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96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04785.2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03H1/02 , C08K3/04 , C08K5/08 , C08K5/3447 , C08L33/26 , C08L29/04 , C08L33/12 , C08K9/04 , C08K3/22 , G03H1/04 , G03H1/22 , G03F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视场角全息体视图快速记录方法、材料和装置。本发明方法包括:对三维场景或真实场景进行视差图采样得到多幅视差图序列;将视差图序列分成两组,分别对两组视差图序列进行图象批量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两组视差图进行像素循环提取、重组,得到两组全息单元序列。通过装置将第一组全息单元在超高灵敏度全息材料上与参考光扫描发生干涉进行记录。完成第一组全息单元记录,通过控制记录装置中的光束角度偏转器转动一定角度,使参考光以另一侧入射,扫描记录第二组全息单元。本发明与相关技术相比,再现视场角拼接的全息记录方法可以获得相较于传统方式两倍的再现视场角,同时具有高衍射效率与记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25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04977.3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09F19/18 , C09K11/85 , G09F19/12 , G02B30/00 , G02B30/54 , G02B27/18 , G03B21/14 , G03B21/20 , G03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光介质空间体积屏的空间三维显示装置,包含空间体积显示承载屏和激发光光路系统,空间体积显示承载屏由光敏材料和透明容器组成,光敏材料为上转换材料一类的受激发光材料,分布在透明容器中。激发光光路系统包含两束不可见激发光,一束为通过投影装置投影出的二维图像;另一束为绕中心点旋转的线光源,在旋转过程中,不同角度的线光源与投影的二维图像相交,激发光敏材料发出可见光,从而显示出不同的二维图像,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现象,多个角度的二维图像叠加,实现空间三维图像显示。该基于发光介质空间体积屏的空间三维显示装置通过两束不可见光共同激发光敏材料,利用光敏材料发出可见光,实现了空间体积三维图像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547726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27398.9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核酸采样机器人系统的多功能拧开盖机械手装置,通过多工位试管物流,拧开盖机械手可实现试管扫码、开盖和拧盖等多功能,且开盖和合盖换位进行,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将洁净区和已采样区分开,同时消毒区域对机械手的消毒,可有效地防止试管的污染问题;在拧开盖装置与升降滑台之间的连接,采用上下两套弹簧浮动连接的方式,使未有拧开盖动作时,机械手处于平衡状态,而有开盖或拧盖动作时,机械手能跟随旋松或者旋紧时的上下作用力而随动,减小了控制难度。本发明具有多功能,结构灵巧、紧凑等优点,在全自动采样机器人系统中应用,可较大地提高采样效率,能满足大批量的采样工作要求;同时降低了开盖和拧盖动作的控制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04585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410107348.0
申请日:2014-03-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线路监测的巡线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巡线运动装置、机械臂导向装置、配重平衡装置、控制系统及电源组成;所述巡线运动装置通过所述机械臂导向装置连接机器人本体,在所述机器人本体沿供电线方向的一侧设置三组结构相同的所述巡线运动装置与所述机械臂导向装置,所述配重平衡装置、控制系统及电源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内。本发明用于铁路线路监测的巡线机器人辅助人工巡检,促进了巡检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效率,同时,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667623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19999.0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B62D57/028 , B62D57/04 , B60F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7/028 , B60F3/0061 , B62D5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密封的轮腿步态可调整两栖机器人,主要由机体和4套行走子系统单元组成,所述的行走子系统单元由前轮板、中轮板及末端轮板组成;所述的机体空腔内前后对称放置4个轮腿驱动电机,机体通过轮腿驱动电机与前轮板相连,所述中轮板安装在前轮板上,所述末端轮板安装在中轮板上;机体盖板盖住整个机体空腔,机体盖板与机体之间有O形密封圈,起到密封的作用。通过调整各驱动电机的动作,实现轮式步态和腿式步态的切换及腿式步态的多样性调整,本发明提高了两栖人行走系统步态调整理的紧凑性,增强了两栖机器人对非结构环境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3878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000454.9
申请日:2014-01-0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线打圈机。它包括机架、送线装置、绕线装置、缠胶带装置和推线装置。送线装置由固定导轨、可动导轨、主动导向轮和从动导向轮组成,可动导轨与气缸固定相连,主动导向轮与机架机箱中的电机相连,从动导向轮通过弹簧与机架相连;绕线装置由电机、卷筒和压线杆套件组成,电机控制卷筒转动,控制系统控制压线杆压紧和放松导线线头;缠胶带装置有缠胶带组件和两个气缸组成,一个气缸控制缠胶带组件水平运动,完成胶带的缠绕,另一个气缸控制缠胶带组件上下分离,达到进出卷筒槽的目的;推线装置由推线环和气缸组成,气缸推动推线环把完成打圈的导线推离卷筒。本发明通过合理结构设计,能有效地完成导线的打圈。
-
公开(公告)号:CN103950031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173491.X
申请日:2014-04-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伸缩机器人。它主要由四组相同的机械运动装置、控制系统及电源组成,四组相同的机械运动装置包括扇形本体、丝杠、三个转向电机、架子、三个连杆、两个双向连接件、单向连接件、三个轮架、三个车轮、四个旋转电机、制动电机、三个驱动电机、电机和联轴器;四组相同的机械运动装置成两两对称关系。当前使用机器人进行探测的领域,使用的机器人大部分不能变换形态,对于某一项特定的任务要用专门的尺寸的机器人进行探测,通用性不强。因此,迫切需要同一个机器人能变换自身形态,对不同的工况使用不同形态,这不但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本发明通过合理结构设计,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02900622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210390979.9
申请日:2012-10-1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启动装置,包括风轮主轴和风轮,发电机叶片与叶片支撑板的外端固定连接,当发电机叶片转动时,叶片支撑板的内端向风轮主轴传递扭矩,进而驱动风轮主轴转动,叶片支撑板的内端固定于空套轴承座上,空套轴承座又通过轴承安装于风轮主轴上,另有风速自适应离合器控制空套轴承座向风轮主轴传输动力,其主动部与空套轴承座固定连接,其从动部与风轮主轴同步转动,还能沿风轮主轴轴线方向移动,使风速自适应离合器包括主动部和从动部相互离合,当主动部与从动部结合并同步转动,向风轮主轴传输扭矩,进而驱动发电机主轴转动,使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启动。本发明具有提高风能利用效率,优化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自启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874338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355853.8
申请日:2012-09-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83 , Y02T10/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雪橇组合式长航程极地自主漫游机器人。本发明由抗倾覆系统部分、履带式行走机构部分和风能复用装置部分组成。所述的抗倾覆系统部分通过滑动套筒与履带式行走机构部分连接,风能复用装置安装在抗倾覆系统的尾部。本发明通过履带和雪橇的位置变换,可完成自主复位、跨越较大的冰沟裂缝;通过风能复用装置合理利用风能为机器人提供前进动力,并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储备,实现可控主动与发电一体化,保证机器人长航程自主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950031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73491.X
申请日:2014-04-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伸缩机器人。它主要由四组相同的机械运动装置、控制系统及电源组成,四组相同的机械运动装置包括扇形本体、丝杠、三个转向电机、架子、三个连杆、两个双向连接件、单向连接件、三个轮架、三个车轮、四个旋转电机、制动电机、三个驱动电机、电机和联轴器;四组相同的机械运动装置成两两对称关系。当前使用机器人进行探测的领域,使用的机器人大部分不能变换形态,对于某一项特定的任务要用专门的尺寸的机器人进行探测,通用性不强。因此,迫切需要同一个机器人能变换自身形态,对不同的工况使用不同形态,这不但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本发明通过合理结构设计,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