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密封构造体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17425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80005446.6

    申请日:2008-02-18

    Inventor: 林友和

    Abstract: 在反应气体歧管(154)的外周部分,并排设置内侧密封构件(168a)与外侧密封构件(168b)。配设在近反应气体歧管(154)的最附近的内侧密封构件(168a)优选由具有耐酸性的材料构成,外侧密封构件(168b)优选由低温下的性能下降较小的材料构成。作为内侧密封构件(168a)能够使用乙丙橡胶或者氟橡胶,作为外侧密封构件(168b)能够使用硅橡胶。

    生产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53946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780044463.6

    申请日:2007-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包括阳极催化剂层(13)、聚合物电解质膜(1)和阴极催化剂层(14)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并涉及一种包含该膜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由可UV固化材料制成的第一边界(17)施加至聚合物电解质膜(1)上,其中聚合物电解质膜(1)的内部区域(16)保持不含可UV固化材料;施加催化剂层(2),其覆盖聚合物电解质膜(1)的内部区域(16)并且与第一边界(17)交叠;将由可UV固化材料制成的第二边界(18)施加至第一边界(17)上,其中第二边界(18)环绕催化剂层(2);将由可UV固化材料制成的第三边界(19)施加至第二边界(18)上,其中第三边界(19)与催化剂层(2)交叠;并利用UV辐射照射第一、第二和第三边界(17,18,19)。

    燃料电池用密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47838C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580042454.4

    申请日:2005-09-28

    Inventor: 冈部达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为电池单元设计的密封结构体。其密封结构体中,用于构成密封唇圈的橡胶含浸在构成MEA的GDL周边缘部。如果能适当的控制GDL的周边缘部上含浸橡胶区域的幅度,就能达到抑制因MEA反应区域变窄产生的发电量低下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具有:配置在一对隔板5之间的MEA 2、在MEA 2外周侧的平面延长线上配置的橡胶垫6、与橡胶垫6两面一体化成型的、并和隔板5紧密接触的垫圈形状的唇圈7。在MEA 2的周边缘部,设置有橡胶含浸部8,通过将构成橡胶垫6的一部分橡胶含浸在构成MEA 2的GDL 4中,使橡胶垫6一体化成型在MEA 2。在MEA 2所在平面内,紧接着橡胶含浸部8的内周侧,为了控制橡胶含浸区域,设有GDL收缩部9。

    燃料电池
    7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0795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680016178.9

    申请日:2006-05-09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有单电池(102)并且由1个以上的上述单电池层叠而成,单电池(102)具有:MEA(4),其具有高分子电解质膜(7)和除了该高分子电解质膜(7)的周缘部以外夹住该高分子电解质膜(7)而设置的一对气体扩散层(5);一对自密封隔板(1),其夹着该MEA(4)而配设,作为整体形成板状,具有导电性的隔离部(41)以及比该隔离部(41)更有弹性的密封部(40),至少上述隔离部(41)与上述气体扩散层(5)相接触,且上述密封部(40)包围上述气体扩散层(5)而与上述高分子电解质膜(7)的周缘部相接触;在上述自密封隔板(1)上形成容纳形成于上述气体扩散层(5)的外表面的周缘部的隆起部(51)的低部(11),在该低部(11)配设上述密封部(40)。

    用于燃料电池堆的密封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432905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580028344.2

    申请日:2005-06-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H01M8/0276 H01M8/0284 Y02P70/56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密封件结构,燃料电池堆包括第一双极板和第二双极板,每个双极板布置在膜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该密封件结构包括粘附于第一双极板凹陷区域的第一辅助垫圈和粘附于第二双极板凹陷区域的第二辅助垫圈,其中第一和第二辅助垫圈布置在膜电极组件的相对侧。密封部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双极板的凹陷区域中并且在第一和第二辅助垫圈之间。该密封件结构使环绕密封件周边的支路区域的尺寸最小化和当燃料电池堆组装时提供了所有元件设置的较好控制。这种方法还减小了对周围相对湿度变化的敏感性且通过消除了对生产区域中湿度控制的需要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