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组大肠杆菌XM-LU制备内切-β-1,3-1,4-葡聚糖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35366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70684.7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从重组大肠杆菌XM-LU制备内切-β-1,3-1,4-葡聚糖酶的方法,涉及一种细菌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活性,适于工业化生产的从重组大肠杆菌XM-LU制备内切-β-1,3-1,4-葡聚糖酶的方法。重组大肠杆菌XM-LU是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发酵培养基甘油8~12g·L-1、玉米浆9~15g·L-1、NaNO36~ 10g·L-1、NaCl 10g·L-1、KH2PO42.4g·L-1、K2HPO412.5g·L-1,卡那霉素0.05g·L-1,余为水;液体发酵条件为通气量0.8~1.5L/(L ·min),自第10~16h起持续流加甘油原液8~20h。

    生物絮凝剂XM-11的发酵过程分阶段供氧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65169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009605.7

    申请日:2007-09-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生物絮凝剂XM-11的发酵过程分阶段供氧的控制方法,涉及一种生物絮凝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絮凝剂XM-11的发酵过程分阶段供氧的控制方法。提供一种生物絮凝剂XM-11的发酵过程分阶段供氧的控制方法。菌种为诺卡氏菌(Nocardia sp.)XM-B11。将菌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种子培养时间为8~16h,接种量为8%~15%;液体发酵条件为25~30℃;液体发酵分阶段供氧控制模式为:发酵初期0~20h维持搅拌转速100~150r/min,至第30~56h结束发酵。既保证菌种在发酵初期阶段生长良好,又使发酵后期生物絮凝剂处于最佳合成状态,减少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能耗,降低成本。

    微生物还原制备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998955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135429.7

    申请日:2006-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微生物还原制备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方法,涉及一种银催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负载型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常温条件下将Ag+还原为Ag0纳米颗粒,制备高分散度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方法。组成为银1%~22%,铯100~1000ppm,余量为载体;制备时从金矿区土壤和矿坑水中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将经扩大培养后的菌泥磨成粉末;载体在500~600℃下焙烧2~4h,冷却后抽真空至10mmHg以上;配制AgNO3和CsNO3组成的浸渍液,将浸渍液负载到载体上,干燥制成催化剂前驱体;将得到的含R08的菌粉配制成微生物菌悬液,与前驱体混合,真空干燥即制成负载型银催化剂。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工程菌及其在调控不同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04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386111.6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工程菌及其在调控不同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应用,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工程菌的构建方法构建地衣芽孢杆菌工程菌Bl/pPpromoter‑pgdS,该方法利用筛选得到的不同表达强度的地衣芽孢杆菌内源性启动子,调控γ‑聚谷氨酸的分子量,根据表达强度可以分为强、中、弱三种表达强度,其中内源性启动子P2967较强表达强度,使得γ‑PGA的分子量最低下降至1.61×103kDa,并且提高了γ‑PGA的产量,证明地衣芽孢杆菌内源性启动子的调控策略对于为产生不同分子量的γ‑聚谷氨酸可行且有效的,为产生不同分子量的γ‑PGA提供了新路径。

    一种苹果果胶低聚糖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7035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110843731.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苹果果胶低聚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取过氧化氢溶液、抗坏血酸溶液与苹果果胶固体混合均匀,得到苹果果胶溶液,真空封装;在常温高压600MPa条件下,使上述真空封装的苹果果胶溶液反应30分钟;将反应结束后的苹果果胶溶液通过10 kDa超滤管过滤,收集滤液;将所述滤液通过C18色谱柱和离子交换柱分离得到组分1‑组分7,即制得苹果果胶低聚糖。由此通过超高压协同无金属′顿体系降解苹果果胶,再通过膜分离和柱分离可纯化出1kDa左右的低聚糖,其糖成分主要含有甘露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木糖和鼠李糖。

    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负载的防晒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9928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801516.6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负载的防晒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纳米材料。所述防晒剂由物理防晒剂、壳聚糖、金纳米粒子组成;壳聚糖包裹物理防晒剂,金纳米粒子负载于壳聚糖上;壳聚糖与金纳米粒子紧密结合。通过壳聚糖pH敏感性,将物理防晒剂与壳聚糖溶解于醋酸溶液中,通过沉淀法用NaOH调节混合后溶液的pH,得壳聚糖包裹的物理防晒剂‑壳聚糖样品,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金纳米粒子负载于物理防晒剂‑壳聚糖样品,即得防晒剂。可有效增加传统物理防晒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能力;中和光源照射下物理防晒剂表面产生的自由基,降低其光催化活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安全性。光谱吸收范围广泛、光催化能力大幅度降低,可显著提高纳米级物理防晒剂使用时安全性。

    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负载的防晒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9928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01516.6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负载的防晒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纳米材料。所述防晒剂由物理防晒剂、壳聚糖、金纳米粒子组成;壳聚糖包裹物理防晒剂,金纳米粒子负载于壳聚糖上;壳聚糖与金纳米粒子紧密结合。通过壳聚糖pH敏感性,将物理防晒剂与壳聚糖溶解于醋酸溶液中,通过沉淀法用NaOH调节混合后溶液的pH,得壳聚糖包裹的物理防晒剂‑壳聚糖样品,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金纳米粒子负载于物理防晒剂‑壳聚糖样品,即得防晒剂。可有效增加传统物理防晒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能力;中和光源照射下物理防晒剂表面产生的自由基,降低其光催化活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安全性。光谱吸收范围广泛、光催化能力大幅度降低,可显著提高纳米级物理防晒剂使用时安全性。

    过表达碳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转录抑制因子基因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9081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301370.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何宁 王玲伟

    Abstract: 过表达碳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转录抑制因子基因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过表达碳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转录抑制因子基因ccpN利用PCR扩增克隆多糖絮凝剂合成途径获得,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利用PCR扩增克隆碳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转录抑制因子基因ccpN,将基因ccpN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地衣芽孢杆菌中,通过四环素抗性筛选获得目的基因的工程菌。构建方法:设计PCR引物;将目的基因插入到PHY300PLK‑PamyL‑TTamyL组成型启动子PamyL下游多克隆位点,得过表达质粒,导入到E.coli DH5α中扩增;将过表达质粒电转化地衣芽孢杆菌,筛选转化子,验证得地衣芽孢杆菌重组菌。

    一种基于超高压改性的生物基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0509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522077.8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蛋白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首先用尿素对大豆蛋白进行化学改性,然后将微改性后的大豆蛋白做超高压处理,之后再加入交联剂六次甲基四胺,制备无醛耐水性优良的大豆蛋白胶。实验证明,尿素能和大豆蛋白质中羧基等活性基团反应,破坏大豆蛋白分子间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疏水基团暴露,从而增加交联结构,并增强力学和耐水性能。再经超高压处理后的大豆蛋白天然结构解折叠,更多疏水区域暴露于蛋白质分子的外部;进一步改善胶黏剂的耐水性。制备的胶黏剂粘度适中,能够在被黏结物表面形成良好润湿,胶黏剂固化后在黏接面能形成良好的机械铆合结构,能够提高胶黏剂干态和湿态胶合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