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的新型蜂窝吸波复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25663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603183.2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窝吸波结构的吸波性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的新型蜂窝吸波复合结构,包括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其包括电源系统和真空系统;电源系统包括放电腔室、射频电源及通过射频阻抗匹配器与射频电源连接的放电线圈;真空系统包括与放电腔室连通的真空泵及工质气体罐,通过控制真空泵及工质气体罐开启及关闭调节放电腔室内部的气压,为放电腔室提供低气压放电环境。本发明通过改变等离子体的参数,达到复合结构的主动可调的宽频吸波效果,以适应当前复(56)对比文件杨涓;朱冰;毛根旺;许映乔;刘俊平.真空中不同极化电磁波在微波等离子体喷流中的衰减特性实验研究.物理学报.2007,(第12期),全文.白希尧,白敏冬,胡又平,杨波,依成武.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隐身工程研究.自然杂志.2003,(第02期),全文.

    一种结晶过程粒度分布建模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2228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1015299.7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晶过程粒度分布建模与控制方法,通过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解释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通过历史实验数据对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构建出能够有效解释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隐藏层来模拟结晶过程粒度分布的影响变量,能够确定多种影响变量及其影响权重;在构建的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各隐藏层所代表影响粒度分布的变量来检测输出数据,确定输出数据中结晶终点时刻晶体的平均粒径,并当平均粒径最大时即为所述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的最优控制模型获得最优控制策略,改进了结晶过程的控制曲线的获取方式,提高了结晶效率和晶体平均粒径。

    一种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叠加相位梯度超表面吸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63856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689793.8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叠加相位梯度超表面吸波结构,包括等离子体耦合相位梯度超表面结构,等离子体耦合相位梯度超表面结构包括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源、相位梯度超表面和闭式透波介质腔,其中,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源置于闭式透波介质腔中,相位梯度超表面固定于闭式透波介质腔外侧底部。相位梯度超表面为由金属铜板、介质基板、金属单元阵列从下到上依次组成的三层结构,金属单元阵列是由6个宽度相等、高度逐渐增加的H型金属贴片从左向右依次设置形成的金属单元在介质基板上从上到下重复排列而成。解决了现有等离子体吸波结构厚度较大、结构适用性较差而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以及电磁波衰减幅度小的问题。

    基于光学和红外图像融合的低发射率涂层智能探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849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87315.3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和红外图像融合的低发射率涂层智能探损方法,首先,建立或选择卷积神经网络,并对其进行训练和优化,得到用于检测低发射率涂层损伤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待检测的低发射率涂层的光学图像以及与其同位置、同视角、同尺寸的红外图像,并对获取的光学图像及与其同位置、同视角、同尺寸的红外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得到待检测的低发射率涂层的融合图像;对待检测的低发射率涂层的融合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待检测的数据样本;最后,将待检测的数据样本输入用于检测低发射率涂层损伤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待检测的低发射率涂层进行损伤自动检测,实现了低发射率涂层损伤的自动、快速检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一种结晶过程粒度分布建模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222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1015299.7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晶过程粒度分布建模与控制方法,通过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解释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通过历史实验数据对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构建出能够有效解释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隐藏层来模拟结晶过程粒度分布的影响变量,能够确定多种影响变量及其影响权重;在构建的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各隐藏层所代表影响粒度分布的变量来检测输出数据,确定输出数据中结晶终点时刻晶体的平均粒径,并当平均粒径最大时即为所述结晶过程粒度分布模型的最优控制模型获得最优控制策略,改进了结晶过程的控制曲线的获取方式,提高了结晶效率和晶体平均粒径。

    一种新型电热冰形调控方法及防结冰型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8179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632089.6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热冰形调控方法及防结冰型飞行器,防结冰型飞行器包括表面蒙皮的机翼主体,所述机翼主体与蒙皮之间设置有新型电热冰形调控系统,所述新型电热冰形调控系统包括多个沿机翼展现排列的电热单元,所述电热单元为电热膜,包覆在机翼主体前缘,各电热单元并联设置,并使各电热单元与机载电源连接。本发明的防结冰型飞行器能够防止机翼整体结冰以及恶劣冰形(羊角冰)的形成,降低结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而且耗能较低。

    一种航空部件的三维结构重建方法、系统、设备与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64462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93824.X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部件的三维结构重建方法、系统、设备与介质,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包括步骤:获取破损航空部件的图像;构建改进的多视角重建模型,并将图像输入改进的多视角重建模型中,获得质量高于阈值的点云;利用Transformer编码‑解码器架构构建点云补全模型,并将点云输入点云补全模型中,获得一组带有位置嵌入的无序点组,通过无序点组与特定中心点的偏移量生成缺失的点云,结合缺失的点云与点云补全模型获得补全的点云三维模型;将待重建的图像输入所述补全的点云三维模型中,获得修复后的航空部件。本发明实现了基于图像或视频的三维重建和补全,大大降低了对于前期拍摄的难度,提高了重建效果。

    面向双站雷达体制的飞机动态雷达散射截面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072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94841.3

    申请日:2022-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双站雷达体制的飞机动态雷达散射截面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飞机动力学仿真模型、飞行控制系统模型,进行飞机动力学仿真以获取飞行过程中飞行状态时间序列;在飞行状态时间序列的基础上,计算单次飞行过程中雷达视线角的最小数据集;获取数据集对应的飞机双站雷达散射截面并更新至动态数据库,从数据库中检索出飞行过程中每一时刻视线角对应的雷达散射截面数值,将所有时刻视线角对应的雷达散射截面数值进行合并,获得面向双站雷达体制的飞机动态RCS。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飞机双站动态RCS仿真的计算量,精度可根据需要控制,保证了每一次计算的均为有效数据,动态数据库可进行更新和重复使用,充分利用计算资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