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42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96739.2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IPC: F04D29/051 , F04D29/056 , F04D29/38 , F04D29/34 , F04D29/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功率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及燃气轮机,包括:动叶片、轮盘、前轴颈、后轴颈、球轴承、棒轴承、引气管、气封弧段、销钉、配重块、锁片及锁块。动叶片与所述轮盘通过周向、轴向燕尾形榫头的结构形式连接,不同结构形式的榫头分别通过锁片、锁块进行止动;所述轮盘、前轴颈和后轴颈采用过盈配合,通过所述销钉过盈连接成转子的主体结构;球轴承与所述棒轴承分别布置在转子的前轴颈、后轴颈上,用于承受转子的总重量,其中,所述球轴承额外承受转子产生的轴向力,并通过调整所述气封弧段的外径,改变转子的受力面积以调整转子的轴向力。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大功率燃气轮机转子结构复杂的问题,减轻机组重量,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78691.9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过渡段一维气动性能评估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涡轮过渡段模型;步骤2:根据构建的过渡段模型,确定涡轮过渡段几何参数;步骤3:设置合理性条件,对确定的涡轮过渡段几何参数进行合理性判断,若参数合理,则转入步骤4,若参数不合理,则调整涡轮过渡段模型;步骤4:根据确定的涡轮过渡段几何参数求解涡轮过渡段无量纲参数;步骤5:根据得到的涡轮过渡段无量纲参数,对应过渡段特性曲线,得到过渡段静压系数CP;步骤6:将得到的过渡段静压系数CP与设计要求对比,若满足设计要求则输出涡轮过渡段几何参数和涡轮过渡段无量纲参数;当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对1建立的过渡段模型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17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64404.2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面级机匣的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机匣、冷却管、冷却钢丝、堵盖、导流机匣,冷却钢丝按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由前至后缠绕固定于冷却管的外壁上,冷却管的一端用堵盖进行封堵,另一端在管壁上加工3‑4个沿周向分布、长度10‑15mm的豁开槽并进行涨扩,将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组成的整体安装于冷却机匣的冷却孔内,冷却管有堵盖的一侧安装在冷却机匣前端,冷却机匣后端连接导流机匣,导流机匣外壁设有与冷却机匣相同数量、大小介于冷却管直径与冷却管‑冷却钢丝组件的外径之间的孔,冷却空气由机匣冷却孔前端进入,经后端导流机匣后排出。本发明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从而使燃气轮机的效率获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242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96737.3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IPC: F04D29/051 , F04D29/056 , F04D29/38 , F04D29/34 , F04D29/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等功率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及燃气轮机,包括:动叶片、轮盘、前轴颈、后轴颈、球轴承、棒轴承、引气管、气封弧段、销钉、配重块和锁片。动叶片与所述轮盘通过轴向燕尾形榫头的结构形式连接,所述轮盘在工作中承受温度载荷与离心载荷,所述前轴颈承载前几级轮盘与动叶片的重量,所述轮盘、前轴颈和后轴颈采用过盈配合,通过所所述销钉过盈连接成转子的主体结构;所述轮盘的密封齿与静子的蜂窝配合使用,对高压空气形成有效的密封。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中等功率燃气轮机转子结构复杂的问题,减小转子重量,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1473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44275.0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喷淋降温的高压涡轮导叶热冲击试验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燃气轮机涡轮导叶热冲击试验中试验台在低工况参数下燃烧室不能稳定燃烧,存在熄火的问题。本发明还解决了在涡轮导叶热冲击试验过程中试验装置使用寿命短、焊缝开裂问题及冷却水不流畅导致水套爆裂等安全问题。使用本发明的涡轮导叶热冲击试验装置,首次实现不改变试验台设备和功能基础上,解决了因试验台参数不足无法进行热冲击试验的问题;首次突破了试验装置寿命大于热冲击试验总时长,试验过程中不需进行更换试验装置,并且实现了在涡轮叶片热冲击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冷却水套焊缝开裂、漏水或试验装置损坏的试验先例。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10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44277.X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低压涡轮导叶热冲击试验装置,本发明解决了在涡轮导叶热冲击试验过程中试验装置使用寿命短、焊缝开裂问题及冷却水不流畅导致水套爆裂等安全问题;试验过程中,本试验装置更加真实的模拟叶片工作状态,试验数据更加真实反映叶片的疲劳寿命,使试验数据更加真实有效。使用本发明的涡轮导叶热冲击试验装置,首次突破了试验装置寿命大于热冲击试验总时长,试验过程中不需进行更换试验装置,并且首次实现了在涡轮叶片热冲击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冷却水套焊缝开裂、漏水或试验装置损坏的试验先例。使用本发明的试验装置,明显减少了试验过程中试验装置故障率,极大了提高了试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17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564404.2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面级机匣的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机匣、冷却管、冷却钢丝、堵盖、导流机匣,冷却钢丝按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由前至后缠绕固定于冷却管的外壁上,冷却管的一端用堵盖进行封堵,另一端在管壁上加工3‑4个沿周向分布、长度10‑15mm的豁开槽并进行涨扩,将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组成的整体安装于冷却机匣的冷却孔内,冷却管有堵盖的一侧安装在冷却机匣前端,冷却机匣后端连接导流机匣,导流机匣外壁设有与冷却机匣相同数量、大小介于冷却管直径与冷却管‑冷却钢丝组件的外径之间的孔,冷却空气由机匣冷却孔前端进入,经后端导流机匣后排出。本发明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从而使燃气轮机的效率获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96740.5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流式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设计方法,通过确定至少包括压气机转子轮盘轴颈的主要零件结构形式,根据压气机转子的结构与连接形式确定压气机转子零组件的装配工艺方案;选取所述压气机转子的零件材料,建立至少包括压气机转子轮盘、动叶片的零件三维模型,进行轮盘与动叶片强度耦合计算;对动叶片进行振动计算,并进行转子动力学计算,通过逐步的优化与迭代形成最终的压气机转子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设计困难的问题,以压气机气动设计结果为依据,通过逐步优化结构参数,实现压气机转子可靠性较高,实现压气机全寿命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3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89533.8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驱压缩机组气冷涡轮导叶热寿命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试验叶片气热参数;步骤2、确定单组试验叶片数量;步骤3、确定试验组别数量;步骤4、确定气冷涡轮导叶温度载荷谱;步骤5、进行叶片温度调试试验;步骤6、进行正式热寿命试验;步骤7、气冷涡轮导叶试验叶片状态评估;步骤8、确定气冷涡轮导叶抗热疲劳循环能力;步骤9、气冷涡轮导叶抗热疲劳循环能力仿真计算;步骤10、试验结果有效性分析。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试验方法可以在零件状态下,以较低的技术风险和投入,以及接近真实工作环境条件下,实现对燃驱压缩机组气冷涡轮导叶热寿命的考核。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0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1029.3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IPC: G06F30/17 , F16C17/00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倒车燃气轮机滑动轴承瓦块供油装置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给定设计输入;S2,确定供油管数量n;S3,确定供油管直径φ;S4,确定喷口定位尺寸L及α;S5,确定喷口直径d和间距LK;S6,对滑油流量进行计算;S7,对符合设计的可倒车燃气轮机滑动轴承瓦块供油装置进行加工。本发明设计方法方案合理,设计流程清晰,指导性强,大幅度提高了可倒车燃气轮机滑动轴承瓦块供油装置的效率。本发明在国内可倒车燃机滑动轴承设计中为首次使用过程中总结得出,在今后燃气轮机滑动轴承的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