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4333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0645878.5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西安天瑞达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26/356 , B23K26/70 , C21D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光束偏振动态调控的大型孔内壁激光冲击强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通过对零部件中目标区域的表面特征进行提取,并根据表面特征获得目标区域的法线;在对目标区域进行激光冲击强化时,根据目标区域的法线调节激光束的偏振方向,使得法线方向始终与激光束的偏振方向相同或者相反,从而使得激光束不管对零部件表面的哪个部分进行冲击强化时,均能够保持激光偏振态不变,从而保证零部件各部分的强化效果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8398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94304.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诱导冲击波压力值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不同厚度材料在激光冲击条件下背面粒子的速度峰值;S2.根据背面粒子的速度峰值确定不同厚度材料受到的理论冲击波压力值;S3.构建理论冲击波压力值与材料厚度的非线性关系式;S4.根据理论冲击波压力值与材料厚度的关系式反演出材料表面受到激光冲击时的真实冲击波压力值。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更准确获取作用在材料表面的激光诱导冲击波真实压力,降低了因材料厚度影响带来的激光诱导冲击波压力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1285.7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余压应力饱和的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包括:获取泊松比、动态屈服强度、材料与水的折合阻抗、吸收保护层的激光能量吸收系数,确定激光功率密度参数范围,在部件表面贴覆吸收保护层,并施加去离子水流,激发脉冲激光,以对部件进行第一次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确定第一平均表面残余压应力,对部件进行服役条件试验,确定表面残余压应力变化率,若各位点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变化率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变化率阈值,确定第二平均表面残余压应力,确定残余压应力松弛率,若n次服役条件试验下残余压应力松弛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松弛率阈值,对与待处理部件相同的其他金属件交替进行n次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和n‑1次服役条件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21066.7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1N23/207 , G01N23/2055 , G01N23/20025 ,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材料残余应力测试的快速寻峰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中,采用白光X射线源对各向异性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并利用二维面阵探测器获得各个晶面的衍射峰信号,通过衍射峰参数标定、自动寻峰、数据提取和峰型拟合,最终获得特定晶面的衍射峰拟合曲线,为后续残余应力计算提供数据支持。相比单色X射线光源和线探测器组成的传统残余应力测试系统,本发明在各向异性材料衍射寻峰方面具有原理简单、易操作、获取数据量大、寻峰快速高效等优点,可显著提升各向异性材料残余应力测试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7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21068.6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1N23/20025 ,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各向异性材料X射线衍射的多轴运动装置。装置主要由地座、倾转、旋转、升降、两个平移等六个模块组成,倾转模块可以使测试样品围绕衍射中心点进行倾转,旋转模块可以使测试样品围绕装置中轴线进行旋转,升降模块可以使测试样品在Z轴方向上进行运动,总体上形成了一个5个自由度的运动装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5个自由度模块进行协同控制,可以保证测试样品任意区域进行多角度的X射线衍射测试,实现各向异性材料不同区域、不同晶面X射线衍射峰信号的快速获取。本发明多轴运动装置具有简单易操作、运动自由度多、调整范围大、X射线衍射状态灵活等特点,可对各向异性材料进行多种条件下的X射线衍射快速测试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952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45176.7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IPC: B23K26/356 , B23K26/08 , B23K2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冲击强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结构现场激光冲击强化的末端动光束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大口径六自由度导光臂、柔性连接装置、聚焦装置、六自由度机器人。大口径六自由度导光臂一端与导光臂连接底座相连,另一端与聚焦装置相连,且大口径六自由度导光臂的两长臂之间通过柔性连接装置与支架连在一起,导光臂连接底座安装在底座支撑架上,聚焦装置安装在六自由度机器人末端,综合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总线与六自由度机器人相连,六自由度机器人拖拽聚焦装置运动,大口径六自由度导光臂和柔性连接装置随动。本设备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能精确、灵活的实现激光冲击强化光束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751232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14341.9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滚道面的激光冲击组合表面改性方法,预加工滚道区域和挡圈配合面,所述滚道区域预留加工余量层;在滚道区域施加约束层;无吸收保护层条件下微尺度激光冲击强化滚道区域至少3遍,形成较深且均匀的塑性强化层;去除预留的所述加工余量层;在挡圈配合面贴覆吸收保护层;通过激光冲击成形在所述挡圈配合面形成阵列排布的储油凹坑。本发明方法通过微尺度激光冲击强化,在滚道区域表面形成塑性强化层,能够显著提升轴承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与磨损性能;同时在挡圈配合面,通过激光冲击成形形成储油凹坑,储油凹坑能够通过油的表面张力将润滑油锁住,解决轴承滚道表面润滑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99749.4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动光束激光冲击强化设备及强化方法,包括:移动平台;激光器,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以产生脉冲激光;第一动光机构,用以多角度调节所述脉冲激光,所述第一动光机构包括:第一反射组件,靠近所述激光器的发射端,用以反射所述脉冲激光;第二反射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对应,以反射所述脉冲激光;以及第一聚焦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的一侧,以聚焦所述脉冲激光;第二动光机构,用以调节所述脉冲激光辐照的位置;水约束层施加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光机构的输出端,以使所述脉冲激光通过所述水约束层对待加工件进行加工。本发明集成度高,移动便捷,适用于大型结构的现场强化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100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918135.0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IPC: B32B27/34 , B32B27/28 , B32B27/18 , B32B27/20 , B32B27/08 , B32B27/32 , B32B27/36 , B32B27/42 , B32B27/30 , C08L77/00 , C08L61/06 , C08L23/12 , C08K3/04 , C08K3/22 , C08K7/00 , C08K7/06 , B29C48/00 , B29C48/05 , B29C64/118 , B33Y70/1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雷达吸波红外抑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结构层、雷达吸波层和红外抑制层,结构层包括树脂基体线材和连续纤维,雷达吸波层包括纳米尺寸材料改性得到的第一改性树脂基体线材和连续纤维,红外抑制层包括低发射金属复合粒子改性得到的第二改性树脂基体线材、连续纤维和介质,本申请的复合材料具备雷达吸波/红外抑制功能,力学性能优异,可作为承力部件使用;本申请采用熔融共混改性结合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结构一体化复合材料,各功能层之间均为本体结合、不存在界面分层,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轻量化效果明显,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结构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4163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75638.1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含孔连续纤维复材结构的增材制造方法,该增材制造方法包括:获取含孔结构制件的应力数据、孔形状尺寸和含孔结构制件所采用的原料的单道熔覆层的宽度,基于应力数据,确定孔的边缘区域应力集中最严重的位点,根据应力集中最严重的位点、孔形状尺寸和在线熔融单道宽度,按照进孔点与出孔点关于过应力集中最严重的位点的直径对称且进孔点与出孔点之间的打印路径相应的弧对应的夹角大于180°的原则规划孔的边缘区域的打印路径,按照打印路径,进行3D打印,本申请通过规划打印路径,使应力集中最严重的位点的应力分散到其周围的连续纤维,进而显著提高孔边缘区域的材料强度,有效避免含孔结构因应力集中而发生裂纹、断裂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