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0192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808970.7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能源仿真系统,包括:系统输入模块输入所需参数,以使时间状态模块、轨道姿态参数模块、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和蓄电池模块获取所需参数;时间状态模块读取当前时刻,并提供至轨道姿态参数模块、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和蓄电池模块;轨道姿态参数模块根据获取的参数和当前时刻计算当前的轨道姿态情况,并发送至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根据获取的参数、当前时刻和轨道姿态情况计算当前的负载情况和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情况,并发送至蓄电池模块;蓄电池模块根据当前输入的负载情况及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情况,判断是否充电或放电,并控制卫星的蓄电池进行相应的动作,若充电,则蓄电池模块判断光照条件是否满足。
-
公开(公告)号:CN1165407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68763.5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境预估的跨空域卫星姿态控制策略自主切换方法,分别计算主角动量增量、耦合角动量增量和反作用轮组角动量增量,利用主角动量增量、耦合角动量增量和反作用轮组角动量增量对卫星环境干扰力矩进行估算;根据得到的卫星环境干扰力矩的估算值,自主切换控制策略;其中:以连续一轨时间为周期,若当前轨卫星环境干扰力矩三轴角动量积累量超过当前反作用轮剩余角动量容量,且卫星环境干扰力矩大于磁力矩器控制力矩的一半时,自主切换到喷气控制策略。本发明能够避免过早切入喷气控制,减少燃料消耗,另一方面避免过晚切出轮控,导致轮子角动量饱和卫星姿态发散。
-
公开(公告)号:CN11050192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0808970.7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能源仿真系统,包括:系统输入模块输入所需参数,以使时间状态模块、轨道姿态参数模块、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和蓄电池模块获取所需参数;时间状态模块读取当前时刻,并提供至轨道姿态参数模块、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和蓄电池模块;轨道姿态参数模块根据获取的参数和当前时刻计算当前的轨道姿态情况,并发送至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负载及太阳电池模块根据获取的参数、当前时刻和轨道姿态情况计算当前的负载情况和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情况,并发送至蓄电池模块;蓄电池模块根据当前输入的负载情况及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情况,判断是否充电或放电,并控制卫星的蓄电池进行相应的动作,若充电,则蓄电池模块判断光照条件是否满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5198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54048.X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7/185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卫星星座的星间链路通信仿真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卫星轨道仿真模块、卫星姿态仿真模块、星间通信链路仿真模块、可视化与交互技术模块、数据交互与系统测试模块;所述卫星轨道仿真模块用于计算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下的运动轨迹;所述卫星姿态仿真模块用于精确模拟卫星姿态;所述星间通信链路仿真模块用于评估星间通信质量;所述可视化与交互技术模块用于呈现卫星轨道、姿态和星间链路的实时状态;所述数据交互与系统测试模块用于数据流畅交换,全面测试检验卫星轨道、姿态和通信功能的正确性和性能表现。有益效果是高效呈现卫星轨道、姿态和星间链路实时状态,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地监控和控制仿真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7502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72086.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轨道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姿态测量敏感模块、姿态控制器以及控制执行机构;其中,姿态测量敏感模块用于测量当前卫星的姿态信息;姿态控制器用于结合当前卫星的姿态信息,采用预设控制策略,解算出控制执行机构的控制量输入;控制执行机构用于根据控制量输入产生影响卫星姿态运动的力矩,以通过反作用飞轮控制与喷气控制交替使用的方式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本发明基于推进系统、反作用飞轮及磁力矩器,实现了针对超低轨道卫星的全区间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535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47998.3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16/26 , G06F16/242 , G06F3/0482 , G06F3/04842 , G06F3/048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esium的卫星碎片规避过程可视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Vue与Cesium框架,通过CZML文件、以及自定义的多维度图表数据的数据交互,用于多种航天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以及多种角度对碎片规避过程全方位过程展示,所述系统包含运行管理分系统模块、航天计算分系统模块、轨道态势可视化分系统模块、数据管理及应用分系统模块。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功能动态展示卫星轨道轨迹及变轨轨迹,满足对卫星空间态势的多样化、个性化展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19551511U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21216321.6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低轨卫星的高精度姿态测量装置及其隔热装置,其中测量装置包括:星敏光机系统、星敏电子学系统以及隔热装置,隔热装置采用隔热筒;其中:星敏电子学系统设置于舱内,星敏光机系统至少部分裸露在舱外,保证星敏视场要求,隔热装置安装在舱板上,并罩装在星敏光机系统的外部,且不遮挡星敏视场;隔热装置的边缘超出星敏光机系统的边缘;隔热装置与星敏光机系统之间无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给星敏增加隔热筒,避免星敏受到气动加热的影响,有效保障星敏的工作环境温度,使星敏可长期适应超低轨严酷的气动热环境,从而为超低轨卫星长时间高精度定姿过程中对星敏感器的保护问题提供简单可靠、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19551510U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21216315.0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超低轨卫星的姿态测量装置,包括:星敏光机系统和星敏电子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星敏光机系统的外部遮光罩作为一级遮光罩,一级遮光罩的外端还设有二级遮光罩;一级遮光罩和二级遮光罩之间设有隔热垫片,构成双重保护功能结构;其中:星敏光机系统与一级遮光罩以及星敏电子学系统均安装于卫星舱内,二级遮光罩至少部分裸露于卫星舱外,用于保证星敏视场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隔热的方式,给星敏增加二级遮光罩,并在二级遮光罩和星敏光机系统的一级遮光罩的基础上增加隔热垫,减弱气动加热对星敏光机系统和星敏电子学系统的影响,为超低轨卫星长时间高精度定姿过程中的星敏感器保护问题提供简单可靠、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51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428413.5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卫星仿真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效能评估方法对不同评估对象进行效能评估时指标配置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指标配置:根据评估任务配置各层级评估指标项、各指标项的隶属关系、最底层指标项的指标量化方法和指标归一化方法;效能评估:给各层级评估指标项分配指标权重,读取当次卫星仿真系统试验数据,生成效能评估值。本申请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器仿真评估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28413.5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卫星仿真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效能评估方法对不同评估对象进行效能评估时指标配置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指标配置:根据评估任务配置各层级评估指标项、各指标项的隶属关系、最底层指标项的指标量化方法和指标归一化方法;效能评估:给各层级评估指标项分配指标权重,读取当次卫星仿真系统试验数据,生成效能评估值。本申请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器仿真评估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