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213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180097989.0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和集管。所述热交换管形成有供制冷剂流过的流路。所述集管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管的端部。在至少一个所述集管中形成有合流分配流路。所述合流分配流路使来自多个所述热交换管中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制冷剂合流并分配至其他两个以上的所述热交换管。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0026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347331.7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管和集管。热交换管沿第1方向延伸,制冷剂流动通过。上述集管被连接到上述热交换管的上述第1方向的端部上。上述集管具有中间板材和两块端部板材。两块端部板材沿上述中间板材的厚度方向夹住上述中间板材。上述集管利用上述中间板材形成制冷剂空间流路。上述中间板材具有板材主体和筒部。板材主体被形成有第1通孔部。筒部从上述板材主体中的上述第1通孔部的边缘部沿上述厚度方向立起,与上述两块端部板材中的一块或其他上述中间板材的上述板材主体接触。

    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41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80099767.5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及集管。集管设置于上述热交换管的端部。上述多个热交换管包括在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以及在上述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至少一个上述集管具备供上述热交换管连接的内板体、与上述内板体对置配置的外板体及设置在上述内板体与上述外板体之间的中间板体。在上述中间板体上形成有第1转换流路以及第2转换流路。上述第1转换流路使上述第1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上述第2转换流路使上述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1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9734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80022125.8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较长;以及多个板翅,沿第二方向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尺寸较长,各板翅具有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一边上开口的多个第一槽,各扁平管穿过各板翅的第一槽。在第一工序中,将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工序中,用吸引部件吸附板翅。在第三工序中,使通过吸引部件而被吸附的板翅和各扁平管沿第三方向相对移动,使扁平管位于该板翅的各第一槽内。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9734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80022125.8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较长;以及多个板翅,沿第二方向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尺寸较长,各板翅具有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一边上开口的多个第一槽,各扁平管穿过各板翅的第一槽。在第一工序中,将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工序中,用吸引部件吸附板翅。在第三工序中,使通过吸引部件而被吸附的板翅和各扁平管沿第三方向相对移动,使扁平管位于该板翅的各第一槽内。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458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80099418.3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管和集管。热交换管形成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集管分别设置在上述热交换管的一方和另一方端部。上述集管具备第1主面彼此面对面地层叠的一对板体。在上述板体的至少一个的上述第1主面上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形成与上述制冷剂流路连通的空间流路。

    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5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80098889.2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备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多个传热管以及连接管。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传热管连接在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间,并且在重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连接管与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中的一方集管连接,向一方集管内供给制冷剂。连接管具备分隔部和引出部。分隔部在一方集管内沿重力方向分隔一方集管。在分隔部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使一方集管内与制冷剂流通路在重力方向上连通,并且具有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通路。

    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27356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880084931.0

    申请日:2018-03-16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第一封头与第二封头、以及多个热交换管。多个热交换管具有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第一热交换管供液相成分多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第二热交换管与第一热交换管连通,供气相成分多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第二热交换管具有上方第二热交换管和下方第二热交换管。上方第二热交换管配置于第一热交换管的上方。下方第二热交换管配置于第一热交换管的下方。

    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2735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80084931.0

    申请日:2018-03-16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第一封头与第二封头、以及多个热交换管。多个热交换管具有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第一热交换管供液相成分多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第二热交换管与第一热交换管连通,供气相成分多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第二热交换管具有上方第二热交换管和下方第二热交换管。上方第二热交换管配置于第一热交换管的上方。下方第二热交换管配置于第一热交换管的下方。

    换热器及制冷循环设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68172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062156.5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连接多个换热器,无需用于层叠的辅助部件而容易堆叠的换热器及制冷循环设备。换热器具备多个换热部件。多个换热部件具备:第1集管,具有将两端部各自封闭的第1端盖;具有将两端部各自封闭的第2端盖,且与第1集管之间具有间隔地相对配置的第2集管;多个换热管,在第1集管及第2集管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且连接第1集管和第2集管;第1集管及在上述第2集管之间配置的多个翅片。多个换热部件中,第1集管的第1端盖相互及第2集管的第2端盖相互的至少一方是能够卡合的,多个换热部件连接于第1集管及第2集管的延伸方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