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069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79292.1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卫星协同任务的半物理仿真系统,包括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星务计算机和无线单机组件三部分;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作用为计算Simulink动力学仿真模型,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修改Simulink动力学仿真模型单机的参数,并将计算结果发送至对应的无线单机组件;无线单机组件通过无线信号将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组成遥测数据传输给星务计算机;星务计算机与无线单机组件连接,用于接收无线单机组件的实时响应数据,并将整星的遥测数据返回给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通过较少的硬件连接实现复杂的多星动力学仿真,节约了多卫星联合仿真的实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764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96750.2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C2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星间测量信息的航天器姿态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测量本星和目标星的轨道信息,获取本星与目标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将与星间测量光电设备的视线轴对准相关的参数转换为表征航天器姿态特征的星间矢量;直接获取本星星上姿态敏感器的测量信息;通过双矢量定姿,将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所述星间矢量和所述测量信息进行融合,形成航天器姿态信息,根据所述航天器姿态信息进行航天器三轴姿态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7243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79295.5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双星机动绕飞的半物理仿真系统,包括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星务计算机、四台导航星模拟器、网络交换机和PXI机箱五部分;所述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作用为计算动力学仿真模型;所述PXI机箱通过光纤将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组成遥测数据实时传输给星务计算机;所述星务计算机用于接收PXI机箱的响应数据,并将整星的遥测数据返回给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同时能够接收动力学模型控制计算机的遥控指令,根据遥控指令调整运行信息;所述导航星模拟器用于模拟卫星在轨接收到的导航星信号并进行卫星定位;四台导航星模拟器的接入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能有效的对卫星进行定位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67003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07084.X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载荷观测姿控与数传、轨控自主智能规划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任务导引模块、姿控模块、轨控模块和数传模块;所述姿控模块包括若干推力器用于卫星姿态控制,所述轨控模块用于卫星自主计算轨控、并进行卫星轨道控制,所述数传模块用于卫星自主计算数传、并将卫星数据对地传输;所述任务导引模块处于系统控制核心、执行载荷观测任务实施策略,根据优先级合理安排卫星的工作时序,使得所述卫星在姿态控制与数据对地传输、轨道控制之间智能切换,控制卫星在轨自主智能运行。有益效果是自主智能规划、自主计算数传、自主计算轨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5407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68763.5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境预估的跨空域卫星姿态控制策略自主切换方法,分别计算主角动量增量、耦合角动量增量和反作用轮组角动量增量,利用主角动量增量、耦合角动量增量和反作用轮组角动量增量对卫星环境干扰力矩进行估算;根据得到的卫星环境干扰力矩的估算值,自主切换控制策略;其中:以连续一轨时间为周期,若当前轨卫星环境干扰力矩三轴角动量积累量超过当前反作用轮剩余角动量容量,且卫星环境干扰力矩大于磁力矩器控制力矩的一半时,自主切换到喷气控制策略。本发明能够避免过早切入喷气控制,减少燃料消耗,另一方面避免过晚切出轮控,导致轮子角动量饱和卫星姿态发散。
-
公开(公告)号:CN1167502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72086.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轨道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姿态测量敏感模块、姿态控制器以及控制执行机构;其中,姿态测量敏感模块用于测量当前卫星的姿态信息;姿态控制器用于结合当前卫星的姿态信息,采用预设控制策略,解算出控制执行机构的控制量输入;控制执行机构用于根据控制量输入产生影响卫星姿态运动的力矩,以通过反作用飞轮控制与喷气控制交替使用的方式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本发明基于推进系统、反作用飞轮及磁力矩器,实现了针对超低轨道卫星的全区间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4951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72869.2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喷气角动量卸载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计算卫星三个正交坐标轴方向上的反作用轮组需要卸载的角动量;确定喷气卸载的开启阈值和关闭阈值;根据开启阈值和关闭阈值,确定三轴卸载角动量的卸载需求;根据三轴卸载角动量的卸载需求,矫正各轴卸载状态;其中,如果三轴角动量卸载需求为卸载三轴或一轴角动量,则不进行卸载状态矫正;如果有两轴角动量需要卸载,则将卸载状态矫正为卸载两个轴中更大的角动量;根据矫正后的各轴卸载状态,获得卸载喷气宽度指令。本发明能够提高喷气卸载角动量的效率,减少燃料消耗;能够使三轴角动量更长时间保持在较小范围内,在轨遥控切出喷气卸载模式后反作用轮残余角动量更少。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76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696750.2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C2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星间测量信息的航天器姿态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测量本星和目标星的轨道信息,获取本星与目标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将与星间测量光电设备的视线轴对准相关的参数转换为表征航天器姿态特征的星间矢量;直接获取本星星上姿态敏感器的测量信息;通过双矢量定姿,将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所述星间矢量和所述测量信息进行融合,形成航天器姿态信息,根据所述航天器姿态信息进行航天器三轴姿态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707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91643.7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将星务计算机PPS与GNSS接收机PPS保持同步;采用星务软件将星务计算机的时钟调度1秒划分为4个周期,分别对应UTC时间广播数据包、载荷需求信息数据包、载荷遥控指令数据包和卫星平台关键数据包的发送时机,设置这四种数据包的发送时机控制策略;采用GNSS接收机FPGA软件,根据总体发送时序图,对GNSS接收机B类定位数据包发送时机进行控制;采用星务计算机FPGA软件,设置对GNSS接收机B类定位数据包的存储和转发策略;根据发送时机控制策略以及存储和转发策略,将星务计算机各类数据包通过异步RS422通信接口发送至载荷管理器,实现卫星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219551510U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21216315.0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超低轨卫星的姿态测量装置,包括:星敏光机系统和星敏电子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星敏光机系统的外部遮光罩作为一级遮光罩,一级遮光罩的外端还设有二级遮光罩;一级遮光罩和二级遮光罩之间设有隔热垫片,构成双重保护功能结构;其中:星敏光机系统与一级遮光罩以及星敏电子学系统均安装于卫星舱内,二级遮光罩至少部分裸露于卫星舱外,用于保证星敏视场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隔热的方式,给星敏增加二级遮光罩,并在二级遮光罩和星敏光机系统的一级遮光罩的基础上增加隔热垫,减弱气动加热对星敏光机系统和星敏电子学系统的影响,为超低轨卫星长时间高精度定姿过程中的星敏感器保护问题提供简单可靠、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