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桥梁上层横梁的支撑体系以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24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68156.0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一种双层桥梁上层横梁的支撑体系,包括支撑架,支撑架搭设在下层桥体上;支撑架沿横向设置多个,相邻支撑架的顶部之间均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梁相连接,桥墩的顶部均与内侧相邻支撑架的顶部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梁相连接,第一连接梁以及桥墩上均装设有用于支撑上横梁的托板;施工方法包括下层桥体体系转换、支撑体系安装、上横梁一期施工、上横梁二期施工、上层桥体体系转换、支撑体系拆除。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支撑架通过第一连接梁连接为一体,并与桥墩连接,减轻了下层桥体的受压;上层横梁施工过程中,逐步进行混凝土浇筑和上层桥体的搭设,支撑体系传递给下层桥体的载荷逐渐增加,避免下层桥体短时间内载荷过大,增加受压损坏的风险。

    一种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25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01508.6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属于沉管施工技术领域,该溶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挖除水下岩基表面溶沟中的填充物;采用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方法,或者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与抛石振密夯实方法相结合,填平溶沟;其中,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的步骤为: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泵送至绳索抓斗内,并将绳索抓斗移动至溶沟上方,下放绳索抓斗入水,张开绳索抓斗以使绳索抓斗内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自由下落,填入溶沟中;抛石振密夯实方法的步骤为:向溶沟内抛填块石,对块石进行振密夯平。该溶沟处理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由于岩基内溶沟的存在而对沉管管底产生差异沉降的问题,而且施工快速便捷,施工效率高、周期短。

    一种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258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301508.6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属于沉管施工技术领域,该溶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挖除水下岩基表面溶沟中的填充物;采用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方法,或者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与抛石振密夯实方法相结合,填平溶沟;其中,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的步骤为: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泵送至绳索抓斗内,并将绳索抓斗移动至溶沟上方,下放绳索抓斗入水,张开绳索抓斗以使绳索抓斗内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自由下落,填入溶沟中;抛石振密夯实方法的步骤为:向溶沟内抛填块石,对块石进行振密夯平。该溶沟处理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由于岩基内溶沟的存在而对沉管管底产生差异沉降的问题,而且施工快速便捷,施工效率高、周期短。

    桥梁主墩承台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13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230090.9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桥梁主墩承台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连接件及加强板,所述第一护板及第二护板的两端均设置为弯曲状。本发明通过第一护板、第二护板、连接件、加强板及卡板的配合可实现对基坑的支护,且可在安装支护时能实现密闭结构的膨胀,使得密封结构能与弧形槽之间更为贴合,提升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衔接处的防渗性能,且在当土体对第二护板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时配合第一斜板及第二斜板的斜面对密封结构进行挤压,斜面的挤压使得对密封结构造成的挤压力更重,使得密封结构与弧形槽之间贴合的更严密,使得密封结构的防渗效果更好。

    抽拉式散热模具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992912U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22359249.4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拉式散热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包括第一拼接件和第二拼接件,所述第一拼接件和所述第二拼接件对接形成上粗下细且上端开口的空腔;把手,位于所述模具本体的上方,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拼接件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拼接件的顶端;浇筑混凝土时,将所述模具本体吊入胸墙模板内,待混凝土硬化后拔出形成用于散发混凝土水化热的上粗下细的散热孔;节省了胸墙混凝土的用量,又增加了混凝土中心散热面积,从工艺上避免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保证了混凝土结构预制质量,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