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66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082415.9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直流保护装置采样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整流机组输出的脉波宽度计算取平均值的采样数据的个数:步骤2:计算N个采样数据的平均值;步骤3:将电流值的平均值作为基准电流值进行di/dt计算。本发明计算每个脉波的所有采样数据的平均值,利用平均值计算电流变化率,即保留了采样时刻对应电流的本征特性,又解决了周期性脉动对电流变化率计算的干扰,不会导致保护功能的不合理复归。
-
公开(公告)号:CN11522216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125230.1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测大数据的轨道交通牵引负荷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轨道交通数据采集工具得到轨道交通运行实测大数据;对轨道交通运行实测大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得到客流、运行图、以及轨道交通牵引负荷的时间序列数据;将时间序列数据输入GRU‑R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一定列车特性与线路条件下,客流及运行图与牵引负荷的对应关系模型;对指定客流及运行图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得到时间序列数据并输入到训练好的对应关系模型中,进而计算获得预测牵引负荷的时间序列数据。本发明以轨道交通运行的大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客流与运行图下的牵引负荷,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5902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92196.5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轨回流系统与走行轨回流系统贯通的过渡系统,在走行轨回流系统与专用轨回流系统之间设置回流转换区,列车在此区域内进行回流制式切换;两个回流系统均设有独立的牵引供电电源;两个牵引供电电源正母线分别向接触网供电,其中在回流交换区内共用接触网向列车供电;两个回流系统牵引供电电源负母线之间电气隔离,专用轨回流设备连接专用回流轨,走行轨回流设备连接走行轨;专用回流轨与走行轨之间电气隔离;专用轨回流系统在连接回流转换区侧设置走行轨过渡区,走行轨过渡区内的钢轨绝缘安装,走行轨过渡区内的钢轨两端设置绝缘结;贯通接地导体在回流转换区与走行轨过渡区接口处电气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22216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125230.1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测大数据的轨道交通牵引负荷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轨道交通数据采集工具得到轨道交通运行实测大数据;对轨道交通运行实测大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得到客流、运行图、以及轨道交通牵引负荷的时间序列数据;将时间序列数据输入GRU‑R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一定列车特性与线路条件下,客流及运行图与牵引负荷的对应关系模型;对指定客流及运行图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得到时间序列数据并输入到训练好的对应关系模型中,进而计算获得预测牵引负荷的时间序列数据。本发明以轨道交通运行的大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客流与运行图下的牵引负荷,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48654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46302.9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H02J1/0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列车安全距离和电压的城轨直流供电系统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仿真计算所需的线路资料、车辆资料、列车发车时刻表和供电网络参数;步骤2:根据列车发车时刻表初始化所有列车的初始运行位置、初始供电电压和发车时间;步骤3:依据线路资料、车辆资料、列车发车时刻表、线路上所有列车在上一个仿真步长计算得到的运行位置和供电电压,对线路上所有列车均进行运行计算;步骤4:再结合供电网络参数,进行供电系统等效电路潮流计算求解;步骤5:仿真结束或进入步骤3。本发明对于所有列车的运行计算都实时考虑列车间安全距离和各车供电电压的影响,与实际情况相符,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5811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50393.5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模板匹配与神经网络算法的弓网异常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相关弓网图片,为灰度图像,然后按不同场景尺寸对其分类;使用模板匹配算法截取在每个场景下的弓网照片;重置弓网照片尺寸,并对所以弓网照片进行标记,将所有已标记数据打包成为可被调用的数据集;搭建合适的卷积神经网络;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然后导入训练程序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各个场景的相应模板。使用时,先将图片灰度化后使用模板匹配算法对其弓网部分进行截取,然后再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状态判定,最后输出判定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30956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710544700.0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的场段正负极系统及接地系统,包括正馈线系统、负回流系统和行走轨及接地系统,所述正馈线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正馈线电缆、隔离开关、接触网和连接电缆;所述负回流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负回流电缆、专用回流轨、隔离开关和连接电缆;所述行走轨及接地系统采用走行轨作为接地系统的一部分,将其接地,将场段内的钢轨通过均流电缆连接为一体,并通过电缆接至牵引变电所的接地母排,车库内钢轨直接接地。本发明可实现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正线与场段供电制式的统一,避免车辆因供电制式不同产生的切换时间,进而影响运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94191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228700.8
申请日:2010-07-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车和牵引网与电力系统耦合的仿真方法。该仿真方法首先将牵引网计算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相结合,牵引网与电力系统每迭代计算到一个稳态结果,进行该稳态结果下的电力机车仿真,然后用电力机车的仿真结果对牵引网与电力系统进行修正计算,直至电力机车、牵引网、电力系统三者均达到稳态。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机车和牵引网与电力系统耦合的仿真方法与已有的牵引网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机车、电力系统对牵引网计算的影响,在保持较好的计算效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牵引网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使牵引网计算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满足了铁路/电力相关部门对牵引供电品质评价、电能质量评估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9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42617.X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全柔性直流供电系统,包括集中式供电系统和分散式供电系统,集中式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主变电所,通过中压网络向多个变电所供电,主变电所接入两路外电源经换流装置分别输出至I段中压母线、Ⅱ段中压母线;I段中压母线、Ⅱ段中压母线均与变电所的中压母线相连;分散式供电系统设有至少两个设置于变电所中的开闭所,并通过中压网络向临近的变电所供电,开闭所接入两路外电源均经换流装置输出至变电所的中压母线;两种供电系统的中压网络均采用双环网接线方案或环网接线方案;变电所设有两个互为备用的能量路由器,所述能量路由器输入端分别连接I段中压母线或/和Ⅱ段中压母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6581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0850393.5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75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模板匹配与神经网络算法的弓网异常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相关弓网图片,为灰度图像,然后按不同场景尺寸对其分类;使用模板匹配算法截取在每个场景下的弓网照片;重置弓网照片尺寸,并对弓网照片进行标记,将所有已标记数据打包成为可被调用的数据集;搭建合适的卷积神经网络;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然后导入训练程序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各个场景的相应模板。使用时,先将图片灰度化后使用模板匹配算法对其弓网部分进行截取,然后再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状态判定,最后输出判定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