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061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56067.5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晃水箱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防晃水箱领域,包括箱体内蓄水;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若干腔体;活动板对称设置在隔板两侧;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沿隔板延伸方向布设为若干行;箱体倾斜状态下使隔板两侧的两个腔体内形成液位差,两个活动板相对于隔板沿隔板板面的垂直方向同步移动,使其中一个活动板抵接隔板板面并封闭通孔;在隔板上设置活动板随箱体的倾斜进行移动来控制通孔的开闭组件控制开闭,能够随各分隔腔体的液位变化调整开启的通孔数量及通孔位置,始终使液面以下的通孔保持开启而液面以上的通孔封闭,不仅能够大幅提高相邻腔体的对流速度,而且相邻腔体的对流始终通过液面以下的通孔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9160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04052.5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B66C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设备搭载平台的吊装框架及其加固方法,属于吊装框架领域,包括第一吊杆及第二吊杆两端均延伸呈半圆形;吊环及加强块均设置在第一吊杆上;第一吊杆及第二吊杆在杆体中间交叉设置并连接成半球形框架;吊环跨设在第一吊杆及第二吊杆的交叉部位上,吊环焊接在第一吊杆上并设置有两个焊接端;加强块紧固连接在第一吊杆上,两个焊接端均贯穿加强块与第一吊杆相连接,焊接端的外周壁焊接在加强块上。本发明在焊接有吊环的吊杆上通过非焊接手段固接加强块,吊环的焊接端先贯穿加强块在焊接到吊杆上,同时焊接端也与加强块进行焊接,在框架上加装加强块的难度极低,且增加了吊环与整个框架的焊接面积及焊接位置,避免吊环与框架焊接部位拉断。
-
公开(公告)号:CN118220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182511.3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形螺旋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螺旋桨领域,桨叶包括叶根部、叶梢部、可变骨架、记忆合金部及蒙皮;可变骨架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叶根部与叶梢部上,可变骨架内开设有窗口;两个记忆合金部沿可变骨架延伸方向敷设在可变骨架远离窗口的侧面,记忆合金部受热发生弹性延展或者受冷发生弹性收缩,并使窗口沿可变骨架延伸方向的宽度增大或者缩小;蒙皮包覆在记忆合金部及可变骨架外表面并露出窗口,当记忆合金部受冷收缩时,蒙皮绷紧;通过螺旋桨叶梢的环形结构抑制叶梢涡,并通过记忆合金部受热受冷后发生形变来控制环形螺旋桨结构的中部窗口打开或闭合,使螺旋桨在高转速和低转速工况下都达到最佳的水动力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7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91438.0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L41/02 , F16L41/08 , F16L41/16 , F16L23/024 , F16K11/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分离式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进水三通管、出水三通管、连通管路、转轴、封板、分流板和调控部件,其中,所述进水三通管包括两个出水端,所述出水三通管包括两个进水端,两个所述连通管路分别连通所述进水三通管的两个出水端。通过设置两个进水通道对水进行导流,在需要对一侧连通管路进行拆卸维护时,仅需调控部件调控转轴朝向该侧连通管路的方向转动,无需断开水供输,水流从未被拆卸的连通管路处流通,可以保证水箱的进出水流通需求,同时在将连通管路拆卸后进行维护时,无需马上进行新的连通管路接通,简化了对连通管路拆卸维护步骤的复杂性,便于对连通管路进行拆卸维护处理,方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421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52008.2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04B53/08 , F04B53/00 , F24H9/1818 , F24H9/20 , F24H15/132 , F24H15/212 , B01D35/02 , B08B1/16 , B08B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泵体,包括:泵本体,设置在所述泵本体输入端的冷热水流道组件,所述冷热水流道组件包括内套与外套,所述内套与外套均由中部的葫芦部,以及前后侧的进水端与出水端构成,且内套与外套所在的出水端与泵本体连接,二者进水端设置有控制阀组件;所述内套内侧构成热水腔,其外侧与外套内侧之间构成冷水腔;所述内套的进水端贯穿外套的前端还设置有辅助进水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泵本体一侧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套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本发明设计的辅助进水组件,其以热水腔的异常温度为触发信号,控制装置为驱动动力,实现热水腔的自动化补水过程,以防止加热管的干烧,进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2872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09911.0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航行器压载系统,涉及潜水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主体内部开设有装载腔,装载腔内部设有多个可拆卸式的压载块;压载组件,设于装载腔与压载块内部,用于配合压载块进行增压下潜以及排水上浮。该种压载系统通过压载组件针对浅水区和深水区的区别对浮力进行控制,通过灌注不同数量的压载块来改变重量以及下沉的幅度以及上浮速度,能够提供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利用装载组件相互配合,在快速固定安装的同时,当需要快速上浮时也能够快速的进行减重上浮,提高装置的应急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120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70300.6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C02F9/00 , B01D36/02 , B01D29/64 , B01D5/00 , C02F1/04 , C02F1/00 , C02F1/28 , C02F103/00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航行器压载水进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机构、第一三通阀、分流机构、加热机构、压载泵、第二三通阀、冷却机构和增压泵,过滤机构的进水端与外部压载水相连通,过滤机构的出水端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通,过滤机构内设有预热通道,且预热通道内流动有换热介质,用于对引入的压载水中杂质进行过滤,该系统通过对压载水过滤、加热蒸馏、分流灭活、冷凝和管道冲洗,实现了对压载水的高效处理和清洁,提高了水质安全性,还有效的对管道内残留的物质进行冲洗和排放,有效的提高了压载水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保护海洋环境并减少有害微生物的传播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1933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173295.8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5D1/43 , G05D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和角度约束的水下航行物协同制导方法,涉及制导律技术领域,包括:在二维平面内构建水下航行物的协同制导模型,建立协同制导模型的协同制导状态方程;基于滑模控制方法在有限时间一致性协议下设计视线方向的协同制导律;根据协同制导状态方程建立视线法线方向上的制导系统方程,利用干扰观测器对水下航行物在视线法线方向上加速度引起的外部干扰进行估计,得到干扰估计值,设计视线法线方向上的第二滑模面和滑模趋近律,结合视线法线方向上的制导系统方程、第二滑模面、干扰观测器和滑模趋近律设计视线法线方向的协同制导律。本发明能够同时兼顾时间和角度约束进行制导,以最大化发挥协同制导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2081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89209.4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人潜航器艏舵降噪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若干装置间隔布设在艏舵的壳体上用于形成若干并行的消声带,包括蒙皮,敷设在壳体表面且具有弹性拉伸性能;至少两个活动部,并行设置且相互紧贴;壳体内开设有滑槽,滑槽其中一端贯穿壳体表面与外界环境相连通;至少两个活动部设置在滑槽内,各活动部相对于壳体沿滑槽延伸方向移动,使至少一个活动部朝向壳体外的一端移动至滑槽外并抵接推动蒙皮弹性拉伸,蒙皮弹性拉伸的部分远离壳体表面并在壳体表面形成消声带;通过活动部顶起蒙皮在壳体表面形成消声带,并通过活动部的顶出高度调整消声带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的航速需求,以维持稳定的降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405917.X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管路的阻尼损耗因子检测方法,涉及材料力学的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施加至目标圆柱壳预设振动激励以及载荷,获取测量的目标圆柱壳的运动响应量和应变响应量;基于运动响应量计算目标圆柱壳的目标动能,并基于应变响应量计算目标圆柱壳的目标应变能;根据目标动能与目标应变能,计算拉格朗日量;根据目标动能以及目标圆柱壳的比阻尼容量,计算目标圆柱壳经过形式耗散掉的总耗能;根据拉格朗日量、总耗能以及目标应变能,计算目标圆柱壳各个方向上的阻尼损耗因子;根据模态应变能法,基于各个方向上的阻尼损耗因子,计算得到目标圆柱壳的结构阻尼损耗因子。本申请能够提高圆柱壳材料的阻尼损耗因子计算的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