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膜板、固态电解质膜、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8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62468.0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掩膜板、固态电解质膜、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及制备方法,该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上加工有对应固态电解质膜沉积区域的暴露孔;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的正面结构上,暴露孔的内缘为斜坡结构;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的背面结构上,自暴露孔的内缘向外扩大延伸,开设环形凹部。基于暴露孔的斜坡结构+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上背部环形凹部设计,使沉积到正极表面的高能固态电解质离子经过与掩模板的碰撞,在正极膜边缘台阶处沉积成斜坡结构,从而防止固态电解质膜被正极膜边缘割断,保持结构完整性,确保固态电解质膜同时发挥离子传导和绝缘功能,使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具有充放电循环使用能力。

    一种便携的宇宙级锂电池力学测试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7848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54928.1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的宇宙级锂电池力学测试工装,包括工装基座、电池正负极绝缘套、螺纹钢套、电池锁紧件和紧固螺栓;工装基座上设置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电池安装槽,电池安装槽的中心轴平行于工装基座底面;电池安装在电池正负极绝缘套内,分别安装在电池安装槽内;电池安装槽两侧分别安装螺纹钢套,用于对电池进行轴向限位;电池锁紧件上均匀分布与电池安装槽数量对应的凹槽,电池锁紧件覆盖在电池上,通过电池锁紧件上的凹槽对电池进行径向限位,紧固螺栓将电池锁紧件固定在工装基座上。本发明解决了以往电池测试工装体积大,性能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多层冗余保证电池在火箭发射的巨大力学量级下的测试安全性。

    应力释放层及具有应力释放层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487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23955.1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释放层及具有应力释放层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电池壳、电池盖以及应力释放层;电芯有两块,两块电芯并联,应力释放层置于两块电芯之间;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放置于电池壳内,电池壳容腔厚度大于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的厚度;电池盖与电池壳固连。应力释放层包括芯层和包膜,包膜包裹芯层,芯层具有良好弹性变形能力,包膜保护所述芯层不受电解液腐蚀。在电池活化过程和电池循环过程中,应力释放层吸收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多余变形,可在不显著提升电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内部应力水平,保证电池内部应力水平处于舒适状态,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改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劣化趋势。

    一种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的电-热耦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89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79998.5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的电‑热耦合建模方法,包括基于电芯单元厚度方向建立一维锂离子电池模型;基于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结构建立三维热模型;在所述一维锂离子电池模型和三维热模型中分别加入平均热源和平均温度的探针及参数,建立电池内部电化学与热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设置建模参数,划分网格,获得电‑热耦合初始模型;在加速量热仪中测得锂离子蓄电池单体充放电时的电压和表面温度的实验值;利用电‑热耦合初始模型计算得到电池充放电电压曲线和表面温度变化曲线;对所述电‑热耦合初始模型进行关键参数的优化修正,获得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的电‑热耦合模型。本发明能够消除外部环境热交换对试验数据的影响,显著提升模型的准确性。

    一种多点采集电池盖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908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12424.6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点采集电池盖结构,包括电池盖、极柱、漆包线;所述电池盖上设计有两个圆柱形法兰结构,每个法兰结构内部设计有圆柱形通孔,在所述圆柱形通孔两端设计对称结构,所述对称结构包括设计在所述圆柱形通孔两端的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梯形凹槽的腰线上设计的一圈圆形凹槽,梯形凹槽的最外缘设计的用于安装导向片的凹槽;所述对称结构用于提高电池盖结构应对内外压差的受力能力;所述导向片设计有多个圆形孔,每根漆包线分别穿入一个圆形孔中,通过在法兰结构内腔灌注结构胶实现电池盖法兰结构密封。

    一种锂电池电极片及激活式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1305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90115.0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极片,包括集流体、电极材料涂层和热熔薄膜;电极材料涂层涂覆于集流体两侧,热熔薄膜覆于电极材料涂层外侧;热熔薄膜所用材质的熔点为60~160℃;将锂电池电极片作为锂电池的正极片或负极片,热熔薄膜未发生熔化时可以阻挡锂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传输,当热熔薄膜发生熔化收缩后锂离子可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进行传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激活式锂电池,常温贮存时,正极片和负极片间的锂离子传输通道被阻断,显著降低电池自放电;对激活式锂电池进行加热时,热熔薄膜受热熔化收缩,正极片和负极片间的锂离子传输通道打开,激活式锂电池被激活,本发明具有激活时间短、贮备寿命长、比能量高、放电倍率大的优势。

    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匹配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635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1337854.0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匹配性评价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待评价的锂离子电池中置入参比电极;对具有该参比电极的锂离子电池采用电池充放电设备进行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测试,记录电池的容量Q,同时采用数据采集仪监测并记录电位值,正极与参比之间的电位值记为VP,负极与参比之间的电位值记为VN;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不同倍率充电或放电时的VP‑Q曲线和VN‑Q曲线,不同VP‑Q曲线之间的电位差定性表示正极的极化程度,不同VN‑Q曲线之间的电位差定性表示负极的极化程度;根据上述曲线的变化和相对电位差,评价锂离子电池功率匹配性。本发明可以精确判断影响锂离子电池功率特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优化电池设计。

    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匹配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635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37854.0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匹配性评价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待评价的锂离子电池中置入参比电极;对具有该参比电极的锂离子电池采用电池充放电设备进行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测试,记录电池的容量Q,同时采用数据采集仪监测并记录电位值,正极与参比之间的电位值记为VP,负极与参比之间的电位值记为VN;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不同倍率充电或放电时的VP‑Q曲线和VN‑Q曲线,不同VP‑Q曲线之间的电位差定性表示正极的极化程度,不同VN‑Q曲线之间的电位差定性表示负极的极化程度;根据上述曲线的变化和相对电位差,评价锂离子电池功率匹配性。本发明可以精确判断影响锂离子电池功率特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优化电池设计。

    一种采用陶瓷隔膜的快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10484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29857.3

    申请日:2017-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陶瓷隔膜的快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离子电池包含: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陶瓷隔膜、电解液和外包装结构。正极极片包含:正极集流体以及涂敷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包含:镍钴锰三元材料。负极极片包含:负极集流体以及涂敷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包含:硬碳和石墨的混合材料。陶瓷隔膜为以PE/PP/PE复合膜为基体,单面涂覆陶瓷层的陶瓷隔膜,该陶瓷层为纳米Al2O3。陶瓷隔膜设置在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陶瓷层与负极极片相对设置。本发明的电池能够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以3C倍率快速充电,电池快速充电循环500次后,容量剩余率仍在90%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