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尺寸石墨烯量子点的宏量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3681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160015.9

    申请日:2015-04-0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尺寸石墨烯量子点的宏量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基片上沉积催化剂金属薄膜;b.刻蚀金属薄膜,制得纳米级图形化金属催化剂;c.将基片置于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室内,高温下通入碳源及还原气体,制得位于纳米金属催化剂上的石墨烯量子点;d.还原性气氛中冷却至室温,取出基片置于纳米金属刻蚀液中,获得悬浮于溶液中的量子点。本发明使用CVD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实现了量子点的宏量制备;采用刻蚀工艺获得纳米级图形化金属作为催化剂,通过控制催化剂的尺寸实现石墨烯量子点尺寸的精确可控,提高了产率,降低了成本。

    自生长石墨烯电极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6777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87487.9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40 H01L33/42 H01L2933/0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生长石墨烯电极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依次由衬底层、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第二半导体层、金属插入层和石墨烯电极层结合形成,通过金属插入层作为CVD法制备石墨烯电极的催化剂,实现石墨烯的自生长,使金属插入层和石墨烯电极层的石墨烯材料形成石墨烯复合电极。本发明方法采用石墨烯薄膜与金属插入层形成复合电极,并置于依次由衬底、导体层、有源层和半导体层形成体系之上,组成完整的器件结构。本发明采用金属插入层作为催化剂,实现CVD法石墨烯电极的自生长,借助于金属插入层与半导体及石墨烯间的良好接触特性提高器件的界面特性,并通过金属插入层改善石墨烯与半导体间的电荷注入,优化器件的性能。

    小型无人飞行器舵机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68138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810032398.1

    申请日:2008-01-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飞行器舵机控制装置。其电路机构是单片机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相连,单片机采用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或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连接上位机,CPLD与接收机相连,CPLD输出的舵机控制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接入舵机。本发明降低了系统的设计复杂性,使系统的后期修改性能得到增强。不需要修改系统的硬件,只需要修改系统的软件就可以达到修改系统的目的。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靠性高,装置调试简单,成本也很低廉。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2356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026951.1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刘涛 张智梅 冯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加固方法。本发明针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在柱的加固区钻小孔,种植筋材,采用FRP布缠绕在混凝土矩形柱的表面上,形成对混凝土柱的横向约束。筋材与FRP布之间可以设置拉结连接,从而限制FRP布的侧向膨胀变形,增大对柱内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种植的筋材为具有一定抗拉压强度的线材,FRP布为单向、双向或多角度方向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领域,用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的抗震延性。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51202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26951.1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刘涛 张智梅 冯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加固方法。本发明针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在柱的加固区钻小孔,种植筋材,采用FRP布缠绕在混凝土矩形柱的表面上,形成对混凝土柱的横向约束。筋材与FRP布之间可以设置拉结连接,从而限制FRP布的侧向膨胀变形,增大对柱内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种植的筋材为具有一定抗拉压强度的线材,FRP布为单向、双向或多角度方向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领域,用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的抗震延性。

    具有石墨烯电极的GaN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410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20531.4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石墨烯电极的GaN基半导体器件,由衬底、缓冲层、N型半导体层、有源层、P型半导体层、石墨烯薄膜层和金属电极结合形成,P型半导体层为含GaN的复合材料层,石墨烯薄膜层设有贯穿的孔道,使金属电极穿过石墨烯薄膜层与P型半导体层固定连接,形成石墨烯薄膜层的焊盘,使石墨烯薄膜层固定结合在P型半导体层上,形成复合电极。本发明采用MO源作为催化剂与碳源的前驱体,在现有GaN外延工艺及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低温石墨烯电极的自生长,并可通过对金属图形的控制,进一步改善电流分布,提高了器件的出光与散热性能。

    基于石墨烯电极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418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21150.8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42 H01L33/005 H01L33/38 H01L2933/0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电极的半导体器件,依次由衬底层、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第二半导体层和石墨烯电极层结合形成,采用加强电极通过钉扎固定结合方式将石墨烯电极层固定结合在第二半导体层上,使加强电极的材料和石墨烯电极层的石墨烯材料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采用石墨烯薄膜与协同导电材料构成复合电极,并置于依次由衬底、导体层、有源层和半导体层形成体系之上,组成完整的器件结构。本发明使石墨烯电极形成钉扎固定连接的复合结构,提高了石墨烯和衬底间的粘附性,并可通过对石墨烯电极层的图案化的控制,改善器件中的电流分布。

    一种电驱动车辆的附着稳定性判别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03550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89633.7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驱动车辆的附着稳定性判别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测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方法包括:测量车辆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车轮转速 ;估算附着转矩 ,计算输出转矩变化值 、附着转矩变化值 ,根据输出转矩变化值 、附着转矩变化值判别汽车轮胎附着稳定状态;当输出转矩变化值 为零时,根据车辆电机输出功率导数的变化值∆判别附着稳定状态。本发明只需测量车辆电机输向车轮的输出转矩及轮速,通过估算附着转矩和输出功率即可判别汽车轮胎附着稳定状态。本发明过程简单,综合考虑了电机输出转矩的各种情况,更加可靠,此外,检测方法所需传感器少,成本低,可靠性高。

    自生长石墨烯电极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6777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187487.9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生长石墨烯电极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依次由衬底层、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第二半导体层、金属插入层和石墨烯电极层结合形成,通过金属插入层作为CVD法制备石墨烯电极的催化剂,实现石墨烯的自生长,使金属插入层和石墨烯电极层的石墨烯材料形成石墨烯复合电极。本发明方法采用石墨烯薄膜与金属插入层形成复合电极,并置于依次由衬底、导体层、有源层和半导体层形成体系之上,组成完整的器件结构。本发明采用金属插入层作为催化剂,实现CVD法石墨烯电极的自生长,借助于金属插入层与半导体及石墨烯间的良好接触特性提高器件的界面特性,并通过金属插入层改善石墨烯与半导体间的电荷注入,优化器件的性能。

    提高FRP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2075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96560.8

    申请日:2009-09-2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FRP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的方法。它包括建造FRP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该类型框架结构建造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弯矩的区域安装具有有效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的元器件,通过该元器件的受压变形,提高FRP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构件混凝土受压区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延性。本发明在FRP筋变形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增加混凝土受压区的变形和截面的曲率延性,克服FRP筋混凝土构件脆性破坏的缺陷,有效提高其抗震延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