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458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80099418.3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管和集管。热交换管形成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集管分别设置在上述热交换管的一方和另一方端部。上述集管具备第1主面彼此面对面地层叠的一对板体。在上述板体的至少一个的上述第1主面上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形成与上述制冷剂流路连通的空间流路。

    致冷单元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04027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510395428.5

    申请日:2011-02-15

    Abstract: 一种致冷单元,包括:筐体(F),该筐体(F)在上部载置有具有空气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部(1),并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2);多个独立的制冷循环单元(1RA、2RB),这些制冷循环单元(1RA、2RB)收容在机械室(2)中,并由除空气热交换器(3)之外的制冷循环设备构成;以及控制箱(8),该控制箱(8)包括水循环泵(13)及控制用电子元器件,从筐体(F)的里侧朝向正面前方侧依次配置有水循环泵(13)、第一制冷循环单元(1RA)、第二制冷循环单元(2RB)、控制箱(8),可将对用于接受各种信号来控制电动部件的电子元器件等予以收容的控制箱(8)设定在最佳位置,从而能使对控制箱(8)的维修作业简化,并能提高操作性。

    送风装置
    3.
    发明公开
    送风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013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80084260.X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将空气从喇叭口高效地吸入、以较高的效率送风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6)具备:环状的喇叭口(7);平坦的下游侧面(19),与喇叭口(7)的下游侧端(7b)相连;以及叶轮(23),从喇叭口(7)将空气吸入并将空气向沿着下游侧面(19)的方向吹出。叶轮(23)具备:主板部(31),与下游侧面(19)实质上平行,并且以放射状展开;以及开放型的多个叶片部(32),从主板部(31)朝向下游侧面(19)及喇叭口7突出,以环状排列。多个叶片部(32)描绘的最外径比主板部(31)的最外径大。多个叶片部(32)的突出端(32a)具有与下游侧面(19)接近而配置的第一部位(45)和比喇叭口7的下游侧端(7b)更朝向喇叭口(7)的上游侧端(7a)突出的第二部位(46)。

    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41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80099767.5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及集管。集管设置于上述热交换管的端部。上述多个热交换管包括在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以及在上述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至少一个上述集管具备供上述热交换管连接的内板体、与上述内板体对置配置的外板体及设置在上述内板体与上述外板体之间的中间板体。在上述中间板体上形成有第1转换流路以及第2转换流路。上述第1转换流路使上述第1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上述第2转换流路使上述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1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

    致冷单元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04027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95428.5

    申请日:2011-02-15

    Abstract: 一种致冷单元,包括:筐体(F),该筐体(F)在上部载置有具有空气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部(1),并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2);多个独立的制冷循环单元(1RA、2RB),这些制冷循环单元(1RA、2RB)收容在机械室(2)中,并由除空气热交换器(3)之外的制冷循环设备构成;以及控制箱(8),该控制箱(8)包括水循环泵(13)及控制用电子元器件,从筐体(F)的里侧朝向正面前方侧依次配置有水循环泵(13)、第一制冷循环单元(1RA)、第二制冷循环单元(2RB)、控制箱(8),可将对用于接受各种信号来控制电动部件的电子元器件等予以收容的控制箱(8)设定在最佳位置,从而能使对控制箱(8)的维修作业简化,并能提高操作性。

    冷冻循环装置的室内机以及叶轮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2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80098426.6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冻循环装置的室内机以及叶轮,能够向热交换器有效地吹送空气而抑制热交换效率降低。室内机(1)具备:热交换器(2),设置在壳体(5)内;喇叭口(7),设置于壳体(5);以及涡轮风扇(8),从喇叭口(7)吸入空气并向热交换器(2)吹送空气。喇叭口(7)的内侧端与壳体(5)的平坦的内表面连接。涡轮风扇(8)具备:主板部(31),呈放射状扩展;以及多个翼部(32),从主板部(31)突出并呈环状排列。翼部(32)为开放型,翼部(32)描绘的最大外径(D1o)大于主板部(31)的最大外径(D2),翼部32的突出端达到喇叭口(7)的内侧端。

    热源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35968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10276392.4

    申请日:2014-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源装置,能对从电力零件箱作为排气而向壳体内排出的热进行有效利用。所述热源装置包括:电力零件箱(13),收容电力零件(31);排气罩(42),具有排气扇,该排气扇对所述电力零件箱(13)内的电力零件(31)进行空气冷却且排出电力零件箱(13)内的空气;泄水盘(18),接收来自热交换器的排水;及下部壳体(5),分别收容这些电力零件箱(13)、排气罩(42)、泄水盘(18)。将由排气罩(42)而从电力零件箱(13)向下部壳体(5)内排出的排气导引至泄水盘(18)。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