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843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32236.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智筑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IPC: G06K7/10 , G06Q10/047 , B25J9/16 , G05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建筑机器人寻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物料打包成垛进场,堆放在场地中;建筑机器人进场后,寻找到一物料垛,并移动到该物料垛旁,以该物料垛作为起点;通过读取各个物料垛的RFID标签,寻找第一块施工区域所需要的物料垛;将寻找到的物料垛移动到第一块施工区域并施工;完成第一块施工区域的施工后,检索之前所读取的RFID标签,确认是否有下一块施工区域所需要的物料垛信息;若有,则直接移动到该物料垛旁并施工;若无,则面对所有已观测到过但未阅读过的物料垛,在其中寻找所需物料垛;继续寻找后续施工区域所需的物料,并在对应施工区域完成施工,直到施工完毕。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寻料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6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76944.7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T17/20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洁净室模型虚拟网格对齐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识别图层名称,提取建模所需图层,并识别各图层中的图形元素;确定计算图形范围;计算获取吊顶龙骨节点范围;将图形范围与吊顶龙骨节点范围进行比较,若吊顶龙骨节点范围大于图形范围,则对龙骨节点进行细化处理,并将对应的龙骨节点细化值作为对应图形元素的图形数据,进行重新绘制图形元素;若龙骨节点范围小于图形范围,则在龙骨节点细化处理之前根据图像范围扩展龙骨节点范围,使扩展后的龙骨节点范围包含图形范围,最后完成洁净室模型虚拟网格对齐。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化对齐,减少了人员投入成本,提高了绘图准确性与绘图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315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75921.6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B01J20/28 , C01B32/324 , C02F1/28 , C02F1/52 , C02F101/30 , C02F103/0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制备改性活性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处理;(2)将步骤(1)预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900~1100℃并恒温5~6小时进行炭化处理;(3)将炭化处理后的树脂骨架在CO2氛围下加热至950~1000℃并恒温2~2.5小时进行活化处理;(4)步骤(3)反应完成后在盐酸溶液中磁力搅拌;(5)步骤(4)处理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在不低于85℃的高温下干燥,得到树脂基球状活性炭;(6)将树脂基球状活性炭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在氯化铁溶液中磁力搅拌,使Fe3+渗透入活性炭表面及孔中,然后抽滤分离,再用去离子水洗涤分离后的固体产物;其中,树脂基球状活性炭与氯化铁质量比不低于1:5;(7)步骤(6)处理完成后的固体产物在不低于60℃下干燥,然后在空气氛围下加热至300~350℃并恒温3~4小时进行煅烧处理,得到氯化铁‑离子交换树脂基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188169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16139.7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物安全密闭门智能故障诊断及预警系统,其通过传感器和生物密闭门的气源配套组件采集生物安全密闭门的实时运行参数的数据,基于实时采集的参数采用直接监测方式,实现对密闭门在使用过程中气密性能的精准评估;通过对实时运行参数计算得到体现生物密闭门运行状态的特征参数和特征参的平均累积变化率,基于状态量的变化和故障征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有效避免因单变量控制及监测可能引发的故障漏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72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58572.7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结构体的防微振基座,包括基台主体,该基台主体上表面用于承载设备,下表面位于厂房结构上,所述下表面设有多组均匀排列的声学黑洞结构,所述声学黑洞结构体是在基台主体下表面开劈的凹槽,在所述声学黑洞结构体的顶端粘贴有阻尼层。本发明所述防微振基座不仅能达到较好的能量吸收与减振降噪效果,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及能耗低、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1868124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71366.7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膜蒸发的液体分布器,包括进液管和与其连通的第一缓冲室,还包括第一缓冲室下方依次设置的圆环形缓冲室和若干与蒸发管相匹配的第二缓冲室,第一缓冲室和圆环形缓冲室之间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旋管,圆环形缓冲室与第二缓冲室之间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直管;所述第二缓冲室底部均布有若干朝向蒸发管内壁的布膜管;同一缓冲室中进液管道与出液管道错位设置;本发明无论布液面是否平整均可均匀布膜,其次是能调节布液流量大小,且能有效利用蒸汽预热同时避免蒸汽影响导致布膜不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8666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96486.8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IPC: C02F1/52 , C02F1/28 , C02F101/14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流化床的一体化除氟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氟废水输送至设置有萤石晶种的内置流化床床体,并在内置流化床床体中输入复合钙盐结晶剂,诱导结晶生成萤石,进行一级除氟;将一级除氟后的废水输送到设置有氟磷酸钙改性方解石晶种的外置流化床床体,并在外置流化床床体中输入磷酸氢二钾和氢氧化钠,进行二级除氟;将二级除氟后的废水经过多孔吸附填料处理后,输送到出水收集池,所述出水收集池与盐酸储罐连通。本发明所述除氟方法和系统将高浓度含氟废水除氟和深度除氟合并为一体化,可以实现废水处理效果的有效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3071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27324.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盐改性的阳离子阿拉伯胶助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阿拉伯胶溶解于NaOH溶液中,室温下缓慢搅拌2~3h至均匀;(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含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异丙醇溶液,缓慢搅拌2~3h至膨胀;(3)将步骤(2)的混合溶液放至微波中,反应后将改性得到的阳离子阿拉伯胶取出,用乙醇水溶液和蒸馏水反复浸泡、清洗,至电导率小于10;(4)将步骤(3)的阳离子阿拉伯胶放至烘箱中,干燥后得到粉末状的阳离子阿拉伯胶;(5)按硫酸钛与阳离子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0~30:1,将阳离子阿拉伯胶加至硫酸钛溶液中,搅拌3~4h,得到高分子量的钛盐改性的阳离子阿拉伯胶助凝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125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76042.6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性流动电极的电吸附装置及其应用,以及一种利用该电吸附装置进行水处理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电吸附装置,设置有第一磁场发生组件和第二磁场发生组件,进而能够施加外磁场并对外磁场进行调控。通过外磁场调控,一方面能够实现电荷渗流网络的原位可控构建,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磁性流动电极的粘度及电子传导率等特性的便利调节,这能够显著增强电吸附装置对污染物的捕获和介导效应,提升电吸附装置的处理效能及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19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13576.5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 C02F3/12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行业异丙醇废液原位资源化处理含氮废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及电子行业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于电子行业异丙醇废液原位资源化处理含氮废水的方法是以IPA废液直接作为碳源,按照设定的C/N加入到含氮废水中,利用蠕动泵通入反应器中进行废水处理。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IPA废液的废物利用,而且还能有效的将含氮废水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最终的出水COD浓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