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40639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610950938.9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烃类蒸汽转化制氢装置中变气低温余热回收工艺,包括下述步骤:来自中变反应器的中变气依次进入中变气/原料换热器和中变气/锅炉水换热器中换热,然后经中变气第一分液罐分离出液相,气相进入中变气/热水换热器中与来自热水缓冲罐的循环热水换热,再进入中变气水冷器换热,经中变气第二分液罐冷凝后分离出液相进入PSA装置生产纯氢气;循环热水在中变气/热水换热器中加热后,进入蒸发器与有机工质换热,降温后的热水进入热水缓冲罐,经热水循环泵升压后,进入热水冷却器换热,然后进入中变气/热水换热器与中变气换热;换热后的有机工质经蒸发器加热气化后,进入膨胀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出膨胀机的有机工质冷却液化、升压后,返回蒸发器。
-
公开(公告)号:CN106281398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610859149.4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煤热解炉及煤热解方法,包括气化炉,所述气化炉的顶部设有气化喷嘴,所述气化炉的上部为气化室,所述气化室的底部为激冷室,所述气化室的底部出口和激冷室通过下降管相连通,所述气化炉的底部设有渣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内还设有热解室,所述热解室位于所述气化室和所述激冷室之间,所述下降管的下端口穿过所述热解室插入到所述激冷室内;所述下降管的顶部入口通过挡板密封连接所述气化室的外侧壁;所述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对向所述热解室喷孔;所述气化炉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对向所述热解室的粉煤喷嘴;所述气化炉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热解室的物料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106178759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54851.7
申请日:2016-08-0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4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含灰尘高温油气洗涤系统及洗涤方法,包括洗涤塔,所述洗涤塔的侧壁上连接有洗涤气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包括下部的洗涤区、中部的冷却区和上部的除沫区;所述导入管连接所述洗涤区;所述冷却区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冷却区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界外换热介质的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所述冷却区内设有多根换热管,各所述换热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洗涤区和所述除沫区;所述除沫区内设有除沫器;所述洗涤塔的底部连接有排油管道,所述洗涤塔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道。本发明在冷却塔底重油中鼓泡脱除携带的煤灰,利用锅炉水的气化潜热冷却高温油气,实现混合气中灰尘、重油与轻油气的分离,装置副产蒸汽,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6178759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654851.7
申请日:2016-08-0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4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含灰尘高温油气洗涤系统及洗涤方法,包括洗涤塔,所述洗涤塔的侧壁上连接有洗涤气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包括下部的洗涤区、中部的冷却区和上部的除沫区;所述导入管连接所述洗涤区;所述冷却区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冷却区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界外换热介质的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所述冷却区内设有多根换热管,各所述换热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洗涤区和所述除沫区;所述除沫区内设有除沫器;所述洗涤塔的底部连接有排油管道,所述洗涤塔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道。本发明在冷却塔底重油中鼓泡脱除携带的煤灰,利用锅炉水的气化潜热冷却高温油气,实现混合气中灰尘、重油与轻油气的分离,装置副产蒸汽,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643382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50910.5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 C10L3/08 , C10K1/002 , C10K1/004 , C10K1/005 , C10K1/34 , C10K3/04 , C10L3/10 , C10L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秸秆气化制备天然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来自生物质气化反应的粗合成气首先进入装有活性炭基脱硫剂的脱焦油塔,脱除合成气中焦油组分后进入缓冲罐缓存,然后压缩增压后送至变换反应器进行耐硫变换反应,得到的变换气进入COS水解塔内,将合成气中的COS水解成H2S和CO2;脱除COS的变换气换热后进入H2S吸收塔内,与NHD贫液逆流接触,洗涤出变换气中的CO2和H2S;进入脱硫槽内进行精脱硫,然后进入甲烷化反应器,得到粗天然气;粗天然气换热后进入CO2吸收塔内脱碳,脱碳后的天然气从CO2吸收塔顶部排出,回收余热后压缩成天然气成品。
-
公开(公告)号:CN10643373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58273.9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42 , C10G1/06 , C10B53/04 , C10J3/485 , C10J3/66 , C10J3/86 , C10J2300/0959 , C10J2300/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煤分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煤粉进入旋风反应器内,与来自输送管道的混合气进行热冲击,进行反应,得到的煤焦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出口排出,气相输送至气化喷嘴,经由所述气化喷嘴进入气化室内;煤焦在所述气化室内与氧气和蒸汽反应,生成含氢气体;含氢气体从所述气化室的顶部出口进入所述输送管道内,与来自变换装置的合成气混合形成所述混合气;所述油气从所述旋风反应器的顶部出口排出,过滤出油气中的细灰,回收热量后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出成品油和以CO为主要成分的分离气;第一股送去磨煤装置,第二股送去CO变换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43373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58451.8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G1/06 , B01D53/002 , C10J3/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反应器出口激冷装置及激冷方法,包括激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室设置在反应器外,所述激冷室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反应器的物料出口,所述激冷室的第二入口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激冷液缓冲罐,所述激冷室的出口连接物料分离装置;所述物料分离装置的顶部出口连接轻组分管道,底部出口连接重组分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反应器出口激冷装置及激冷方法能快速、精确地降低出口物料温度,从而降低下游设备的材质要求,节省投资运行成本,且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强,工艺流程简单,控制方案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28139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59149.4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G1/06 , C10J3/46 , C10J3/48 , C10J3/72 , C10J2300/093 , C10J2300/0943 , C10J2300/0959 , C10J2300/09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煤热解炉及煤热解方法,包括气化炉,所述气化炉的顶部设有气化喷嘴,所述气化炉的上部为气化室,所述气化室的底部为激冷室,所述气化室的底部出口和激冷室通过下降管相连通,所述气化炉的底部设有渣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内还设有热解室,所述热解室位于所述气化室和所述激冷室之间,所述下降管的下端口穿过所述热解室插入到所述激冷室内;所述下降管的顶部入口通过挡板密封连接所述气化室的外侧壁;所述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对向所述热解室喷孔;所述气化炉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对向所述热解室的粉煤喷嘴;所述气化炉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热解室的物料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216910273U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22587021.6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19/18 , C08F297/04 , C08F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半连续聚合设备,设备包括一级聚合釜、二级聚合釜、三级聚合釜,本发明采用“1+2+1”形式的多级聚合釜串‑并‑串生产模式,每一个聚合釜单独进料,一方面可以根据每段的反应特点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使各釜的内部构件、搅拌方式、加热撤热和体积结构等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另一方面各聚合釜单独控制,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并且单独聚合釜内的聚合反应不会受其它聚合段残余物料的污染,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多级聚合釜串‑并联生产操作更平稳,更适于装置规模日益增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05035336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699235.4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K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CO部分耐硫变换工艺系统,包括粗合成气主路,粗合成气主路在出口处分隔为第一分路及第二分路,第一分路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变换炉,第一变换炉的出口与第二分路的出口汇合后与第二变换炉的进口连接,第二变换炉出口管道上设置有在线氢碳比分析仪,第二变换炉的进口管道与出口管道之间设置有一分管道,分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该第一阀门与在线氢碳比分析仪连接。粗合成气分路/主路的流量采用比值控制稳定调控水气比,且无需补充蒸汽调整水气比,大幅降低了变换反应的水气比,且节约能耗效果显著;第一阀门与变换气出口处的在线氢碳比分析仪形成控制回路,从而可以精确调节下游装置所需的CO/H2摩尔比,增强了装置可操作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