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1460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11387729.8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B22D11/06 , C22C33/0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28 , C22C38/44 , C22C38/50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前驱粉诱导形核通过薄带连铸工艺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得到过饱和的氧化物弥散合金粉;(2)冶炼出钢液;(3)将中间包中的钢液注入熔池中,通过氩气将过饱和的氧化物弥散合金粉喷入熔池内钢液中,钢液通过两个结晶辊形成铸带胚;(4)铸带胚出辊后,在气氛保护下,以30~150℃/s的速率进行快速冷却。本发明以过饱和的氧化物弥散合金粉作为前驱粉来诱导快速形核,并通过短流程薄带连铸技术制备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钢,避免合金粉在熔炼炉中需要长时搅拌带来的氧化物分布不均匀与粗大问题,从而实现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规模制备,并能够保证材料具有较佳的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368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87757.X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氧过饱和前驱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雾化铬粉、雾化钛粉、雾化钨粉、雾化钇粉、三氧化二钇粉和雾化铁粉,混合后,得到复合合金粉末;(2)将步骤(1)得到的复合合金粉末加入到搅拌球磨机中,在氩气保护下经过球磨处理后,得到氧过饱和合金粉;(3)将步骤(2)得到的氧过饱和合金粉置于氩气保护的环境中经过冷却处理。发明人发现通过加入雾化钇粉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粉的表面活性,最终得到的用于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氧过饱和前驱粉与基体钢液浸润角小于90°,解决了钢液中合金粉浸润性差引起的合金粉团聚,有利于氧过饱和前驱粉在钢液中的快速均匀分散。
-
公开(公告)号:CN107699811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710805220.5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3/02 , C21D1/18 , B22F9/04 , B22F3/15 , B22F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硅弥散强化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低活化抗辐照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氧化硅弥散强化钢由弥散强化相纳米SiO2颗粒以及基体8~20Cr马氏体/铁素体钢组成,主要是利用SiO2晶体的石英、鳞石英和方石英等晶体结构转变这一特性,再通过合理的热处理调整氧化物/基体界面结构,从而实现其力学和抗辐照性能的显著提高。而且采用本发明所述氧化硅弥散强化钢作为未来聚变反应堆第一壁结构材料和第四代裂变反应堆的核燃料包壳材料,可以提高反应堆系统的安全性,并有利于提高其发电效率及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541666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0805636.7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28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3/04 , C22C3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制备方法,属于特种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先通过机械合金化得到过饱和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合金粉体,再将所述合金粉体加入到钢液中,利用所述合金粉体与钢液密度相接近的特点实现均匀混合,消除了氧化物因密度差异在钢液中产生上浮聚集长大的现象,经搅拌和快速冷却实现纳米氧化物的均匀弥散析出,避免了纳米氧化物快速长大的问题;所述方法放大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制备规模,并显著的降低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生产成本,解决了影响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应用的产量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对于促进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实际应用有重要推动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18234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307043.4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固溶性多主元合金的筛选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固溶性多主元合金的筛选方法,根据多主元合金的要求,从原子层次对多主元合金的成分进行设计。本发明一种高固溶性多主元合金的筛选方法是基于两个热力学参数熵焓商和熵焓差,为一种双参数筛选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快速筛选方法利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产生数百万种任意成分比例的合金,通过热力学参数熵焓商和熵焓差评估合金的固溶体形成能力,从而从数百万种合金中筛选出固溶性能优异的多主元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63B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611245847.1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21C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基堆零功率物理实验装置,包括堆容器、燃料元件、固态铅增殖剂、反射层、反应性控制系统、中子源系统、屏蔽系统等部件。本发明通过固态铅增殖剂和燃料元件短棒的灵活拼接,实现实验装置各种堆芯结构的模块化布置;通过在堆容器内插入或抽出含钨金属的中子吸收组件,实现实验装置的次临界和临界双模式运行;通过在燃料元件内易裂变材料中添加稀土元素,解决了中子源驱动环境下堆芯功率和中子通量分布的均匀性问题;通过采用新型颗粒状中子吸收材料,实现屏蔽系统的灵活结构和方便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713018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442368.7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30 , C22C38/20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2 , C22C38/42 , C21D1/18 , C21D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22 , C21D1/18 , C21D8/005 , C21D2211/008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0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氏体钢,其主要元素包括:8.0~8.8wt%的Cr,1.3~1.7wt%的W,0.15~0.25wt%的V,0.15~0.25wt%的Ta,0.30~0.70wt%的Mn,0.06~0.10wt%的C,0.02~0.06wt%的N,0.005~0.015wt%的Zr;本申请通过降低Cr含量、添加N元素以部分取代C元素,使材料在加工过程中M23C6的析出量降低;并通过严格控制MX相各形成元素的成分配比,以保证Ta和V最大限度的以MX相形式析出。同时本申请通过采用特殊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弥散分布的细小的MX相,有效提高材料服役过程中的高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6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245847.1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21C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基堆零功率物理实验装置,包括堆容器、燃料元件、固态铅增殖剂、反射层、反应性控制系统、中子源系统、屏蔽系统等部件。本发明通过固态铅增殖剂和燃料元件短棒的灵活拼接,实现实验装置各种堆芯结构的模块化布置;通过在堆容器内插入或抽出含钨金属的中子吸收组件,实现实验装置的次临界和临界双模式运行;通过在燃料元件内易裂变材料中添加稀土元素,解决了中子源驱动环境下堆芯功率和中子通量分布的均匀性问题;通过采用新型颗粒状中子吸收材料,实现屏蔽系统的灵活结构和方便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2304632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45323.3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核反应堆用铅铋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真空感应熔炼,1)将原料铅置于手套箱内的坩埚中,加热至450~800℃,通高纯氢气进行预处理;2)坩埚进行钝化处理;3)按设计成分装料,铅冷装于坩埚中,铋装于料斗;4)真空度0.1~10Pa充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氢气含量2~7v%)至0.01~0.5Mpa,熔化温度400~600℃;5)分批添加原料铋,并采取电磁搅拌与机械搅拌相结合的方式搅拌;6)直读光谱仪检测合金成分并依据测试结果增补合金元素;7)成分合格后在真空下浇注,浇注温度200~400℃。本发明生产出的铅铋合金成分、纯度满足设计要求,无成分和组织偏析,适用于核反应堆,并且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时间短,可重复性好,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01460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87729.8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B22D11/06 , C22C33/0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28 , C22C38/44 , C22C38/50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前驱粉诱导形核通过薄带连铸工艺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得到过饱和的氧化物弥散合金粉;(2)冶炼出钢液;(3)将中间包中的钢液注入熔池中,通过氩气将过饱和的氧化物弥散合金粉喷入熔池内钢液中,钢液通过两个结晶辊形成铸带胚;(4)铸带胚出辊后,在气氛保护下,以30~150℃/s的速率进行快速冷却。本发明以过饱和的氧化物弥散合金粉作为前驱粉来诱导快速形核,并通过短流程薄带连铸技术制备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钢,避免合金粉在熔炼炉中需要长时搅拌带来的氧化物分布不均匀与粗大问题,从而实现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规模制备,并能够保证材料具有较佳的韧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