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87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49497.6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槽型舱壁轴压与均布侧压联合加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槽型舱壁模型和若干传感器;其中,槽型舱壁模型包括:槽型舱壁试件、反力架、油缸作动器、油缸法兰、下限位构件、加载梁和上限位构件;其中,利用油缸法兰将油缸作动器固定于反力架上;槽型舱壁试件和下限位构件通过螺栓与反力架连接;加载梁水平放置在下限位构件上,最后将上限位构件通过螺栓与反力架连接。本发明过反力架上的限位构件限制了加载梁的偏转,将油缸作动器对槽型舱壁试件的轴向载荷始终保持同一个方向,从而限制了力的偏转,确保了试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09554.7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等几何和缩减基的结构非线性变形重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测量船舶板架结构表面的初始应变数据,基于初始应变数据构建若干个船舶板架的四节点逆壳单元;将若干四节点逆壳单元进行组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基于船舶板架的实测应变数据对整体刚度矩阵进行重构,得到船舶板架的线性重构结果;基于缩减基对线性重构结果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增量融合至线性重构结果进行非线性迭代,完成非线性变形重构。本发明在等几何分析的原理基础上,结合逆有限元方法,建立一种四节点逆壳单元,通过较少的应变测点数目实现较高精度的船舶结构位移重构,以辅助设计人员直观了解和深入洞察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对结构安全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50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23119.3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着陆垫载荷作用下的甲板非线性响应试验测试方法,具体步骤为:甲板局部有限元模型构建;着陆垫有限元模型构建;甲板与着陆垫间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分析;试验工装构建;试验系统构建及传感器布置;工况选择及模型试验;试验数据采集及处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及数值模型修正。应用本发明的测试方法,提供了着陆垫载荷作用下的甲板非线性力学行为的测试方案,能快速有效的测试到此类产品的接触压力分布、甲板应力分布和甲板变形等结构响应。该方法克服了原型结构试验测试过程中,对试验场地、试验对象、试验人员等需求较高的限制。为探究着陆垫载荷作用下的甲板非线性响应及为相关规范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74192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415111.3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1N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联合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强度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获取原型模型和试验模型之间的相似关系;确定原型模型和试验模型缩比关系,并根据相似关系设计缩尺模型;根据缩比关系、相似关系设计试验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试验模型的极限应力,保证试验模型与原型模型在相同破坏模式下的相对极限应力;将试验模型进行双轴加载,记录试验模型变化数据;将加筋板初始变形和应力‑应变曲线,利用有限元计算出模型的无因次的相对极限应力;根据原型模型和试验模型的相似关系,确定原型模型在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解决了基于破坏模式的联合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缩尺模型试验方法、保障了结构的位移不受互相垂直的双轴压缩载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31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35664.3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等几何分析的船舶板架结构变形重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船舶板架结构表面的初始应变数据,基于所述初始应变数据构建若干个船舶板架的四节点逆壳单元;构建理论应变与位移的应变位移关系;采集船舶板架的实测应变数据,基于所述实测应变数据求解所述应变位移关系;基于所述应变位移关系,对所述四节点逆壳单元进行重构,得到船舶板架结构变形的重构结果。本发明在等几何分析的原理基础上,结合逆有限元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四节点逆壳单元,进而通过较少的应变测点数目实现较高精度的船舶结构位移重构,以辅助设计人员直观了解和深入洞察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对结构安全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63385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231420.5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结构有限元模型虚拟可视化重构方法,包括:提取有限元模型特征信息,预定义通用的可视化数据存储格式函数库和配置文件,生成特征信息文件;通过预定义的所述函数库建立数据转换接口,重构所述有限元模型,将重构后模型的三维点云数据修正为统一形式的三角形网络拓扑结构,并对所述拓扑结构进行处理和修正;将重构后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系统发布,实现船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虚拟可视化重构方法。本发明将有限元分析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有限元网格质量的高效检查和修正,也为有限元分析结果后处理的可视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59036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230744.7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舶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果的虚拟可视化系统,包括数据转换模块、模型优化模块、模型剖分与重组模块、虚拟现实可视化模块。数据转换模块用于获取CAE数据并进行格式转换;模型优化模块用于对转换后的CAE数据轻量化;模型剖分与重组模块将轻量化后的CAE数据中的单元剖分成三角形网格并进行重组,生成点云、节点与单元拓扑关系、节点解和材料属性数据;虚拟可视化模块完成在虚拟环境下网格模型的生成、渲染、工具与用户的交互。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虚拟环境下快速实现船舶结构CAE数据的可视化的通用途径,有效提高了CAE数据的可视化效果,能够为工程设计及教育教学等领域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435439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37377.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冲击载荷下船体大型加筋板动态屈曲及极限强度试验装置,包括支撑部、装夹部、锤击部、提升部和防跳部;支撑部固定在地面上;装夹部用于装夹待试验的加筋板,装夹部固定安装在支撑部的顶面;锤击部用于锤击装夹部对加筋板施加冲击载荷;锤击部与装夹部上下对应设置;锤击部纵向滑动连接在支撑部上;提升部用于带动锤击部在支撑部上纵向升高;防跳部固定安装在支撑部的顶面,防跳部与锤击部对应设置,防跳部用于防止锤击部二次锤击装夹部。本发明工作原理简单、设备布置简便、载荷控制灵活、应用场景多样,方便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型结构物的动态极限强度试验,解决大型加筋板动态极限强度分析缺乏适用试验装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3314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321591.9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长跨度箱型梁动态弯曲极限强度试验装置,通过装配式落锤与分配梁实现箱型梁试验模型动态纯弯曲载荷加载,通过调整落锤质量与高度改变动态载荷幅值,通过调整配重部的单体重量和个数改变箱型梁试验模型自振频率,通过电磁铁与激光传感器联合控制防止落锤二次冲击,通过两个固定部的夹持固定和滑动接触,可进行插接和固定,方便了不同长度的箱型梁试验模型进行固定,同时固定部和本装置的导向架采用分离式设计,可进行灵活变更和调整,方便操作以及加快实验速度,通过两端的夹持固定,避免了箱型梁试验模型在接受冲击后产生弹跳。
-
公开(公告)号:CN1190436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66492.1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晃荡载荷作用下液舱结构疲劳特性试验方法,包括:液舱模型构建与初始裂纹预制;三自由度晃荡装置组装;液舱模型安装与调试;传感器与摄像机布置;疲劳试验系统构建;试验工况确定,液舱注水,晃荡装置运行;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三自由度晃荡装置可实现液舱在升沉、横摇、纵摇这三个自由度上的耦合运动,能快速有效的得到液舱舱壁在循环晃荡载荷作用下应力、变形等结构响应,研究液舱结构在晃荡载荷作用下应力分布状态,监测裂纹从初始裂纹开始扩展至某一长度时所对应的载荷循环次数以及裂纹扩展路径。通过研究液舱结构在晃荡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和损伤破坏形式,为探究液舱结构疲劳强度和安全性评估提供试验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