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06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61795.7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镧系富卤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该镧系富卤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6‑xP1‑xMxS5‑3xNCl3X,其中,0.01≤x≤0.3,M代表镧系元素的三价阳离子中的至少一种,N代表富卤元素的一价阴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提供的镧系富卤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采用镧系元素掺杂后,镧系元素M与S形成M‑S键,由于M‑S键水解能大于P‑S键的水解能,更难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反应,故可明显提高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空气稳定性。同时,采用镧系元素掺杂,部分取代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的P元素,形成Li+空位,提高材料的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813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1520741.3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3‑xCuxMX6‑xAx,其中,M选自In、Sc或Y,X选自Cl、Br或I,A为赝卤阴离子,0.01≤x≤1。本发明的有机无机杂化的锂离子电池卤化物固态电解质通过在卤化物固态电解质中的卤素位点引入赝卤阴离子,大幅降低了由卤离子带来的湿度不稳定性,大大加强了卤化物电解质的湿度稳定性,室温离子电导率仍较高;也因此使得卤化物电解质更容易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压制成片,更方便了全固态电池的组装,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具有良好的大规模商业化、实用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7793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58533.9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10/42 , C01D15/00 , C01F17/38 , C01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态电解质,所述固态电解质的化学通式为Li6PS5Cl·xLiMS2;式中,0.01≤x≤0.2,M包括Nd、Sm、Gd、Tb、Dy、Ho、Er、Yb和Y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更宽,减弱了与正极材料之间的化学、电化学副反应,提高了与正极界面间的稳定性;且其更难与锂金属负极反应,提高了与负极的界面稳定性;并且,提高了固态电解质的结构无序程度,从而提高了固态电解质本身的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779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58533.9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10/42 , C01D15/00 , C01F17/38 , C01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态电解质,所述固态电解质的化学通式为Li6PS5Cl·xLiMS2;式中,0.01≤x≤0.2,M包括Nd、Sm、Gd、Tb、Dy、Ho、Er、Yb和Y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更宽,减弱了与正极材料之间的化学、电化学副反应,提高了与正极界面间的稳定性;且其更难与锂金属负极反应,提高了与负极的界面稳定性;并且,提高了固态电解质的结构无序程度,从而提高了固态电解质本身的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7913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61738.9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卤化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电池。该制备方法包括:向包含有含锂卤化物、含稀土金属和/或第ⅢA族金属卤化物的体系中加入盐酸质量浓度为30~36%的盐酸水溶液进行化合反应,得到前驱体溶液;使前驱体溶液进行析晶,得到卤化物电解质。前驱体溶液后续经过简单析晶即可得到单晶卤化物固态电解质。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耗能低且合成周期短,工业化应用前景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0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62209.2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省东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所述复合型固态电解质是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备得到:无机固态电解质10~20份、聚乙二醇10~20份、聚氧化乙烯10~20份、交联剂1~3份、锂盐10~20份和溶剂若干;其中,所述交联剂包括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本发明通过以含异氰酸酯基的交联剂、无机固态电解质和聚乙二醇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使无机固态电解质巧妙地与聚乙二醇通过化学键相连,进而优化了有机‑无机之间的界面;本发明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固态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性和较宽的电化学窗口,能够有效提高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7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29806.8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纳米片以及位于所述硅纳米片表面的复合碳结构,所述复合碳结构包含碳框架和元素S,所述碳框架和所述元素S形成S‑C键。本发明的硅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提升硅负极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在硅负极内部形成三维导离子导电子路径,由此缓解纯硅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问题,以实现稳定的长循环性能,并获得高的容量保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697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22219.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复合固态电解质薄膜包括三维复合支撑膜以及负载于该支撑膜的卤化物电解质;其中,三维复合支撑膜包括锂化聚合物、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无机填料。本发明通过以无机填料掺杂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填充于锂化聚合物中,以静电纺丝制得三维复合支撑膜骨架,并通过溶液浸泡法复合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形成一体化的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结构。本发明的电解质薄厚度低、离子电导率高,还拥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柔性表面,能够抑制锂枝晶生长,从根本上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安全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936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02300.X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134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和固态电池。所述的硅复合负极材料包括:多孔硅颗粒以及包覆在所述多孔硅颗粒表面和其孔内表面的包覆材料:所述包覆材料包括:粘结剂和液态金属材料;所述液态金属材料包括:镓和/或镓基合金。所述的硅复合负极材料,用于制备固态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不易与电解质界面间产生层裂,具有较好的离子传输和电子传导能力,容量衰减速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855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16627.2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0 , H01M4/04 , H01M10/0562 , H01M10/05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聚芳醚酮基体材料和正极组分,所述正极组分负载于所述聚芳醚酮基体材料上。该复合正极材料有效控制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收缩,进而保持稳定的电池容量。该复合正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柔性能够阻止锂枝晶穿刺导致与正极短接,保证了固态电池循环时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