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20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182511.3

    申请日:2024-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形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螺旋桨领域,桨叶包括叶根部、叶梢部、可变骨架、记忆合金部及蒙皮;可变骨架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叶根部与叶梢部上,可变骨架内开设有窗口;两个记忆合金部沿可变骨架延伸方向敷设在可变骨架远离窗口的侧面,记忆合金部受热发生弹性延展或者受冷发生弹性收缩,并使窗口沿可变骨架延伸方向的宽度增大或者缩小;蒙皮包覆在记忆合金部及可变骨架外表面并露出窗口,当记忆合金部受冷收缩时,蒙皮绷紧;通过螺旋桨叶梢的环形结构抑制叶梢涡,并通过记忆合金部受热受冷后发生形变来控制环形螺旋桨结构的中部窗口打开或闭合,使螺旋桨在高转速和低转速工况下都达到最佳的水动力状态。

    一种艉舵降噪设备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08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989143.9

    申请日:2023-0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艉舵降噪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罩壳,罩设在壳体表面上;记忆形变件,随温度变化发生形变且具有初始状态及至少一个形变状态;记忆形变件设置在壳体与罩壳之间,记忆形变件一端固设在壳体表面且另一端固接在罩壳远离壳体表面的最远端内壁上,记忆形变件受热变形切换到形变状态,并使记忆形变件与罩壳的连接端远离记忆形变件与壳体的连接端移动;罩壳远离壳体表面的最远端与壳体表面的间距随记忆形变件形状变化而变化;通过多重记忆合金作为记忆形变件来带动罩壳移动,使罩壳在壳体外部的高度发生变化,由于两个罩壳之间夹成沟槽,因此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沟槽的深度及形状,从而适用于不同的航速需求,以维持稳定的降噪效果。

    一种船舶用耐压平衡减振接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75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90210.X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用耐压平衡减振接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套设在第一管体上;还包括限位环和调节件,其中,限位环设置在第一管体的外壁上;第二管体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与限位环滑动配合,小径段与第一管体滑动配合;调节件滑动套设在第一管体上,调节件与第二管体的大径段可拆卸连接,调节件与小径段的间距可调。如上述结构,第二管体是与第一管体滑动连接,因此在水流撞击船体发生形变时,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中的弹性元件可实现相互补偿,进行伸缩缓冲,以避免损坏。同时调节件可调整第二管体大径段的滑动行程以及本接管的最大延伸长度和刚度大小,其适配多种间距的管口连接使用,提高了适用范围。

    一种无人负载发射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0276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98704.1

    申请日:2023-0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人负载发射装置,包括基座,其内设置有发射腔;加速部,设置在发射腔内并沿发射腔移动;弹性形变件,设置在基座与加速部之间;锁定组件,设置在发射腔内并锁定或者放开加速部;其中,弹性形变件能够受热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推动加速部移动的势能;锁定组件在弹性形变件积蓄势能达到最大时放开加速部;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的热形状记忆性能及超弹性性能,通过对弹性形变件进行加热和降温来使其发生形变或者复位,其形变时积蓄的势能提供发射动力,形状记忆合金的形变能力不会随时间发生较大的削弱,从而能够提供持续且稳定的发射动力。

    环形可变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065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22194.3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环形可变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螺旋桨领域,桨叶包括主体部、形变部及活动部;形变部设置在空腔内,形变部中部设置有窗口,窗口由两个侧边围成,两个侧边位于桨叶中线两侧;窗口开启时两个侧边弯成弧形,窗口封闭时两个侧边沿其延伸方向收缩拉直并相互抵接;活动部设置在窗口内并同时与两个侧边相接触,活动部沿中线移动并使两个侧边同时从拉直状态弯成弧形;通过螺旋桨叶梢的环形结构,抑制高转速工况下流体从螺旋桨的压力面向吸力面的运动,从而抑制叶梢涡,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和声学性能;同时通过活动部控制可变骨架弯成弧形或者拉直,使桨叶中部的窗口打开或闭合,使螺旋桨在高转速和低转速工况下都达到最佳的水动力状态。

    一种船舶用耐压平衡减振接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75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090210.X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用耐压平衡减振接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套设在第一管体上;还包括限位环和调节件,其中,限位环设置在第一管体的外壁上;第二管体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与限位环滑动配合,小径段与第一管体滑动配合;调节件滑动套设在第一管体上,调节件与第二管体的大径段可拆卸连接,调节件与小径段的间距可调。如上述结构,第二管体是与第一管体滑动连接,因此在水流撞击船体发生形变时,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中的弹性元件可实现相互补偿,进行伸缩缓冲,以避免损坏。同时调节件可调整第二管体大径段的滑动行程以及本接管的最大延伸长度和刚度大小,其适配多种间距的管口连接使用,提高了适用范围。

    一种梢隙可变的导管螺旋桨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574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09995.2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梢隙可变的导管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管体;桨叶设置在管体内且围绕管体轴向转动;蒙皮敷设在管体内壁上并具有弹性拉伸性能;环组件设置在管体与蒙皮之间并环绕在桨叶外;环组件内壁紧贴蒙皮,环组件具有形变且改变内径的能力并带动蒙皮弹性拉伸或者收缩,并调整蒙皮被环组件内壁紧贴的部分与桨叶叶梢的间距;通过环组件形变并改变自身内径,从而带动蒙皮拉伸或者收缩,从而调整环组件内壁及其上的蒙皮与桨叶叶梢的间距大小,通过尽可能的缩小梢隙但又不会完全消除梢隙来控制流经梢隙的流体量,控制流体流经梢隙后形成较小的涡核,同时避免流体在桨叶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桨叶的其他部分进行转移,从而削弱梢隙涡的强度。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800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09912.5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主管道三通阀、第二主管道三通阀、水流动管路、循环加药管路、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和波纹管调位组件,所述水流动管路与所述第一主管道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主管道三通阀连通,所述水流动管路包括主管、滑接管、波纹管和排水管。本申请在对波纹管进行化学清洁时,无需将波纹管拆离管路,在连接水流动管路与循环加药管路后,波纹管处于被压缩状态,通过波纹管调位组件向外拉伸波纹管,从而使被压缩的波纹管发生弯曲,使化学剂在流通波纹管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并增加化学剂在流通波纹管时与波纹管侧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化学剂在流通波纹管时的化学清洁效果。

    一种削弱梢隙涡的导管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85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30347.5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削弱梢隙涡的导管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管体内壁上开设有沟槽;桨叶叶梢位于沟槽内;蒙皮敷设在管体内壁上;第一环组件位于管体与蒙皮之间;第一环组件内壁粘接于蒙皮,第一环组件具有形变且改变内径的能力并带动蒙皮粘接第一环组件以外的部分弹性拉伸或者收缩,并调整蒙皮被第一环组件内壁粘接的部分与桨叶叶梢的间距;通过第一环组件形变并改变自身内径,从而带动蒙皮拉伸或者收缩,从而调整第一环组件内壁及其上的蒙皮与桨叶叶梢的间距大小,通过尽可能的缩小梢隙但又不会完全消除梢隙来控制流经梢隙的流体量,控制流体流经梢隙后形成较小的涡核,同时避免流体在桨叶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桨叶的其他部分进行转移。

    一种前定子可动的导管螺旋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46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12106.3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前定子可动的导管螺旋桨,包括管体,两端分别为流入端及流出端;桨体,设置在管体内并具有桨叶;定子,设置在管体内壁上并位于桨体与流入端之间;其中,桨叶朝向定子的一端为前缘,前缘具有受热或者受冷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使前缘朝向定子的端部围绕管体径向转动;定子朝向桨叶的一端为后缘,后缘具有受热或者受冷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使后缘朝向桨叶的端部围绕管体径向转动;设置桨叶的前缘与定子的后缘能够同时进行形变偏转,有助于螺旋桨叶与前定子的入流角为零而形成理想的水动力状态,同时桨叶前缘与定子后缘同时进行偏转,解决了仅有定子后缘进行偏转需要偏转很大角度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