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金属体之间的间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77399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710009473.8

    申请日:2007-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金属体之间的间隙的方法,是采用了预置多个具有已知金属体之间的间隙大小的数值的金属标定试件和预置一具有平片式电容探头的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包括一绝缘的薄平片和在薄平片上下端面所设有的作为电容极片的金属薄片,通过将平片式电容探头依次插入各金属标定试件的间隙中,来标定关于金属体之间的已知间隙大小与电容传感器测试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实测中,利用该标定的对应关系以及采用线性计算方式来计算出实际检测数据所对应的间隙的数值,从而得出金属体之间间隙的测量值,该方法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的特点。

    一种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金属体之间的间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77399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710009473.8

    申请日:2007-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金属体之间的间隙的方法,是采用了预置多个具有已知金属体之间的间隙大小的数值的金属标定试件和预置一具有平片式电容探头的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包括一绝缘的薄平片和在薄平片上下端面所设有的作为电容极片的金属薄片,通过将平片式电容探头依次插入各金属标定试件的间隙中,来标定关于金属体之间的已知间隙大小与电容传感器测试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实测中,利用该标定的对应关系以及采用线性计算方式来计算出实际检测数据所对应的间隙的数值,从而得出金属体之间间隙的测量值,该方法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的特点。

    一种核电站用氢气浓度在线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14144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72908.2

    申请日:2015-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用氢气浓度在线监测装置,包括设于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以及设于安全壳外的数据处理装置,氢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电缆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氢气浓度传感器包括压力平衡膜、内层壳体、对电极、工作电极、浓硫酸电解质、氢气半透膜及信号接头,压力平衡膜和氢气半透膜分别封闭内层壳体上下两端的开口,压力平衡膜、内层壳体及氢气半透膜三者之间的区域构成电解质容腔,浓硫酸电解质填充于电解质容腔内。对电极、工作电极及信号接头三者均有一端嵌入电解质容腔内,对电极和信号接头均与工作电极连接。本发明能连续监测安全壳氢气浓度,在核电站事故工况下具备连续稳定工作的能力。

    一种控制转子旋转角度的装置及转子控制模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4309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50645.X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转子旋转角度的装置及转子控制模拟结构,一种控制转子旋转角度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对带有自锁装置转子进行旋转控制,以控制与该转子传动连接的丝杠或控制棒,所述装置为使所述转子在密封空间内进行转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贯通;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的一端通过动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筒体的一端;丝杆,所述丝杆依次贯穿的设置于旋转套筒和筒体内;其中,所述旋转套筒的一端伸入于所述筒体内,该伸入的部分上设置有向旋转套筒轴向方向凹陷、用于转子伸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内侧设置有用于与转子周面上缺口对接的传动件。

    一种耐高温、辐照和振动的测氢电极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27555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61014.1

    申请日:2018-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辐照和振动的测氢电极组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核领域的电化学氢气浓度传感器的测氢电极对寿命相对较短、响应时间慢,而常规的电极并不能有效适用于核领域中电化学氢气浓度传感器使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工作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包括通过喷砂工艺处理后的基材和烧结在基材上的铂黑涂层,基材包括支撑骨架,与支撑骨架连通的引出导线,固定在支撑骨架相对两侧的铂网;所述铂黑涂层中铂黑粒径为50nm~200nm;所述对电极包括基材和烧结在基材上的二氧化铂涂层,所述二氧化铂涂层中二氧化铂粒径为100nm~200nm。本发明具有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适用于核电厂严重事故工况下高温和振动环境等优点。

    一种基于催化反应电化学原理的氢气浓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491414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510272973.5

    申请日:2015-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催化反应电化学原理的氢气浓度传感器,包括压力平衡膜、内层壳体、对电极、工作电极、浓硫酸电解质、氢气半透膜及信号接头,内层壳体上下两端均开口,压力平衡膜和氢气半透膜分别封闭内层壳体上下两端的开口,压力平衡膜、内层壳体及氢气半透膜三者之间的区域构成电解质容腔,浓硫酸电解质填充于电解质容腔内。对电极、工作电极及信号接头三者均有一端嵌入电解质容腔内,对电极、信号接头均与工作电极连接。对电极的基材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铂层,工作电极的基材表面镀有铂黑层。本发明应用时测量准确性高,选择性强,具备在220℃、辐照、高浓度水蒸气等苛刻条件下连续稳定工作能力。

    一种核电站用氢气浓度在线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14144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272908.2

    申请日:2015-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用氢气浓度在线监测装置,包括设于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以及设于安全壳外的数据处理装置,氢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电缆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氢气浓度传感器包括压力平衡膜、内层壳体、对电极、工作电极、浓硫酸电解质、氢气半透膜及信号接头,压力平衡膜和氢气半透膜分别封闭内层壳体上下两端的开口,压力平衡膜、内层壳体及氢气半透膜三者之间的区域构成电解质容腔,浓硫酸电解质填充于电解质容腔内。对电极、工作电极及信号接头三者均有一端嵌入电解质容腔内,对电极和信号接头均与工作电极连接。本发明能连续监测安全壳氢气浓度,在核电站事故工况下具备连续稳定工作的能力。

    带间隙网格状多斜率曲面工件超声自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9126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89180.X

    申请日:2013-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带间隙网格状多斜率曲面工件超声自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的探头安装在五自由度扫描支架上,还包括扫描仪、以及工控计算机。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能够检测单一的曲面、检测难度大的问题,将超声技术与建模技术融合使用,实现带间隙网格状多斜率曲面模块的自动检验;基于建模基础上的超声检验在线实时调节技术,实现对网格状多斜率曲面边界的自动识别,使得探头始终垂直于工件表面,从而保证超声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超声波技术与建模技术、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波自动化检验技术的集成使曲面模块的边界识别清晰、检验结果准确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压水堆核电站辐照后燃料组件变形检测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27996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172214.1

    申请日:2008-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辐照后燃料组件变形尺寸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精度低、安全保障差的问题。检测装置主要包括环形底座(1)和检测组(2),检测组(2)为多个,均匀分布在环形底座(1)上;每个检测组(2)包括一对反向平行放置的检测单元(3);检测单元(3)的数量与燃料组件(10)的边数相同;检测方法采用两个检测单元(3)组成的检测组(2),测量燃料组件的一个对边的宽度以及燃料棒的直径和燃料棒之间的间隙。本发明可以对核电站辐照后的燃料组件的弯曲、扭曲、格架的对边距和燃料棒的间隙进行检查;采用多套单元布置,可同时对燃料组件的各个边进行检查,检测效率高。

    一种钴芯块的成型模具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949398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22231.8

    申请日:2006-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钴芯块成型模具,主要由橡胶模与钢模组成;在上下贯通的钢模内,装有外壁与钢模内壁接触的橡胶模,橡胶模各孔洞内填装钴粉,孔洞顶部与底部开口处装有上、下塞块,在橡胶模的顶面与底面上装有上、下缓冲垫,在两个缓冲垫的顶面与底面上装有上、下模冲,在下模冲底部安装承压座;制备钴芯块工艺包括:按重量取钴粉∶聚乙烯醇=100∶0.2~0.3,再将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并与钴粉混合成湿粉末;将湿粉末在80~100℃真空烘烤20~25个小时;用12~15MPa压力把烘干粉末压制成块,再粉碎成粒度小于0.18mm的钴粉;在模具中加压钴粉并在H2气氛中高温烧结,经酸洗、碱洗,镀镍处理而成;优点是模具结构与钴芯块制备工艺简单,提高了成型钴芯块的成品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