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58943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089212.1
申请日:2014-03-12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7C43/196 , C07C4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1/03 , C07C2601/14 , C07D301/12 , C07C43/1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羟基烷氧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按下述步骤进行:往容器中加入烯烃、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醇溶液,搅拌并用恒温油浴锅加热,温度为0-100℃;根据加入烯烃的用量,用恒压滴液漏斗量取过氧化氢溶液,达到设定温度后缓慢加入反应液,反应0.5-24h;反应结束后,加入少量Na2S2O3粹灭反应。本发明重复性好,无繁琐的分离过程,提高了产物的纯度,化学纯度达到95%;制备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少,试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宜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897169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71054.4
申请日:2012-12-25
Applicant: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G65/28 , C07C43/196 , C07C41/03 , C08F283/06 , C04B24/26 , C04B103/30
Abstract: 公开一种式(I)所示的端烯基不饱和聚醚,式中,R1代表-H或-CH3;R2代表C1~C9亚烷基;m、n均为正整数,并满足m≤50,n≤50。还公开了制备该端烯基不饱和聚醚的方法,包括:(1)向反应釜中加入端烯基不饱和醇和催化剂,然后升温至80~150℃,接着加入环氧环己烷,同时控制反应温度为80~150℃;(2)待加完环氧环己烷之后,保持反应温度,直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为止;(3)向反应釜中加入环氧乙烷,同时控制反应温度为80~150℃;(4)待加完环氧乙烷之后,保持反应温度,直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为止;及(5)将反应釜降温到60~70℃,然后出料,最后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得到式(I)的端烯基不饱和聚醚。该端烯基聚醚可用于合成具有高分散性能和自消泡作用的混凝土减水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875335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10195743.5
申请日:2011-07-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C07C35/08 , C07C29/20 , C07C43/196 , C07C4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酚类化合物制备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a)将包含溶剂、具有加氢功能的催化剂和至少一种酚类化合物的原料混合;b)在压力0.1~30MPa,温度20~300℃的还原气氛下,使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氢化反应反应1~24h,得到醇类化合物。本发明能够使酚类化合物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稳定的、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醇类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704711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910308856.4
申请日:2009-10-27
Applicant: 岳阳昌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一种环氧化物催化水合制备1,2-二醇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取水和氟硼酸加入反应器,设温10-99℃,再向反应器中加入环氧化物,总反应时间0.2-5h;环氧化物、水和氟硼酸的摩尔比为:环氧化物∶水∶氟硼酸=1∶1.5-35∶0.00001-0.001。本发明选择性高,产品分离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1244988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10058203.0
申请日:2008-03-21
Applicant: 昆明万宝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坤平
IPC: C07C43/196 , C07C41/34 , A61K36/13 , A61P3/10
Abstract: 提取紫杉醇提取物及提取并纯化红杉醇的方法:红豆杉原料粉碎,用提取溶剂对原料提取,浓缩,得红豆杉浓缩提取物;用萃取溶剂萃取红豆杉醇浓缩提取物,水相收集待用,萃取液浓缩,得紫杉醇提取物;水洗,水相和水洗液合并浓缩得水液浓缩物,水液浓缩物干燥,用回流提取溶剂对干浓缩物回流提取,收集固形物或沉淀得红杉醇粗品;用甲醇作溶解剂进行回流溶解,收集回流液,浓缩,低温结晶,过滤,收集晶体;红杉醇晶体加水加热搅拌至晶体溶解,加入低级醇、丙酮、乙腈之一,保温,静置,低温结晶,过滤,收集晶体,重复多次,得红杉醇晶体,干燥,取样按检测方法进行HPLC检测,得含量≥99%红杉醇高纯品。本发明的特点是从红豆杉原料中提取紫杉醇提取物的同时从水相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红杉醇,本发明的工艺先进,具有高重现性、高产率、高纯度,且方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特别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575270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910046884.3
申请日:2009-03-02
IPC: C07C43/196 , C07C4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S)-3-L-薄荷氧基丙烷-1,2-二醇的合成方法,包括L-薄荷脑与(2R)-(-)-乙酸环氧丙醇酯在溶剂为甲苯、苯、己烷、环己烷、庚烷中,温度为-10℃-25℃,并用催化剂为三氟化硼-乙醚或无水三氯化铝,开环反应4小时,得(2S)-1-乙酰氧基-3-L-薄荷氧基丙烷-2-醇;(2S)-1-乙酰氧基-3-L-薄荷氧基丙烷-2-醇在溶剂为甲苯,常温下,碱采用NaOH,水解反应3小时即得本发明的产品。本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收率高,总收率达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44988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58203.0
申请日:2008-03-21
Applicant: 昆明自主择业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坤平
IPC: C07C43/196 , C07C41/34 , A61K36/13 , A61P3/10
Abstract: 提取紫杉醇提取物及提取并纯化红杉醇的方法:红豆杉原料粉碎,用提取溶剂对原料提取,浓缩,得红豆杉浓缩提取物;用萃取溶剂萃取红豆杉醇浓缩提取物,水相收集待用,萃取液浓缩,得紫杉醇提取物;水洗,水相和水洗液合并浓缩得水液浓缩物,水液浓缩物干燥,用回流提取溶剂对干浓缩物回流提取,收集固形物或沉淀得红杉醇粗品;用甲醇作溶解剂进行回流溶解,收集回流液,浓缩,低温结晶,过滤,收集晶体;红杉醇晶体加水加热搅拌至晶体溶解,加入低级醇、丙酮、乙腈之一,保温,静置,低温结晶,过滤,收集晶体,重复多次,得红杉醇晶体,干燥,取样按检测方法进行HPLC检测,得含量≥99%红杉醇高纯品。本发明的特点是从红豆杉原料中提取紫杉醇提取物的同时从水相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红杉醇,本发明的工艺先进,具有高重现性、高产率、高纯度,且方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特别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764622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480007863.6
申请日:2004-03-10
Applicant: 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7C41/03 , C07C43/196 , C07B5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1/03 , C07C43/196 , C07C26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廉价原料,通过简单工艺步骤,并且以较低成本制备2-(L-薄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的方法,该化合物具有能够使饮食品、烟草、化妆品等具有冰凉清爽的感觉。制备下述通式所表示的2-(L-薄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在路易斯酸组成的催化剂存在下,使L-薄荷醇与1,2-环氧烷烃类化合物反应。通式中的R表示氢原子、烷基或1-羟基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759088A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480006191.7
申请日:2004-03-04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C07C35/52 , C07C69/65 , C07C43/178 , C07C43/196 , C08F32/08 , G03F7/0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35/52 , C07C2603/66 , G03F7/0046 , G03F7/0395 , Y10S4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以通式(1)表示的新颖脂环族不饱和化合物:其中R1和R2至少之一是氟原子或氟化烷基;以及通过聚合含有该脂环族化合物的聚合物前体而生成的聚合物。在采用至多190nm波长的光照的平版印刷中,该聚合物可用作化学增幅抗蚀剂,其对用于曝光中的照射光显示出出色的透明度,对衬底具有出色的粘附性,且具有出色的抗干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505601A
公开(公告)日:2004-06-16
申请号:CN02808969.3
申请日:2002-04-25
Applicant: 卫材株式会社
IPC: C07C35/44 , C07C69/757 , C07C43/196 , C07C43/18 , C07C47/47 , C07C47/46 , C07C69/608 , C07C229/50 , C07C309/73 , C07C309/66 , C07C323/55 , C07C323/60 , C07C323/15 , C07C323/48 , C07C323/43 , C07C323/13 , C07C323/22 , C07C323/26 , C07C323/53 , C07C323/58 , C07C323/59 , C07C317/46 , C07C317/18 , C07C317/28 , C07C317/24 , C07C317/44 , C07C317/48 , C07C327/32 , C07C255/31 , C07C247/12 , C07C271/22 , C07C235/26 , A61K31/215 , A61K31/195 , A61K31/255 , A61K31/19 , A61K31/16 , A61K31/275 , A61K31/095 , A61K31/10 , A61K31/655 , A61K31/145 , A61K31/27 , A61K31/075 , A61K31/047 , A61K31/11 , A61P17/00 , A61P21/00 , A61P25/00 , A61P25/16 , A61P25/28 , A61P27/02 , A61P27/16 , A61P37/08 , A61P39/02 , A61P39/06 , A61P4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9/757 , C07C43/13 , C07C43/315 , C07C47/36 , C07C47/37 , C07C47/46 , C07C62/06 , C07C62/14 , C07C229/46 , C07C235/26 , C07C247/12 , C07C255/31 , C07C271/22 , C07C309/66 , C07C309/73 , C07C317/18 , C07C317/24 , C07C317/28 , C07C317/44 , C07C317/46 , C07C317/48 , C07C317/50 , C07C323/13 , C07C323/22 , C07C323/26 , C07C323/43 , C07C323/53 , C07C323/55 , C07C323/58 , C07C323/60 , C07C327/32 , C07C2603/90 , C07C2603/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化合物,其对由于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由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毒性显示出优异的抑制作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其盐或水合物:其中,Z表示具有2-3个碳原子的二价有机基团等,其可具有取代基;R3表示羧基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