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89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566100.6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5D1/43 , G05D1/242 , G05D1/633 , G05D1/648 , G05D1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于复杂环境无人车及自主避障的方法,属于长距离隧洞无人车装备研制领域,采用前扫雷达和激光测距仪对无人车周围扫描获取水上障碍物位置信息,水下超声波传感器扫描探测获取水下凸起障碍物及凹坑等的位置、深度、高度信息,液位传感器感知无人车底部与水面的高程关系,工控机根据避障算法,进行无人车行进路径规划,从而使无人车能够适应隧洞底板冲坑、钢筋裸露、块石、树枝等杂物淤堵的复杂地形环境,在长隧洞复杂环境中安全行走作业,实现自主避障。
-
公开(公告)号:CN220262917U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21616325.3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复杂地形的无人车履带轮结构,摆臂支架固定安装在支撑腿的顶端,摆臂支架的顶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无人车车身平台的侧壁铰接相连,摆臂支架和无人车车身平台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摆臂支架摆动的摆臂驱动机构;支撑腿的底端支撑安装有三角履带机构,三角履带机构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履带动力装置相连,履带动力装置固定在支撑腿的内侧壁上。此无人车履带轮结构针对长距离隧洞底板存在冲坑、钢筋裸漏、杂物如块石、树枝淤堵等导致的底板凹凸不平情况,提出融合轮胎与履带优点的可适应复杂地形的无人车履带轮结构,能够满足高通过性与高机动性等要求,具有较强的越障和避障能力,进而很好的适应复杂地形。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7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39746.4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30/08 , G06F16/35 , G06F16/334 , G06F4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评审规则及评审文本内容的评审等级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历史评标数据,并依据打分规则对历史评标数据分级,进而根据评审条款和打分等级形成数据集D1;获取评判规则,分析评判标准和得分情况的划分规则;从评审条款中获取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及整体内容的摘要信息;将摘要信息及关键词转换为向量数据,并对专家评审等级进行规格化处理,进而输入到分类模型中进行训练;使用已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对标书中的招标关键信息进行评审等级分类预测;本发明减少审查人员的工作量,加快审查速度,提高整个审查流程的效率,综合考虑多个属性和因素,能够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评审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395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469032.6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V20/40 , G06V20/52 , G06F18/2433 , G06N20/00
Abstract: 一种水力发电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生成方法,步骤为:步骤1、判断事故性质:构建事故分类标准库,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控数据;步骤2、采集事故参数: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对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集中采集与安全存储;步骤3、分析事故严重程度和类型:步骤4、输出事故报告。通过构建事故分类标准库和部署传感器网络,实现自动化判断和实时监测,确保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完成初步报送。
-
公开(公告)号:CN1193985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24331.8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评价的电力系统源网协调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从收集到的国标行标中提取与电力系统源网互动性能评价相关的指标和评估方法;步骤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权重和指标值计算得到评价值;步骤3,将真机与仿真模型进行指标分析,获得评价值;步骤4,将真机参数与指标参数进行对比,建立控制策略评价体系;步骤5,将真机指标评价值与仿真模型指标评价值进行对比,建立仿真模型评价体系。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结合应用于电力系统源网协调性能评价中,通过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精确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升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4137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74599.X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调试平台及其调试方法,包括移动调试平台系统和生产运行监控系统;移动调试平台系统和生产运行监控系统物理隔离时,进行联调测试;移动调试平台系统接入生产运行监控系统时,进行配置库切换,完成对生产运行监控系统的调试。调试平台系统与生产运行系统隔离,调试过程中不对生产系统产生任何影响,提高了调试的安全性和效率;离线调试结束后,将移动调试平台系统并入生产运行系统,简单方便,切换过程无扰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2671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264806.1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ID算法的水电站排水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对排水泵进行试验,构建基于排水泵功率和排水速率的特征曲线;计算集水井水位增长速率;判断当前是否已启泵,若未启泵则基于水位增长速率初始化启泵;基于水位增长速率和PID算法计算排水泵给定功率;调节排水泵功率并执行循环;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电站排水控制逻辑粗放,导致设备启停频繁,无法应对大量漏水的情况,极易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具有可通过PID算法精准调节控制排水泵抽水速率,达到集水井水位动态平衡,减少水淹厂房风险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099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93584.1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5 , H04L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发电厂智能检修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发电厂智能检修控制方法包括:提取所有能够执行巡检任务的巡检机器人,利用所述巡检机器人中的部分巡检机器人作为区块链节点建立以巡检机器人为区块链节点的区块链网络;在所述区块链网络接收到巡检任务执行指令时,通过当前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是否被占用的判断结果,确定用于执行当前巡检任务的巡检机器人,并控制确定后的巡检机器人执行当前的巡检任务。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方法步骤对应的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18675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48421.9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06V30/142 , G06V30/18 , G06V30/19 , G06V30/41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公开了基于空间语义修正的水电工程文档文本矢量化转化方法,构建水电工程文档自动扫描仪器,实现纸质文档向图片格式的自动转化。构建水电工程施工文本解译数据集和基于领域知识的专业语料库DKPC,获取水电工程施工文档的文本类别以及版面背景;开发基于像素级分割的文本检测模型HC‑PSENet,引入PP‑HGNet主干网络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性能;建立基于特征增强的文本识别模型HC‑CRNN,采用ResNet主干网络和C‑CTC Loss增强模型识别字符的准确性;采用基于参数的迁移学习策略训练模型,以避免样本类间不均衡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最后,基于仪器和算法形成水电工程施工纸质文档的自动化解译装置,提高文本解译的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746913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420688.4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启停水泵的水电站排水系统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现地控制系统对水电站排水系统进行控制,现地控制系统控制水泵启停;步骤二、当发生排水系统现地故障时,监控系统通过对水电站排水系统输出信息及状态信息进行判断处理,水电站排水系统的控制权从现地控制系统切换为监控系统远程控制;步骤三、监控系统结合水电站排水系统检测到的水位信息,控制水泵启停;步骤四、故障处理后,水电站排水系统恢复正常,监控系统退出远程控制,水电站排水系统恢复为现地自动控制状态。该方法在排水系统现地自动控制出现故障或排水控制系统水位传感器异常时,排水系统启停控制不会中断,提高了水电站排水控制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