拼缝,先浇筑墙体和后浇筑墙体之间形成现浇混凝土施工缝,侧墙拼缝和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相互错开,侧墙拼缝的垫层中设置有止水条和压缩密封体,现浇混凝土施工缝中设置有防水材料、止水钢板和止水胶,预制中板与侧墙的连接区域位于下部预制墙体的顶部,并通过侧墙与中板现浇区域浇筑混凝土与侧墙相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装配式地下结构侧墙与中板防水设计中存在的节点防水效果不佳、施工复杂以及缺乏排水措施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4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02059.3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2 , G06F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布局方案VR可视化交互装置及交互方法,交互装置包括三维图形处理单元以及与三维图形处理单元进行交互的虚拟现实交互终端、设计软件同步接口和协同设计通信模块;三维图形处理单元采用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和专用的图形加速芯片,将二维平面布局数据转换为三维空间模型并进行实时渲染;虚拟现实交互终端作为用户体验的直接接口,通过低延迟的无线传输模块与三维图形处理单元集成;设计软件同步接口实现与外部设计软件的数据交换,将修改同步至三维图形处理单元;协同设计通信模块用于支持多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实时协作和沟通。本发明通过将高性能硬件与专用软件相结合,实现地下空间布局的快速可视化与实时交互。
-
公开(公告)号:CN11589765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984498.4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田涛 , 刘学军 , 沈学军 , 杨亚 , 刘浩 , 贠毓 , 王明文 , 马云良 , 魏重丽 , 韩东升 , 周海春 , 安晓晓 , 商瀚 , 袁帅 , 义剑峰 , 苏毅南 , 张家驹 , 余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分圆盾构车站结构,属于地铁车站领域,其通过采用明挖法构建竖井,并作为盾构井布置设备房,再通过盾构的方式施工两侧车站及区间,并在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法施工,进而有效解决传统管线迁改难、交通疏解压力大、拆迁难、深埋车站明挖范围大,埋深深,投资大,协调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双分圆盾构车站结构,其在为乘客创造便捷的乘车体验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工程的土建投资及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了运营工作人员长期在地下压抑的环境,开创了设计新思路,减少工程投资、降低施工风险,节约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土地资源,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42952.2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盾构隧道牛腿结构及制作方法,本发明提出的盾构隧道牛腿结构包括安装板、挡板结构和灌筑连接结构,安装板用以与盾构隧道中位于顶部的盾构管片连接;挡板结构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挡板自安装板向下延伸,并用于分别止挡抵接在中隔墙的相对两侧面,以在安装板的下方和中隔墙的上方之间形成容设间隙;以及,灌筑连接结构,灌筑形成在容设间隙内。本发明通过安装板将盾构隧道牛腿结构与盾构管片连接,两个挡板分别止挡抵接在中隔墙的相对两侧面,如此,在安装板的下方和中隔墙的上方之间形成容设间隙,在容设间隙内灌筑形成灌筑连接结构,以抵接支撑盾构隧道牛腿结构,进而提高盾构隧道牛腿结构与盾构管片连接和中隔墙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39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05584.X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可反演土体原位应力状态的盾构刀具磨耗系数测试装置,包括:离心转台,试验土仓,离心转台,中心转子,刀杆。试验土仓具有用于容纳土体的环腔,离心转台驱动试验土仓旋转。中心转子,中心转子与环腔、离心转台同轴设置。刀杆设置在中心转子上,刀杆能够使得试验刀具伸入试验土仓的环腔中。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中心转子,以驱动中心转子旋转。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离心转台旋转使得试验土仓的土体处于超重状态以及通过配置中心转子和刀杆旋转,相对准确地测试了土体原位应力状态下的盾构刀具磨耗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57083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673164.0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适用于超长隧道的飞行式情报平台及方法,包括:无人机、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及投影终端;所述无人机用于飞至隧道内事故地点并对现场进行拍摄;所述通信系统用于将拍摄到的事故画面回传至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事故画面生成安全引导信息并发送至投影终端;所述投影终端在隧道内移动以将所述安全引导信息移动投放于隧道侧墙或地面上。该方案可以远程控制无人机来获取事故现场的事故画面,然后以移动显示的方式为隧道内车辆及人员在不同情况下提供针对性的警示、引导等信息,并且采用激光投影的方式,便于人员发现,消灭了原有固定监控设备的盲区,在事故现场更加有效,适用性更广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