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1344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52135.1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中和所需外部有机质固体废物输入量的计算方法,包括S1、将各处理单元直接排放的甲烷、一氧化二氮和电耗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当量系数,并计算得到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当量;S2、将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量、污水化学能利用节省电耗量、污水处理厂所需碳源量、精准曝气节省电耗量和污泥有机质发电量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当量系数,并根据所得当量系数,计算得到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当量;S3、根据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当量和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当量,计算污水处理厂碳中和所需当量;S4、利用绿地挖潜和外部有机质固废物质输入进行污水处理厂碳中和;S5、计算外部有机质固废物质输入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61344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252135.1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中和所需外部有机质固体废物输入量的计算方法,包括S1、将各处理单元直接排放的甲烷、一氧化二氮和电耗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当量系数,并计算得到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当量;S2、将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量、污水化学能利用节省电耗量、污水处理厂所需碳源量、精准曝气节省电耗量和污泥有机质发电量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当量系数,并根据所得当量系数,计算得到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当量;S3、根据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当量和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当量,计算污水处理厂碳中和所需当量;S4、利用绿地挖潜和外部有机质固废物质输入进行污水处理厂碳中和;S5、计算外部有机质固废物质输入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997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243402.4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水箱涵过滤装置,包括底座、滤水筒、转动轴及若干驱动装置,所述底座设置有两个并设置成圆筒状,所述滤水筒转动安装在两个底座内并倾斜设置,滤水筒上均匀开设有滤孔,所述转动轴与滤水筒同心设置,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滤水筒的内壁相切,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筒架,所述转筒架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两个并分别驱动转动轴和滤水筒在底座内转动。还提供了一种进水箱涵过滤方法,由于滤水筒的倾斜设置以及螺旋叶片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将水中的悬浮物分离出来,确保过滤效率的同时减少堵塞的风险,实现高效过滤。
-
公开(公告)号:CN1146117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129309.5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V20/13 , G06V10/82 , G06F16/29 , G06F17/18 , G06N3/0499 , G06N3/0985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水量负荷预测方法,包括: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间接估算城市居民区污水排放量;利用DEM数据及城市级降雨数据估算潜在汇水区的降雨汇水面积及汇水量;整合管网、截流井、调蓄池、污水厂水量监测数据,将污水排放量、汇水面积、汇水量及各项水量监测数据映射至统一地理空间网格,构建城市居民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模型;利用最新多源遥感数据、降雨预报数据等,基于构建的模型预测各片区管网、截流井、调蓄池、污水厂水量负荷,开展预警工作;本发明对降雨时段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监测并加以预警,协助开展调度工作,从而为城市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雨污分流工程等提供参考,应对城市溢流污染事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20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1575930.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香白酒窖底水的醇精馏回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进水预热单元、醇组分分离单元、底部塔釜单元和顶部分流单元,进水预热单元包括进水桶和预热罐,进水桶和预热罐之间的进料管上连接进料泵和进水控制阀,预热罐内设有加热管和第一温度计,醇组分分离单元包括分离塔,分离塔内设有哈氏合金网环填料,分离塔与预热罐之间通过送料管连通。本专利首先对窖底水精馏提取醇类有机物,减少后续污水处理成本,同时提取的醇类有机物可作为原料制备烯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资源化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12584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05372.6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C02F3/34 , C02F3/30 , C02F1/28 , B01J20/3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再生污染地表水吸附脱氮处理新工艺,所述工艺为将污染水体通过吸附工艺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吸附工艺采用的吸附材料负载有硝化菌群和反硝化菌群。本发明利用吸附材料富集地表水中的污染物质,在吸附材料表面形成足以供给微生物代谢繁殖所需要的污染物(即微生物的营养物)浓度,解决了传统的污染地表水微生物治理效率低的技术难题,且吸附材料中同时进行污染物吸附和降解两个工艺过程,使吸附材料不需再生,且可维持吸附处理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62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1420736.X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识别排水管道缺陷性能的验证装置,包括进水槽、试验槽、出水槽,进水槽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槽上开设有出水口,试验槽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试验管及出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进水槽、出水槽连通,试验管包括底座、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底座将固定部分固定在试验槽内,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拼成一个管道,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均由外层保护管、中部填充土壤及内层编织保护网构成,试验管用于模拟排水管道的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识别排水管道缺陷性能的验证方法,分别进行试验管结构缺陷模拟、功能缺陷模拟,模拟各种管道缺陷类型及级别,方便、快捷地验证各种检测手段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4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848689.7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F25/10
Abstract: 一种可用于非满管的电磁流量计生产标定方法,假设液位由低到高共标定n个点位;令标定的第1个点位为液位充满度为H1的仪表系数k1;标定的第2个点位为液位充满度为H2的仪表系数k2;以此类推,标定第n个点位为液位充满度Hn时的仪表系数kn;其中,n为自然整数,Hn、kn均为实流标定的具体数值;最后1个标定点位为满管,即采用满管流时仪表系数k的标定方式,实现满管时的计量。根据非满管状态下仪表系数k随液位h变化,不同液位对应唯一k值的理论,本发明通过对各液位点下的k值进行实流标定与分段拟合,在降低生产标定成本的同时,实现满管和非满管状态下的高精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7549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76754.2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沉砂池及运行方法,沉砂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下部设置为泥斗,池体内靠近所述进水口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与所述进水口的横向距离为1~1.5m;池体的中部内壁和底部各设置一组穿孔曝气管,泥斗位于进水口的一侧铰接有单向活动盖板,单向活动盖板仅能朝向池体内部翻转,池体顶部还设有过滤槽,池体底部设有提砂泵,提砂泵两侧还设有搅拌器,提砂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过滤槽连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沉砂池及运行方法,可以在场地受限、正常运行情况下,充分利用调节池容积,能够实现沉砂工艺设备的带水安装。本发明除能实现高效沉砂,还能具备隔油及水解酸化功能,对后续生化段有明显增益效果,特别适用于运维能力较低的乡镇厂站。
-
公开(公告)号:CN117699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93580.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密器件转运生产线,属于机械设备。本发明包括机架,输送线用于输送待转运工件;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组件运动;第一机械手连接在所述移动组件上并位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方,包括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扶正机构通过第二机械手扶正所述待转运工件;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机械手在所述输送线和所述转运小车之间往复移动,将所述输送线上的所述待转运工件转运至所述移动小车,并通过所述移动小车将所述待转运工件转运至下一工位。本发明全程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转运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且避免了待转运工件的转运过程中产生损伤,提高了待转运工件的良品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