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272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223407.5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热交换器,能够提高冷凝水、融化水等的排水性而抑制滞留,并且提高翅片间距的设计自由度。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在第1方向上排列,并且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翅片,在上述第2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并且沿着上述第1方向延伸。上述翅片具有多个狭缝、多个开口部以及多个切片。多个上述狭缝从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边部的入口向与上述第1方向以及上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延伸,供上述扁平管插入。多个上述开口部位于由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狭缝夹着的表面区域,沿着上述第2方向贯通上述翅片。多个上述切片从上述开口部的边缘向上述第2方向的同一侧,与上述第2方向平行地延伸。

    热源单元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4355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280015165.5

    申请日:2012-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38 F24F1/40 F24F1/54

    Abstract: 一种热源单元,其室外机本体的内部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分隔板间隔,使其中一方的空间为配置有热交换器和鼓风机的热交换室,使另一方的空间为配置有压缩机的机械室,并且使多台鼓风机在所述热交换室以上下方向排列配置。鼓风机由风扇马达和嵌入在该风扇马达的转动轴上的螺浆风扇构成,并且,所述螺浆风扇的设置数n、所述单元壳体的高度H(mm)、以及所述的螺浆风扇的直径D(mm)的关系以ν满足以下(1)式和(2)式的方式构成。通过上述构成,能够实现降低鼓风机的输入电量和噪音。[数式1]ν=(H-50×(n+1))/D……(1)n≦ν≦(n+0.5)……(2)。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0026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347331.7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管和集管。热交换管沿第1方向延伸,制冷剂流动通过。上述集管被连接到上述热交换管的上述第1方向的端部上。上述集管具有中间板材和两块端部板材。两块端部板材沿上述中间板材的厚度方向夹住上述中间板材。上述集管利用上述中间板材形成制冷剂空间流路。上述中间板材具有板材主体和筒部。板材主体被形成有第1通孔部。筒部从上述板材主体中的上述第1通孔部的边缘部沿上述厚度方向立起,与上述两块端部板材中的一块或其他上述中间板材的上述板材主体接触。

    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41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80099767.5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及集管。集管设置于上述热交换管的端部。上述多个热交换管包括在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以及在上述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至少一个上述集管具备供上述热交换管连接的内板体、与上述内板体对置配置的外板体及设置在上述内板体与上述外板体之间的中间板体。在上述中间板体上形成有第1转换流路以及第2转换流路。上述第1转换流路使上述第1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上述第2转换流路使上述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1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9734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80022125.8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较长;以及多个板翅,沿第二方向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尺寸较长,各板翅具有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一边上开口的多个第一槽,各扁平管穿过各板翅的第一槽。在第一工序中,将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工序中,用吸引部件吸附板翅。在第三工序中,使通过吸引部件而被吸附的板翅和各扁平管沿第三方向相对移动,使扁平管位于该板翅的各第一槽内。

    热交换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272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223407.5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热交换器,能够提高冷凝水、融化水等的排水性而抑制滞留,并且提高翅片间距的设计自由度。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在第1方向上排列,并且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翅片,在上述第2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并且沿着上述第1方向延伸。上述翅片具有多个狭缝、多个开口部以及多个切片。多个上述狭缝从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边部的入口向与上述第1方向以及上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延伸,供上述扁平管插入。多个上述开口部位于由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狭缝夹着的表面区域,沿着上述第2方向贯通上述翅片。多个上述切片从上述开口部的边缘向上述第2方向的同一侧,与上述第2方向平行地延伸。

    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213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180097989.0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和集管。所述热交换管形成有供制冷剂流过的流路。所述集管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管的端部。在至少一个所述集管中形成有合流分配流路。所述合流分配流路使来自多个所述热交换管中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制冷剂合流并分配至其他两个以上的所述热交换管。

    空调机的室内机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26053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910208055.0

    申请日:2009-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泄水的滴下,提高可靠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是,在壳体内包括送风机和由前侧热交换器部和后侧热交换器部构成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侧视为大致倒V字形并围住所述送风机而配置,在所述前侧热交换器部的上部侧及所述后侧热交换器部的至少一个将传热管沿着散热翅片的宽度方向即热交换空气的流通方向设置三列,且沿着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设置多级,并且将风最上游侧的第一列所述传热管作为构成供暖运转时的出口管的传热管进行配置,在第一列与第二列传热管之间的散热翅片上设置热阻隔用隔断部,所述热阻隔用隔断部由沿着第一列和第二列传热管的级方向的第一直线部、从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上端部侧相对于第一直线部的直线方向向风下游侧倾斜设置的第二直线部形成。

    空调机的室内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26053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08055.0

    申请日:2009-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泄水的滴下,提高可靠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是,在壳体内包括送风机和由前侧热交换器部和后侧热交换器部构成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侧视为大致倒V字形并围住所述送风机而配置,在所述前侧热交换器部的上部侧及所述后侧热交换器部的至少一个将传热管沿着散热翅片的宽度方向即热交换空气的流通方向设置三列,且沿着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设置多级,并且将风最上游侧的第一列所述传热管作为构成供暖运转时的出口管的传热管进行配置,在第一列与第二列传热管之间的散热翅片上设置热阻隔用隔断部,所述热阻隔用隔断部由沿着第一列和第二列传热管的级方向的第一直线部、从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上端部侧相对于第一直线部的直线方向向风下游侧倾斜设置的第二直线部形成。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9734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80022125.8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较长;以及多个板翅,沿第二方向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尺寸较长,各板翅具有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一边上开口的多个第一槽,各扁平管穿过各板翅的第一槽。在第一工序中,将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工序中,用吸引部件吸附板翅。在第三工序中,使通过吸引部件而被吸附的板翅和各扁平管沿第三方向相对移动,使扁平管位于该板翅的各第一槽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