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0598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0203127.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正余弦算法的多尺度SOC/SOH估计方法,属于锂电池SOC/SOH估计技术领域。该技术方案首先建立电池的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双扩展卡尔曼滤波在多尺度上估计电池的状态和参数;利用改进的正弦余差算法MSCA对系统状态误差协方差Q和测量噪声协方差R进行优化;最后联合双卡尔曼滤波和改进的正弦余弦算法进行SOC/SOH估计。本专利所提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SOC估计的精度,并且多尺度的在线更新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计算成本,准确实时监控动力锂电池SOC/SOH能够确保电池及时得到相应的维护或更换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发现和避免电池的不安全行为,为动力电池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6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17220.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片质量特征均值的优化方法,属于摩擦片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指数函数建立摩擦片磨损量随时间变化模型;采集摩擦片各测试阶段测量数据,根据所述测量数据对所述摩擦片磨损量随时间变化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基于所述摩擦片磨损量随时间变化模型确定摩擦片质量特征均值。本发明利用指数函数来建模摩擦片的质量特征变化,更准确地描述了摩擦片的磨损过程,并进一步根据改进的摩擦片的质量特征均值确定产品使用寿命的分布密度函数,进行摩擦片服役寿命以及质量损失预测,使得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为维护计划和预防性维修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86177.2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7 , G06N7/01 , G06F30/27 , G06F111/08 , G06F119/02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轴制造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传动轴制造系统的故障数据对组成制造系统的部件进行可靠性分析,获得传动轴制造系统组成部件的静态及动态可靠性参数;步骤2:根据传动轴制造系统的组成部件与系统间的可靠性逻辑关系,分层分级地构建系统可靠性框图;步骤3:将系统可靠性框图转换为系统可靠性的静态贝叶斯网络模型;步骤4:对静态贝叶斯网络在时序上进行延伸,转化为结合部件的动态可靠性参数构建系统的变结构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步骤5:将待分析的传动轴制造系统数据输入变结构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得到其可靠性分析结果。本发明提高了传动轴制造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910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14085.1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裂纹扩展模型的复合材料构件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构件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循环加载下,根据复合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建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S2、在S1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超载迟滞效应,建立随机载荷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模型;S3、构件的整个周期的疲劳寿命由裂纹扩展寿命和超载状态下的疲劳寿命构成,基于S2中的疲劳裂纹扩展模型,所述复合材料构件疲劳寿命为等效裂纹初始尺寸扩展到裂纹初始尺寸所需的循环数。其中:疲劳寿命为裂纹扩展寿命与超载状态下的疲劳寿命相加而成。本发明提高裂纹扩展模型的准确性,提高复合材料构件疲劳寿命预测效果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41450.8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3 , H01M10/655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69 , H01M10/6571 , H01M50/213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64 , H01M50/2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C均热板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若干阵列式排布的圆柱形电池;VC均热板,所述VC均热板设置有若干套筒结构,圆柱形电池通过套筒结构设置在VC均热板上;加热条,所述加热条设置在VC均热板的底部,其用于在低温情况下对电池组进行加热;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设置在VC均热板的侧方,其用于对电池组和VC均热板进行风冷散热。本发明采用VC均热板作为高效热扩散板,可以大大增强电池之间导热能力,从而降低了电池局部热点与电池之间的温差,能够实现高效热管理甚至于抑制电池热失控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41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910320360.2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1N3/3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材料寿命预测方法,所述金属材料寿命预测方法包括:通过应力强度因子理论的表达式和裂纹附近材料的塑性应变所需的能量取决于塑性区的体积和塑性区的应变分布,以及塑性区的体积与裂纹长度的幂指函数成正比的原理推导出裂纹扩展所需总的塑性应变能的计算模型。然后根据相关理论推导出塑性应变能密度的计算公式,并构造出塑性应变能密度非线性增量模型,以得出随着循环加载的增加,塑性应变能密度的增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从而得出循环加载条件下金属构件的塑性应变能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定量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98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03127.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正余弦算法的多尺度SOC/SOH估计方法,属于锂电池SOC/SOH估计技术领域。该技术方案首先建立电池的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双扩展卡尔曼滤波在多尺度上估计电池的状态和参数;利用改进的正弦余差算法MSCA对系统状态误差协方差Q和测量噪声协方差R进行优化;最后联合双卡尔曼滤波和改进的正弦余弦算法进行SOC/SOH估计。本专利所提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SOC估计的精度,并且多尺度的在线更新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计算成本,准确实时监控动力锂电池SOC/SOH能够确保电池及时得到相应的维护或更换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发现和避免电池的不安全行为,为动力电池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51110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574553.4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维修成本和质量损失的最优关键质量特征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得到总质量损失:首先利用第i次维修后的质量特征均值结合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计算得到第i次维修后的概率密度函数fi[x(t)],然后计算得到第i次维修间产品服役寿命分布密度函数ξi(t),最后将ξi(t)代入质量损失现值公式,得到第i次维修间的质量损失,进而得到总质量损失;(2)计算得到总维修成本;(3)以总维修成本和总质量损失最小为原则,通过拟合后的图像确定预防维修时的最优关键质量特征。本发明的方法反映了关键质量特征对产品以及成本的影响,并且可以有效地预测产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73888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57841.8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气仿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列车电气仿真与诊断系统,包括基础学习、操控仿真、故障诊断检修、能力考核四大模块,所述基础学习模块用于学员针对车辆电气系统基础知识的学习;所述操控仿真模块用于学员通过对列车电气系统的操控仿真,了解列车电气系统工作时的电流走向以及各个受控器件的动作过程;所述故障诊断检修模块用于学员进行车辆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的技能培训,以及检修员对现场的检修方案进行推演验证;所述能力考核模块用于管理员对学员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分为基础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两个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7458503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710526837.3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B62H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单车环绕式自助用车系统,包括立体停车架、起落板和起落板驱动机构,立体停车架包括中央通道以及设于该中央通道四周的停车板,起落板位于中央通道中,起落板驱动机构与起落板连接,并驱动起落板旋转并在中央通道中升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立体停车架占用面积小,布局灵活,可以全部设置于地下,仅将自行车出入口露出地面,形似冰山,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该立体式自行车车库全部设置于地面以上,或者一部分设置于地下,另一部分设置于地面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