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船及其桅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20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1422065.4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船及其桅杆。集装箱船用桅杆包括分体式的主桅和副桅;主桅竖立设置,主桅从自身上分割形成上杆和下杆;下杆的底端用于固定于驾驶室的外侧的顶面上,上杆的底端可转动的连接于下杆的顶端,上杆能够从竖直状态向下放倒至与下杆具有夹角;副桅用于设置于驾驶室的外侧壁上;主桅和副桅上均安装有安全灯。上杆能够从竖直状态向下放倒至与下杆具有夹角,以降低桅杆的高度,降低船舶的空气吃水的高度。副桅和主桅的分体式结构,在保证桅杆顶部具有足够高度的情况下,将主桅固定于驾驶室的外侧的顶面上,使得单个桅杆的长度更短,可减小主桅在集装箱船上的晃动,使得桅杆的可靠性更强。

    船舶
    6.
    发明授权
    船舶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06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410075189.0

    申请日:2014-03-03

    Abstract: 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位于船体艏部下方的球鼻艏,球鼻艏上部最高处距基线的距离在12.85m~13.35m之间;在船体的第20站,球鼻艏底部距基线的距离在1700mm~220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站的6m水线高度处,球鼻艏外缘距中线的距离在2850mm~335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5站,球鼻艏底部距基线的距离在5600mm~610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5站的10m水线高度处,球鼻艏外缘距中线的距离在1700mm~2200mm之间。该船舶通过对球鼻艏的改变来改变船体周围流场及压力分布,以使船舶在各个航速时都能拥有较低的有效功率,从而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船用内燃机燃料供应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868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05440.7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内燃机燃料供应系统,该方案包括燃料储存舱,燃料储存舱内部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燃料的储腔;内燃机、混合筒和第一循环泵,内燃机上具有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第一循环泵具有进口和出口,第一循环泵的进口连通于混合筒,第一循环泵的出口连通于燃料入口;内燃机内未燃烧完全的燃料通过燃料出口回流至混合筒内;氮气发生装置,包括氮气出口,氮气发生装置用于形成加压氮气且从氮气出口排出;燃料储存舱的顶部设有与氮气出口连通的第一氮气入口,第一氮气入口与储腔连通,以使加压氮气通过第一氮气进口进入储腔,且将储腔内的燃料压送向混合筒内。本申请的取消了日用舱和供给泵等系统设计,简化系统组成,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集装箱运输船
    8.
    发明公开
    集装箱运输船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0840798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10072131.4

    申请日:2017-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25/00 B63B25/28 B63B2025/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主船体内设有货舱;所述货舱包括底壁及环绕设置的侧壁;所述货舱具有上开口,该上开口开设于主甲板上,所述货舱的上开口位置设有货舱盖;所述货舱的底壁上和所述货舱盖的上表面上均布设有多组箱角组,每组箱角组包括:两排相互平行的箱角列,位于同一组的两排所述箱角列之间的距离为集装箱的宽度,每排所述箱角列至少分布有三个用于与集装箱的底角件连接的箱角,每排所述箱角列中两个所述箱角至少可对应两种规格的集装箱沿长度方向的两个底角件。本发明集装箱运输船的货舱和货舱盖上至少能够安装放置两种规格的集装箱,从而可以实现至少两种型号的集装箱的混装,可以满足运输需要。

    船舶
    9.
    发明公开
    船舶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07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075271.3

    申请日:2014-03-03

    Abstract: 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位于船体艏部下方的球鼻艏,所述球鼻艏上部最高处距基线的距离在12.25m~12.75m之间,在船体的第20站,所述球鼻艏底部距基线的距离在1600mm~210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站的6m水线高度处,球鼻艏外缘距中线的距离在2550mm~305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5站,球鼻艏底部距基线的距离在5000mm~550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5站的10m水线高度处,球鼻艏外缘距中线的距离在1600mm~2100mm之间。该船舶通过对球鼻艏的改变来改变船体周围流场及压力分布,以使船舶在各个航速时都能拥有较低的有效功率,从而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船舶
    10.
    发明公开
    船舶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06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075189.0

    申请日:2014-03-03

    Abstract: 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位于船体艏部下方的球鼻艏,球鼻艏上部最高处距基线的距离在12.85m~13.35m之间;在船体的第20站,球鼻艏底部距基线的距离在1700mm~220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站的6m水线高度处,球鼻艏外缘距中线的距离在2850mm~335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5站,球鼻艏底部距基线的距离在5600mm~6100mm之间,在船体的第20.5站的10m水线高度处,球鼻艏外缘距中线的距离在1700mm~2200mm之间。该船舶通过对球鼻艏的改变来改变船体周围流场及压力分布,以使船舶在各个航速时都能拥有较低的有效功率,从而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