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28868.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隧道降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底部电缆隧道通风温度计算方法、系统,包括:S1、计算出该电缆隧道内的风流与该电缆隧道的隧道壁面进行换热的对流换热系数h;S2、计算该电缆隧道的调热圈半径δg;S3、计算该电缆隧道下部的单位长度围岩对该电缆隧道内进行气流传热的放热量Qrock;S4、取定该电缆隧道内单位长度电缆的自发热量Qcable;S5、将该电缆隧道从风流入口到计算终点按照单位长度划分若干计算单元,计算该下一个计算单元的风流温度;S6、当某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计算单元内的风流温度达到环境上限温度Tmax时,进行制冷,然后重新计算该计算单元内经过处理后的风流温度。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底部电缆隧道内降温负荷精准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222187381U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20917697.8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侧向洞室取热装置,包括支撑架体和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围绕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体内,并沿所述支撑架体高度方向依次排布有若干层;所述支撑架体设置于所述侧向洞室内,且所述侧向洞室内部剩余空间被回填密实;所述换热管道的进出口均穿出所述侧向洞室洞口和外部的换热器连接。本方案通过在隧道建设期预设取热装置,使其能在隧道运营期持续提供稳定的热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4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99176.4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降温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涉及施工降温技术领域。通风降温装置包括:保温风仓、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级冷却盘管和第二级冷却盘管,保温风仓相对的两侧面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级冷却盘管的弯曲部设置在保温风仓内、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延伸部插入第一水箱中,第一水箱中盛放冰水混合物,第二级冷却盘管的弯曲部设置在保温风仓内、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延伸部插入第二水箱中,第二水箱收集第一水箱中多余的冰水。经过第一级冷却盘管和第二级冷却盘管的两级冷却,提高了冰块的冷量利用率,并提高了风流的冷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8771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58609.1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模型隧道传感器布设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第一索体固定组件、第二索体固定组件、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分别用于连接在模型隧道两端端面;第一索体固定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连接;第二索体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连接;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连接;第二导向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连接;其中,第一索体固定组件的索体依次绕过第一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后与第二索体固定组件连接,索体上可拆卸连接有若干传感器挂置件。本发明对模型隧道的空间占用小,对于隧道内的通风效果及传热效果影响较小,拆装传感器时操作相对较为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5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62062.9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包括风机房、送风口、排风口、风门、联络送风道和联络排风道;风门设于贯通平导中,用于将贯通平导分隔为平导送风段和平导排风段;排风口、送风口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隧道内壁上,且送风口与平导送风段连通,排风口与平导排风段连通;结合隧道的通风风机、排风口、联络排风道、平导排风段和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一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前段通风;结合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平导送风段、联络送风道、送风口及隧道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二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后段通风。本发明适应于需要分二段通风且带有贯通平导的单洞双向公路隧道,避免了通风风速转向,充分利用了自然风,提高了通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3987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30595.9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高地温隧道新型防寒抗冻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取热系统、控制传输系统和加热系统;取热系统包括取热隧洞及安装于取热隧洞内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取热隧道于主隧道围岩温度较高部分开挖修建,且通过换热管与空气接触,吸收空气的热量;加热系统设置于主隧道洞口处的二衬与保温层之间及排水沟内,加热系统包括衬砌供热管及排水沟供热管;取热系统借助空气源取热,通过控制传输系统传输至加热系统的衬砌供热管及水沟供热管,实现为衬砌及排水沟的供热与保温。本发明将高地温与抗防冻相结合,对于高海拔寒区高地温隧道有极大实际应用价值;且主动供热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隧道冻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8864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111998.8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风机房多元通风系统,包括主隧道、风机房和通风井,风机房内设有隧道排风风机和隧道送风风机,主隧道与风机房之间通过排风联络风道I和送风联络风道II连通,风机房与通风井之间通过排风联络风道II和送风联络风道I连通;排风联络风道I和排风联络风道II位于同一烟/气流道上;送风联络风道I和送风联络风道II位于同一烟/气流道上;隧道排风风机位于排风联络风道I和排风联络风道II之间的烟/气流道上;隧道送风风机位于送风联络风道I和送风联络风道II之间的烟/气流道上。本发明可充分利用自然风畅通流动除湿作用,对地下风机房进行除湿,节省了除湿设备的购置及运营维护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2537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45122.5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列车停靠隧道救援站时活塞风变化的实验装置,包括列车模型和隧道模型,所述隧道模型包括行车隧道和未行车隧道,还包括动力牵引系统和风速测量系统;沿所述隧道模型的长度方向有一段隧道模型设置为救援站,在救援站部分设置有多条连接行车隧道与未行车隧道的疏散横通道,且所述隧道模型用于为列车模型提供行车通道;所述动力牵引系统用于为列车模型提供牵引力;所述风速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并分析隧道模型内的风速。通过本发明,用户或研究人员能够在可控前提下开展列车紧急停靠救援站过程中,对隧道内活塞风的测量研究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72052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3177.9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00
Abstract: 一种高速公路特长双孔隧道泄水洞的施工通风方法,泄水洞施工初期排水横通道贯通前,采用压入式通风以满足洞内施工需风要求。泄水洞向前推进、排水横通道贯通后,在平导洞最靠近掌子面的排水横通利用轴流风机将平导洞内的新鲜风通过该排水横通压入泄水洞掌子面;同时,在泄水洞洞口与出风洞最后排水横通道之间设置射流风机,将新鲜空气引入泄水洞内;在出风洞的最后排水横通道内设置射流风机将泄水洞洞口和掌子面流来的空气引入出风洞,由出风洞向外排出;进出风的大部分路径由泄水洞分别改为正洞的整个平导洞和出风洞;其进出风断面增加,阻力减小,通风效果好,泄水洞各段的空气质量好,能较好地满足高速公路特长双孔隧道泄水洞施工的通风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235723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45351.9
申请日:2008-02-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速公路路段多隧道集合式智能通风控制方法,利用高速公路交通流依次通过路段上多座隧道时的连续性特点,先行隧道根据实测的交通流、污染物浓度数据,预测出下一控制周期的交通流数据及污染物浓度;后行隧道根据先行隧道当前控制周期的交通流及本隧道实测的交通流、污染物浓度,对后行隧道下一控制周期的交通流、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各隧道再根据污染物预测值采用智能模糊推理的方式,对风机的开启数量进行控制。该方法能够更精确地提前预测隧道内交通流及烟雾、一氧化碳浓度变化,从而提前控制射流风机的开启数量;通风控制效果好,同时又减少能量消耗,提高风机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