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7045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584209.2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液体密封的矿用液压支柱,该液压支柱在Y形密封圈(6)和手把体(18)上端之间设置磁性密封部件,磁性密封部件包括下磁极(14)、永磁体(15)、上磁极(16)和隔磁环(17);上磁极和下磁极一上一下沿着活柱(12)轴向布置,上磁极和下磁极与活柱间隙配合,上磁极和下磁极内环面开设有内槽,内槽中填注有磁性液体(13),永磁体安装在上磁极和下磁极之间,永磁体的内外径和上磁极、下磁极的内外径相同,隔磁环设置在永磁体与手把体之间,压盖(10)通过平垫圈(8)和螺栓(9)固定在手把体上。本发明可提高液压支柱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活柱因表面损伤造成的乳化液泄露。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97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98127.0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04H6/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停车位姿自动调整平台,包括转动机构、前端旋转机构、后端旋转机构、位姿检测装置、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转动机构设置在下支撑板的左前位置,前端旋转机构通过前端圆弧轨道设置在下支撑板的右前位置,后端旋转机构通过后端圆弧轨道设置在下支撑板的后部,上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转动机构、前端旋转机构、后端旋转机构形状相匹配的豁口,上支撑板设置在下支撑板上方;本发明降低了立体停车系统对汽车初始停放区域准确的要求,即将原本要求把4个车轮均要停到合适区域转变为只需保证左前轮这1个车轮停到转动圆台即可;而且,也避免了外界施力机构与车轮冲击接触,由此,不仅实现了无损伤调整,更省去了驾驶员多次调节停车位姿。
-
公开(公告)号:CN104670786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2886.5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徐州联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5G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溜槽防堵塞装置,包括防护闸门、转动机构和开关机构,防护闸门通过转动机构和开关机构安装在溜槽底板下底板上,转动机构安装在防护闸门靠近入料口的一侧,转动机构包括转轴、固定支架、随转支架和应变检测片,开关机构安装在防护闸门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开关机构包括固定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弹簧销和电磁铁,固定支架、转轴和随转支架约束防护闸门绕转轴中心旋转。本发明公开的防堵塞装置设置在溜槽外部,避免了物料对防堵塞装置冲击导致形变,进而影响其触发精度;此外,本发明公开的防堵塞装置关键运动副均未与物料直接接触,故易粉尘化物料基本不会对关键运动副的灵敏性造成影响,确保了防堵塞装置运转流畅。
-
公开(公告)号:CN104370073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83958.5
申请日:2014-11-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5G3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G3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性液体密封的托辊,轴承座、第一垫片、轴承、第二垫片、密封部件、挡圈依次沿轴向布置于托辊轴上;轴承座冲压安装于辊体两侧,密封部件由内磁极、导磁盘、外磁极、永磁体和隔磁壳构成,导磁盘安装在托辊轴上,内磁极、永磁体、外磁极分别套在内侧轴向凸起、径向凸起、外侧轴向凸起上,内磁极、永磁体、外磁极设置在隔磁壳内部,内磁极、外磁极、隔磁壳与导磁盘间隙配合,导磁盘的径向凸起与内磁极、永磁体、外磁极之间的间隙里注满磁性液体。有益效果:托辊密封为磁性液体密封结构,磁性液体在内外磁极与导磁盘之间形成液体密封,运行时形成液体端面密封和液体离心式密封,有效降低了运行阻力,改善托辊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85226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61718.1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柴电混合动力井下无轨胶轮车试验平台,防爆柴油发动机、防爆ISG电机、第一转矩转速传感器、第一离合器、耦合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防爆制动器、惯性飞轮组、升速箱、第三离合器、测功机依次连接,防爆电机、第二转矩转速传感器、第二离合器、耦合器依次连接;防爆柴油发动机、防爆ISG电机、防爆电机、机械式自动变速器、防爆制动器、测功机分别通过发动机ECU、ISG电机ECU、防爆电机ECU、机械式自动变速器ECU、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控制单元、测功机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总控制台连接;本发明可进行多模式混合动力无轨胶轮车的试验研究,可为各模式混合动力无轨胶轮车的产品化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99134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568942.0
申请日:2012-1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用电液驱动无轨胶轮车,属于一般车辆技术领域,动力系统由蓄电池和电动机组成,传动系统为静液压传动;转向系统由转向器、方向盘、转向电机和泵组成;制动系统包括机械制动系统和电气制动系统,机械制动系统由泵和盘式制动器组成,电气制动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电动机;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显示器、键盘、驱动集成电路和数模转换器,显示器、键盘、驱动集成电路和数模转换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蓄电池、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电动机与驱动集成电路和数模转换器电连接。有益效果是胶轮车驱动动力清洁环保、机动灵活的同时可以保证胶轮车的动力,简化胶轮车的结构便于驾驶。
-
公开(公告)号:CN1197699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82356.2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47L11/40 , A47L11/24 , A47L11/2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爬台阶的升降式清扫机器人及其攀爬方法,包括机身、行走机构、攀爬伸缩机构、清洁机构和传感器模块。本发明不仅可以清洁平地,还可以通过升降方式攀爬楼梯,进行上下楼层的清洁,而且紧凑的结构可以实现床底等狭小空间的清扫,从而实现全面清洁;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清洁效率;通过配备的传感器和控制策略,用户可以控制机器人的启停、清扫模式等,机器人也可以进行自主调整,实现智能化清洁;相比传统的分开使用的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可以节省存放空间,减少清洁设备的占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6999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82357.7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47L11/40 , A47L11/24 , A47L11/2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爬台阶的折叠式清扫机器人及其攀爬方法,包括清扫机身、拖地机身和伸缩旋转部件,清扫机身后端与拖地机身前端通过伸缩旋转部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各传感器在对环境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对自身位置、形态等进行调整,解决了重心平衡问题,可以对平地和楼梯进行全地形清扫,解决了过于复杂的攀爬结构带来的清洁效率低下,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问题;本发明在自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实现了扫拖分离,先扫后拖的高效清扫模式,具有结构简单,省时高效,地形适应性强,攀爬楼梯重心稳定不易倾翻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786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34497.3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徐州徐工重型车辆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四轮转向的无人驾驶露天矿卡轨迹跟踪控制方法,S1、获取无人驾驶露天矿卡的车辆行驶状态及道路信息;S2、建立四轮转向无人驾驶露天矿卡横向动力学模型;S3、根据步骤S2的横向动力学模型,设计双层横向轨迹跟踪控制器,得到前、后轮转角控制量;S4、根据步骤S3所得到的前、后轮转角控制量对四轮转向无人驾驶露天矿卡进行转向控制。本发明建立横向动力学模型并由此设计双层横向轨迹跟踪控制器,上层控制器采用滑模控制,可以提高对目标路径的跟踪精度,减小横向误差;下层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并设计补偿误差,可以增加下层控制器的信号跟随性,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保证无人驾驶露天矿卡运输安全性的同时提高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530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43289.X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徐州徐工重型车辆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0K6/26 , B60K6/24 , B60K6/28 , B60K6/40 , B60K6/52 , B60W20/14 , B60W20/15 , B60W30/182 , B60W10/06 , B60W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矿卡适时四驱混合励磁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既可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又具有优良的调节能力,同时降低了电机的维护成本,减轻了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驱动系统采用油电混合提供动力的方式,动力电池驱动为辅助驱动,柴油发动机驱动为主驱动,通过选择合理的工作模式,使柴油发动机绝大多数运行时间都处于高效率区间,减少了燃油消耗,同时动力电池组的SOC值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混合励磁电机的永磁部分不参与制动过程,避免了永磁体因高温退磁的现象,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车辆整体的动力性能;能够解决传统混合动力技术控制复杂、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矿卡的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