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型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19090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0523720.6

    申请日:2021-05-13

    Inventor: 孙宁 陈骝 夏艳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型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为:智能设备获取待处理的建筑设计图形中各个梁柱节点的坐标信息,梁柱节点为建筑设计图形中用于表征建筑单元的基础节点,坐标信息中包含相应的梁柱节点的位置参数集合,以及,智能设备分别将获得的各个坐标信息转化成相应的全局变量,并基于获得的各个全局变量,针对建筑设计图形进行参数化建模,获得相应的建筑模型,并由智能设备将建筑模型作为预处理文件进行建筑结构评估计算,得到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从而实现对建筑设计图形中梁柱节点的提取、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进而保障了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一种水平超长精密装备微振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267756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410479654.7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超长精密装备微振动控制系统,包括水平超长精密装备容器、主体结构支撑、垫板结构、内置工艺支撑平台、隔振装置、隔振装置支撑、真空波纹管密封连接构件、隔振平台和高刚性台座。本发明通过利用柔性真空波纹管密封连接构件将水平超长精密装备容器与内置工艺支撑平台分开,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支撑结构,使隔振平台只承担水平超长精密装备容器内部工艺结构的荷载。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对周围环境振动及动力设备振动,特别是附着在容器上的发振设备引起的机械振动进行隔离。实现在光学检测过程中,仅允许台面上出现微量的残余振动,且检测与被检设备振动相位一致,并避免由于抽真空变形和低温变形引入的对准误差。

    一种空气弹簧隔振平台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8669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25015.0

    申请日:2016-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隔振平台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三个高度阀,设置在所述空气弹簧隔振平台上,用于控制对应位置的高度;至少三个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阀位于隔振平台下部充气的气路上,所述高度阀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用于检测对应位置隔振平台的高度数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弹簧的压力数据;模拟量输入模块;处理器,接收模拟量输入模块的模拟量数据,并转化成数字量数据,并输出给数字量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高度阀的控制。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人工对水平度和压力进行监控,通过系统实现对水平度和压力的调节,并在达到预设值时进行自锁,并且可借助触摸屏实现显示以及触摸控制的效果。

    一种可变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结构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775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86040.0

    申请日:2015-1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结构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具有普通膜式空气弹簧结构的主气室和一级附加气室、二级附加气室和三级附加气室,主气室及各级附加气室内部通过节气孔依次相连,各级附加气室的节流孔孔径不同,各支送气路及其各级附加气室控制阀经并联连接至主送气路及主送气阀,以实现通过调节各级附加气室控制阀,使一个空气弹簧装置可变为具有不同数量附加气室的装置。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调节附加气室充气控制阀,一方面通过多级改变气体流通路径,使系统平衡过程较为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气流的流速,提高气体阻尼的可控范围和可控精度。

    一种隔振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8810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1811489287.3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振动控制精密装备领域,公开一种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包括隔振地基、隔振器、隔振座、密闭罐、实验台、支撑柱、支撑杆和软连接套管;其中,所述隔振座通过所述隔振器支撑于所述隔振地基上;所述密闭罐位于所述隔振座的上方,且通过贯穿所述隔振座的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隔振地基上;所述实验台位于所述密闭罐内、且通过穿过所述密闭罐的所述支撑杆支撑于所述隔振座上;所述软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部、且与所述密闭罐密闭连接。上述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且对隔振座、隔振器和占地面积的要求较少,尤其适合大型密闭实验隔振系统。

    一种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方法和金属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00119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67391.3

    申请日:2023-08-02

    Inventor: 孙宁 陈骝 夏艳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方法和金属结构,以减少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带给金属结构的影响,提高钢结构对残余应力的控制效果。该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方法包括采用编程语言根据金属结构的材料、尺寸和焊接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编程语言嵌入有焊接施工顺序原则,编程语言根据焊接施工顺序生成多种生死单元,预测根据多种生死单元序列焊接后金属结构的残余应力值和变形值;若残余应力值或变形值不满足需要,在金属结构设置加强筋,生成新的金属结构,重新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析重新生成的生死单元序列对应的残余应力值或变形值,直至残余应力值和变形值满足需要,按照对应的生死单元序列焊接金属结构。

    换热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544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0640401.9

    申请日:2020-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及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入干管和第一流出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接入管;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流出干管和第二接入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流出管;其中,第二流出干管靠近第一接入干管且与第一接入干管并排设置,第二接入干管靠近第一流出干管且与第一流出干管并排设置,接入管与流出管依次交替排布,并且第一流出干管第一端与第二流出干管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第二接入干管第二端与第一接入干管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冷媒由第一接入干管第一端接入,由第二流出干管第二端流出。本发明的换热装置,热波动性小,热稳定性高。

    一种柔性密封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0913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467396.6

    申请日:2020-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封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密封装置。该密封连接件用于连接密封舱体与伸入密封舱体内部的附属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密封舱体的接口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与附属设备连接;柔性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用于密封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其中,第一连接件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件的外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同轴且同心设置;或者,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同轴设置,并沿轴向具有设定的间距。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柔性连接件的刚度较低,当密封舱体发生振动时,密封舱体相对于附属设备可以发生错动,从而避免了振动形态向附属设备传递。

    一种主动隔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5627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811488123.9

    申请日:2018-12-06

    Inventor: 颜枫 娄宇 陈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隔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采集振动环境中多个振源的振动信号,该振源包括固定频率的振源以及非固定频率的振源,将采集到的时域上的振动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在频域信号中确定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对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通过在所有振动源发出的振动信号中选择出固定频率的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提高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的隔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