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64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1773030.1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藏压裂增产技术领域,公开了酚醛树脂联苯化合物组合物及应用、环氧树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固化剂、增强剂和水;所述固化剂为双酚酚醛树脂,所述双酚酚醛树脂包括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A和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B;#imgabs0#所述增强剂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imgabs1#以所述双酚酚醛树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结构单元A的含量为0‑100wt%,所述结构单元B的含量为0‑100wt%。该组合物包括交联聚合物和特定结构的增强剂,其作为固化剂,制得的环氧树脂制品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抗变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791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742009.9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Zoeppritz方程的叠前脆性指数反演方法,所述反演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脆性指数与地震记录之间的关系;步骤S2、基于最小二乘原理构建关于脆性指数的目标函数;步骤S3、结合所述目标函数建立高斯‑牛顿迭代法推导储层脆性指数的迭代反演方程;步骤S4、给定初始模型和所述迭代反演方程进行迭代运算,获得最终的储层脆性指数。通过多种约束解决病态反演问题,提高脆性指数估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4527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0856793.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测井数据建立单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步骤2,根据各测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建立地层压力曲面;步骤3,对各地层压力曲面进行插值;步骤4,利用各地层压力曲面构建地层压力框架模型;步骤5:在地层压力框架模型内识别三维压力封闭块体;步骤6:对识别的三维压力封闭块体,进行压力特征赋值并建立三维压力场模型。本发明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整个建模过程算法先进高效,压力场变化趋势准确,为建立合理的油气成藏模式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783153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704161.2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7 , G01V221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间积分超剥线识别及提取方法,该层间积分超剥线识别及提取方法包括:步骤1,在瞬时相位基础上,实现地震数据布尔值化;步骤2,在地震数据布尔值化后,利用层间积分实现超剥线识别;步骤3,在超剥线识别后,利用差分法实现超剥线提取。该层间积分超剥线识别及提取方法可以利用地震数据,通过瞬时相位全局归一化,实现地震数据布尔值化,在地震数据布尔值化基础上,通过层间积分识别超剥线,在超剥线识别后,通过差分法实现地层超剥线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0731505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265588.2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7 , G01H5/00 , G01N2291/011 , G01N2291/0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组分的砂砾岩体速度重构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砾石、砂级碎屑、泥质杂基及胶结物等各岩石组分含量,获取岩石孔隙度;步骤2,选取典型的砾石、砂级碎屑颗粒、泥质杂基及胶结物样品,采用实验室岩心样品测试与趋势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中其各组分的速度进行分析与确定;步骤3,建立基于多组分的扩展时间平均方程;步骤4,利用所建立的砂砾岩体时间平均方程进行实际井的速度计算与检验,并利用该方程对无井区进行纵横波速度的预测。该基于多组分的砂砾岩体速度重构方法可以客观地表现砂砾岩体特别是砾石含量较大的扇根亚相的纵横波速度,预测准确率较高,与现有岩石物理模型相比误差大大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80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91318.1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1/00 , G01V1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用的钻前测井曲线预测方法,该实用的钻前测井曲线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统计测井数据,得到待反演测井数据精确的先验概率模型;步骤2,通过地震弹性反演得到一系列的弹性参数;步骤3,应用蒙特卡罗采样方法进行测井数据空间分布离散采样,完成测井数据从井点到空间的横向外推,得到测井数据空间采样结果;步骤4,结合先验分布、条件概率,构建以测井数据为分类目标的贝叶斯分类器,计算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后验概率,即预测测井数据空间分布。该实用的钻前测井曲线预测方法能解决常规测井曲线预测方法对测井资料过度依赖的问题,高精度地由弹性参数预测测井曲线,减小勘探的风险、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714247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168628.2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前叠后联动属性解释方法,该叠前叠后联动属性解释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X-Y-T-偏移距的四维联动解释环境;步骤2,在四维环境下,寻找不同地质体的敏感偏移距段;步骤3,在敏感偏移距段范围内,提取单角度叠前属性;步骤4,进行敏感属性优选;以及步骤5,进行优势属性拟合。该叠前叠后联动属性解释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质体,通过叠前叠后属性对比,发现其敏感偏移距段,在敏感偏移距段范围内,提取大量叠前属性,与叠后属性联合应用,对储层进行综合判识。
-
公开(公告)号:CN104714248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638655.1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迭代地震DNA检测的地层超剥线识别方法,该基于迭代地震DNA检测的地层超剥线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输入三维地震数据体和不整合面层位数据;步骤2,获取目标地震数据;步骤3,将目标地震数据转换成字符数据;步骤4,设定搜索参数;步骤5,将满足搜索参数的波组特征变化处作为超剥点,并将其记录下来;以及步骤6,输出超剥线,得到地层超剥线在平面上的分布。该基于迭代地震DNA检测的地层超剥线识别方法是基于迭代地震DNA检测的地层超剥线识别方法,可实现准确、高效的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降低地质研究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勘探部署质量和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282111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275688.X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下管柱预警装置,其包括测速传感器、单片机、光信号报警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测速传感器测量天车轮的转速,并将转速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转速得到实时起下管柱速度,将实时起下管柱速度与预先存储的限速值进行比较,当实时起下管柱速度超过限定值时,单片机向光信号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并将该实时起下管柱速度传输给无线传输模块,光信号报警模块在接收到该报警信号后进行光信号报警,无线传输模块将该实时起下管柱速度发送至服务器。该起下管柱预警装置能实时检测修井作业起下管柱速度,并进行光信号报警和无线传输信息报警,保障修井作业的施工质量和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200205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311546047.3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方位各向异性的弹性参数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五维地震数据,对所述五维地震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步骤S2:根据实际地震数据的特点,对所述五维地震数据划分方位和入射角度;步骤S3:提取所述五维地震数据每个方位下的截距属性P和梯度属性G;步骤S4:采用多相关滤波属性转换方法将测井数据与多个方位的地震属性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弹性参数与地震属性拟合结果;步骤S5:根据所述拟合结果,预测弹性参数。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