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4462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93824.X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6T17/00 , G06T5/77 , G06N3/0455 , G06V10/4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部件的三维结构重建方法、系统、设备与介质,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包括步骤:获取破损航空部件的图像;构建改进的多视角重建模型,并将图像输入改进的多视角重建模型中,获得质量高于阈值的点云;利用Transformer编码‑解码器架构构建点云补全模型,并将点云输入点云补全模型中,获得一组带有位置嵌入的无序点组,通过无序点组与特定中心点的偏移量生成缺失的点云,结合缺失的点云与点云补全模型获得补全的点云三维模型;将待重建的图像输入所述补全的点云三维模型中,获得修复后的航空部件。本发明实现了基于图像或视频的三维重建和补全,大大降低了对于前期拍摄的难度,提高了重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29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20557.1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6T17/00 , G06T15/00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辐射场的发动机叶片原位三维重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原位三维重构方法包括:通过背景滤波模型对发动机叶片二维图像的无用背景信息进行滤除;通过单目深度预测网络得到叶片图像的单目深度图,并根据单目深度图得到叶片点云;叶片图像通过基于圆锥采样的神经辐射场得到渲染深度图和渲染图像;通过计算真实图像和渲染图像、单目深度图和渲染深度图以及相邻两帧之间的点云之间的损失来联合优化相机位姿和NeRF,实现端到端的隐式三维重构。本发明采用圆锥采样的方法取代单条光线采样,充分考虑连续帧数据之间的关系,联合优化NeRF和相机位姿,提高了保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99749.4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动光束激光冲击强化设备及强化方法,包括:移动平台;激光器,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以产生脉冲激光;第一动光机构,用以多角度调节所述脉冲激光,所述第一动光机构包括:第一反射组件,靠近所述激光器的发射端,用以反射所述脉冲激光;第二反射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对应,以反射所述脉冲激光;以及第一聚焦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的一侧,以聚焦所述脉冲激光;第二动光机构,用以调节所述脉冲激光辐照的位置;水约束层施加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光机构的输出端,以使所述脉冲激光通过所述水约束层对待加工件进行加工。本发明集成度高,移动便捷,适用于大型结构的现场强化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308419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03916.4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原位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激光选区熔化过程中的激光辐射强度数据和熔池图像;S2:利用激光辐射强度数据分析系统对步骤S1中采集的激光辐射强度数据进行分析;S3:利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激光选区熔化熔池图像分析系统对步骤S1中采集的熔池图像进行分析;S4:结合步骤S2和步骤S3的分析结果,对激光选区熔化的原位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本发明的评价方法智能化程度高,同时对激光选区熔化过程中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处理速度快,基于大量数据的评价结果精确度高,方便对激光选区熔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实时调整,能很好地避免或减少缺陷的生成,从而大大提高激光选区熔化产品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43990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403026.2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B22F12/00 , B22F10/28 , B22F10/60 , C23C24/10 , C21D10/00 , B22F10/85 , B22F12/90 , C22F3/00 , B22F12/30 , B22F12/41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接口监控的激光熔覆与冲击强化复合加工装置,包括有通过机械臂末端法兰相互连接的机械臂及随动托架平台,随动托架平台上安装有激光熔覆头、左限位开关、右限位开关、转盘轴承组件、伺服电机单元及旁轴多接口监控平台;转盘轴承组件上还连接有激光冲击强化头单元,激光冲击强化头单元位于左限位开关与右限位开关之间的限位区间,限位区域是0‑180°;激光熔覆头的一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有同轴多接口监控平台;伺服电机单元与转盘轴承组件配合使用。该装置,能够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907195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1008645.4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成分组织在线可控的合金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装置由合金各成分金属粉、金属粉盒、流量控制阀门、送粉通道、混合器、搅拌器、金属粉混合物、增材材料粉、喷头、高能束发生器、高能束、控制总线、综合控制系统组成。综合控制系统和流量控制阀门将合金各成分金属粉按照设计比例进行注入混合,形成最终部件增材制造所需材料粉;增材制造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部位成分组织的需求在线调控增材粉末成分,实现成分组织渐变部件的增材制造;整个装置和方法原理结构简单、精确可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可用于一般金属/合金材料增材制造,尤其在大型复杂结构部件进行局部功能化增材制造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208321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120841.2
申请日:2011-05-1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H01J37/317 , C23C14/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48 , H01J37/32339 , H01J37/32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注入工件的方法和装置,涉及离子注入装置和离子注入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激光器激发的高能短脉冲强激光冲击到金属箔上,金属箔吸收高能短脉冲激光能量瞬间气化、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由金属离子、电子和不带电的原子构成,等离子吸收后续激光能量膨胀爆炸,等离子体爆炸过程中,电子与接负电位的工件之间的相斥力使电子背离工件运动,正电荷板中和一部分电子,正价金属离子与负电位工件之间的相吸力使金属离子朝着工件运动,在等离子体膨胀爆炸形成的冲击波作用和电场的吸引作用的叠加下,以极大的速度打在工件表面,完成金属离子注入。
-
公开(公告)号:CN102199769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120822.X
申请日:2011-05-1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C23C2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3/148 , C23C14/28 , C23C24/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的等离子体连续爆炸产生强冲击波在金属表面获得纳米涂层的方法与装置,涉及激光技术和表面强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激光器激发的激光辐射耐高压玻璃管道上端口的黑漆粒子,黑漆粒子吸收激光能量,瞬时气化、击穿、电离,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受后续激光辐射,迅速积累能量引发膨胀爆炸,形成初始等离子体爆轰冲击波,在耐高压玻璃导管中传播;高温高能等离子体沿着黑漆条带一直重复膨胀爆炸,到达下端口冲击波压力明显跃升,将纳米颗粒嵌入到合金材料表面,形成纳米颗粒涂层。表层发生强塑性应变和大密度位错,在其表层产生了大幅残余压应力,有效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4447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81917.5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粉末床熔融质量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激光粉末床熔融质量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采集熔凝图像的表面灰度图像,对图像的一阶统计量特征进行提取,并对特征数据进行多个数据维度及多个属性维度进行多元分析,获取特征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和相关性,并以此建立灰度特征与样件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整体上是从无明显缺陷样件的熔凝表面图像中充分挖掘图像信息,并将数据特征可视化,实现对无明显缺陷样件的质量分析;同时,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检测,减少人工参与度,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91876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15453.3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金属部件的后处理方法,针对增材制造金属部件表面粗糙度大、内部残余拉应力等造成疲劳性能不足的问题,在金属部件增材制造后,无需进行热处理和机械加工等传统后处理,可直接在无吸收保护层和水光同轴约束层施加等条件下,利用微尺度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对部件疲劳薄弱部位进行高频扫描式处理,通过微尺度小能量脉冲激光与部件表面的直接烧蚀熔融效应降低表面粗糙度,通过激光诱导冲击波的力学效应使部件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改善表面光洁度、提升疲劳性能,通过喷砂去除激光熔融/热影响层,以进一步提升表面光洁度,从而实现增材制造金属部件的快速后处理,可直接工程实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