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57079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355200.4
申请日:2009-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1D21/00 , F01D21/12 , F02C7/08 , F02C7/12 , F02C7/18 , F05D2260/205 , F05D226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构成为在燃烧器中对由压缩机压缩而成的压缩空气供给燃料而使该燃料燃烧,并将产生的燃烧废气向涡轮供给从而得到旋转动力,其中,具有:升压机构,其与从压缩机的喷出侧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连接,且能够进行将温度调整介质导入而使其升压的、独立于压缩机的运转;温度调整介质供给流路,其将由该升压机构升压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设置在涡轮的静止系部件内的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引导;温度调整介质返回流路,其将通过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喷出侧流路引导而使其合流,在燃气轮机额定运转时,使升压机构运转,并使升压温度调整介质流入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内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5089714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510315561.5
申请日:2009-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1D21/00 , F01D21/12 , F02C7/08 , F02C7/12 , F02C7/18 , F05D2260/205 , F05D226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构成为在燃烧器中对由压缩机压缩而成的压缩空气供给燃料而使该燃料燃烧,并将产生的燃烧废气向涡轮供给从而得到旋转动力,其中,具有:升压机构,其与从压缩机的喷出侧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连接,且能够进行将温度调整介质导入而使其升压的、独立于压缩机的运转;温度调整介质供给流路,其将由该升压机构升压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设置在涡轮的静止系部件内的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引导;温度调整介质返回流路,其将通过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喷出侧流路引导而使其合流,在燃气轮机额定运转时,使升压机构运转,并使升压温度调整介质流入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内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2971510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80031511.4
申请日:2011-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7/18 , F01D9/023 , F02C7/08 , F02C7/24 , F05D2260/202 , F23R3/005 , F23R3/06 , F23R3/44 , F23R2900/00014
Abstract: 一种回收式空气冷却燃气轮机燃烧器冷却结构,具备回收式空气冷却结构,该回收式空气冷却结构将从燃烧器(30)的上游侧抽出自压缩机供给的压缩空气并使该压缩空气升压后的抽气升压空气使用于壁面(40)的冷却之后,回收抽气升压空气而与压缩空气的主流一起作为在燃烧器(30)使燃料燃烧的燃烧用空气进行再利用,其中,向形成在燃烧器(30)的壁面(40)内的冷却空气通路(41)供给冷却空气而进行冷却的壁面冷却具备:涡轮侧的下游壁面区域,使用抽气升压空气作为冷却空气进行冷却;燃烧嘴侧的上游壁面区域,使用从在机室内部空间流动的压缩空气的主流抽出的抽气压缩空气作为冷却空气进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355707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355200.4
申请日:2009-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1D21/00 , F01D21/12 , F02C7/08 , F02C7/12 , F02C7/18 , F05D2260/205 , F05D226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构成为在燃烧器中对由压缩机压缩而成的压缩空气供给燃料而使该燃料燃烧,并将产生的燃烧废气向涡轮供给从而得到旋转动力,其中,具有:升压机构,其与从压缩机的喷出侧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连接,且能够进行将温度调整介质导入而使其升压的、独立于压缩机的运转;温度调整介质供给流路,其将由该升压机构升压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设置在涡轮的静止系部件内的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引导;温度调整介质返回流路,其将通过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喷出侧流路引导而使其合流,在燃气轮机额定运转时,使升压机构运转,并使升压温度调整介质流入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内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211270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80130681.0
申请日:2009-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1D21/00 , F01D21/12 , F02C7/08 , F02C7/12 , F02C7/18 , F05D2260/205 , F05D226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燃气轮机起动时的ACC系统的迅速的运转控制而能够达成燃气轮机起动的高速化,提高涡轮静止系部件的冷却效率,在燃气轮机停止时能够迅速实施猫背防止所需要的运转操作的燃气轮机。所述燃气轮机具有:升压装置(40),其与从压缩机(11)的喷出侧分支的分支流路(42)连接,且能够进行将空气导入而使其升压的、独立于压缩机(11)的运转;温度调整介质供给流路供给流路(43),其将由升压装置(40)升压后的压缩空气向设置在涡轮(13)的静止系部件内的涡轮冷却介质流路(50)引导;温度调整介质返回流路(44),其将通过涡轮冷却介质流路(50)后的压缩空气向压缩机(11)的喷出侧引导而使其合流,作为燃气轮机起动时及即将该起动之前准备,使升压装置(40)运转,并使压缩空气流入涡轮冷却介质流路(50)内而进行升温·冷却。在燃气轮机停止时,使升压装置(40)运转,并将残留在涡轮(13)内的高温废气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169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080031732.7
申请日:2010-10-27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246 , F01D9/04 , F01D11/005 , F01D11/24 , F01D25/12 , F05D2240/11 , F05D2260/205
Abstract: 一种燃气轮机的分割环冷却结构,具备:第一冷却流路,沿着分割体的旋转轴的轴向设置;第二冷却流路,设置在与该第一冷却流路大致正交的方向的一方的侧端部,并朝向相邻的分割体的侧端部吹出冷却空气;及第三冷却流路,将冷却空间和第一空腔连结,其中,该冷却空间由所述分割体和具备多个小孔的碰撞板围成,该第一空腔在所述上游侧端部与旋转轴的轴向大致正交地设置,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具有与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侧端部接近设置的第一区域的冷却流路和在比该第一区域的冷却流路更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处设置的第二区域的冷却流路,所述第二区域的冷却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第一区域的冷却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小,或所述第二区域的冷却流路的排列间距比所述第一区域的冷却流路的排列间距大,所述第一区域的冷却流路与相邻的分割体的第二冷却流路接近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56418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81689.6
申请日:2009-09-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1D21/00 , F01D21/12 , F02C7/08 , F02C7/12 , F02C7/18 , F05D2260/205 , F05D2260/608
Abstract: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构成为在燃烧器中对由压缩机压缩而成的压缩空气供给燃料而使该燃料燃烧,并将产生的燃烧废气向涡轮供给从而得到旋转动力,其中,具有:升压机构,其与从所述压缩机的喷出侧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连接,且能够进行将加热介质导入而使其升压的、独立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加热介质供给流路,其将由该升压机构升压后的升压加热介质向设置在所述涡轮的静止系部件内的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引导;加热介质返回流路,其将通过所述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后的所述升压加热介质向所述喷出侧流路引导而使其合流,作为燃气轮机起动时及即将该起动之前准备,使所述升压机构运转,并使所述升压加热介质流入所述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内而升温。
-
公开(公告)号:CN104520457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80041423.1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独立行政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川岸京子 , 原田广史 , 横川忠晴 , 小泉裕 , 小林敏治 , 坂本正雄 , 汤山道也 , 种池正树 , 冈田郁生 , 下畠幸郎 , 小熊英隆 , 冲本良太 , 塚越敬三 , 上村好古 , 正田淳一郎 , 鸟井俊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9/057 , C22C19/056 , C22F1/10 , C30B11/00 , C30B29/52 , C30B33/02 , F01D5/28 , F05D2300/132 , F05D2300/175 , F05D2300/607 , Y02T50/6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Ni基单晶超合金,其含有Cr:6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Mo:0.4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W:6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Al:4.0质量%以上且6.5质量%以下、Nb:0质量%以上且1质量%以下、Ta:8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Hf:0质量%以上且0.15质量%以下、Si:0.01质量%以上且0.2质量%以下、及Zr:0质量%以上且0.04质量%以下,且允许含有B、C、Y、La、Ce或V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余量由Ni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782257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080064950.0
申请日:2010-04-20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5D2240/11 , F05D2240/81 , F05D2260/201
Abstract: 在对燃气轮机的分割环进行冷却的分割环冷却结构中,分割环的分割体包括:碰撞板,其具有吹出冷却空气的小孔;冷却空间,其由该碰撞板和所述分割体的主体包围;第一腔室,其沿着侧端部而配置在旋转轴的轴向上,从所述冷却空间接纳冷却空气;第一冷却流路,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另一端将冷却空气由排列在所述侧端部上的开口吹出到燃烧气体中,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开口如下排列,即:在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以开口的排列间距比下游侧的开口小或开口的开口面积比下游侧的开口大的方式排列,并且在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以开口的排列间距比上游侧的开口大或开口的开口面积比上游侧的开口小的方式排列。
-
公开(公告)号:CN1318734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03158015.7
申请日:2003-07-23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D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5/187 , F01D9/041 , F05D2240/81 , F05D2260/201
Abstract: 具有多个小孔的碰撞板距离内环底面一定间隔地设置以形成空腔,并且引导冷却空气从小孔进入该空腔中。在前缘侧沿宽度方向设置有前缘流道,并引入冷却空气。沿着内环两侧设置侧流道,引导冷却空气到达后缘侧。后缘附近沿宽度方向形成有集管,用以输送从侧流道来的冷却空气。在后缘侧沿着宽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后缘流道,每个后缘流道一端连接所述集管,另一端开口于后缘,从后缘喷射集管中的冷却空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