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3559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11149758.8
申请日:2021-09-29
IPC: H01M8/04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阴极废气排出流路部、气液分离器以及外罩部件。气液分离器具有主体部、在端部形成有第1阀座的第1排出流路部、以及具有第1阀体和第1驱动部的第1阀装置。外罩部件覆盖气液分离器中的至少第1排出流路部和第1阀座,并具有气体流路形成部,该气体流路形成部在自身与气液分离器之间形成与阴极废气排出流路部连通的气体流路。气体流路构成为向外罩部件流入的阴极废气与第1排出流路部及第1阀座接触,而不与第1驱动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149758.8
申请日:2021-09-29
IPC: H01M8/04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阴极废气排出流路部、气液分离器以及外罩部件。气液分离器具有主体部、在端部形成有第1阀座的第1排出流路部、以及具有第1阀体和第1驱动部的第1阀装置。外罩部件覆盖气液分离器中的至少第1排出流路部和第1阀座,并具有气体流路形成部,该气体流路形成部在自身与气液分离器之间形成与阴极废气排出流路部连通的气体流路。气体流路构成为向外罩部件流入的阴极废气与第1排出流路部及第1阀座接触,而不与第1驱动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00399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080067985.X
申请日:2010-07-13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H01M8/04007 , H01M8/04097 , H01M8/04141 , H01M8/04164 , H01M8/04223 , H01M8/04225 , H01M8/04228 , H01M8/04253 , H01M8/04753 , H01M8/04761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2008/1095 , Y10T137/9247
Abstract: 配管单元(40)具备:用于供给阴极气体的阴极气体供给通路部(41);用于排出阴极废气的阴极气体排出通路部(42)。阴极气体供给通路部(41)具备阴极供给侧阀(110)、上游侧阴极气体配管(100)、下游侧阴极气体配管(120)。阴极气体排出通路部(42)具备阴极排出侧阀(310)、上游侧阴极废气配管(300)、下游侧阴极废气配管(320)。阴极气体供给通路部(41)和阴极气体排出通路部(42)由阴极旁通配管(200)连结,并将阴极供给侧阀(110)与上游侧阴极废气配管(300)接合,从而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918388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580004738.4
申请日:2005-03-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97 , F04F5/04 , F04F5/461 , F04F5/48 , H01M2008/1095 , Y10T137/2572
Abstract: 提供一种喷射器和具有该喷射器的燃料电池系统,所述喷射器能够相对于针的移动量而线性控制喷出流量,从而能够提高整体的应用性。喷射器(24)包括:喷射流体的喷嘴(46);与喷嘴(46)同轴配置,且前端部(48a)朝向喷嘴(46)的针(48);以及使针(48)在轴线方向上进退移动的针移动单元(49)。针(48)的前端部(48a)的形状被设定为前端部(48a)和喷嘴(46)之间间隙的开口面积(Y)与基于针移动单元(49)的移动量(Z)满足比例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053476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910405455.4
申请日:2019-05-16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8/04119 , H01M8/04223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的排气排水单元,即便使用树脂材料也能够实现冻结防止。燃料电池系统用的排气排水单元(50)具备:气液分离器(51),从由燃料电池(10)排出的燃料废气中分离出生成水;排气排水阀(52),配置在气液分离器(51)的下游;及树脂制的单元主体(53),与气液分离器(51)及排气排水阀(52)一体化。在单元主体(53)的内部分别设有将气液分离器(51)与排气排水阀(52)连通并在排气排水阀(52)侧的端部设有阀座(54)的一次侧排水流路(531)、经由排气排水阀(52)而与一次侧排水流路(531)连通的二次侧排水流路(532)、以及将一次侧排水流路(531)及二次侧排水流路(532)包围的温水流路(533)。
-
公开(公告)号:CN110534768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405455.4
申请日:2019-05-16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8/04119 , H01M8/04223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的排气排水单元,即便使用树脂材料也能够实现冻结防止。燃料电池系统用的排气排水单元(50)具备:气液分离器(51),从由燃料电池(10)排出的燃料废气中分离出生成水;排气排水阀(52),配置在气液分离器(51)的下游;及树脂制的单元主体(53),与气液分离器(51)及排气排水阀(52)一体化。在单元主体(53)的内部分别设有将气液分离器(51)与排气排水阀(52)连通并在排气排水阀(52)侧的端部设有阀座(54)的一次侧排水流路(531)、经由排气排水阀(52)而与一次侧排水流路(531)连通的二次侧排水流路(532)、以及将一次侧排水流路(531)及二次侧排水流路(532)包围的温水流路(533)。
-
公开(公告)号:CN1954454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580015926.7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4097 , H01M8/042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根据燃料电池的负荷,用喷射器适当地供给气体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利用配置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的喷射器(24),将向燃料电池(2)供给的新气体与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排放气汇合供给。喷射器(24),具有喷射新气体从而产生用于吸引排放气的负压的喷嘴(46),和控制通过喷嘴(46)的新气体流量的流量控制机构(47)。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设置有将排放气导入流量控制机构(47)的第1流通路(81),流量控制机构(47),根据从第1流通路(81)导入的排放气的压力来控制新气体的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00399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080067985.X
申请日:2010-07-13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H01M8/04007 , H01M8/04097 , H01M8/04141 , H01M8/04164 , H01M8/04223 , H01M8/04225 , H01M8/04228 , H01M8/04253 , H01M8/04753 , H01M8/04761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2008/1095 , Y10T137/9247
Abstract: 配管单元(40)具备:用于供给阴极气体的阴极气体供给通路部(41);用于排出阴极废气的阴极气体排出通路部(42)。阴极气体供给通路部(41)具备阴极供给侧阀(110)、上游侧阴极气体配管(100)、下游侧阴极气体配管(120)。阴极气体排出通路部(42)具备阴极排出侧阀(310)、上游侧阴极废气配管(300)、下游侧阴极废气配管(320)。阴极气体供给通路部(41)和阴极气体排出通路部(42)由阴极旁通配管(200)连结,并将阴极供给侧阀(110)与上游侧阴极废气配管(300)接合,从而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00448084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580015926.7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4097 , H01M8/042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根据燃料电池的负荷,用喷射器适当地供给气体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利用配置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的喷射器(24),将向燃料电池(2)供给的新气体与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排放气汇合供给。喷射器(24),具有喷射新气体从而产生用于吸引排放气的负压的喷嘴(46),和控制通过喷嘴(46)的新气体流量的流量控制机构(47)。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设置有将排放气导入流量控制机构(47)的第1流通路(81),流量控制机构(47),根据从第1流通路(81)导入的排放气的压力来控制新气体的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83465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290041.4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爱信
IPC: H01M8/04119 , B01D35/02 , B01D45/08
Abstract: 一种气液分离器,即使水滴以附着于气液分离器的内表面的状态存在,也能够抑制该水滴流入排出流路的不良情况。具备:供给含水气体的外壳(10);被设置于外壳(10)的内部,从含水气体中分离水的气液分离部(3);被配置于外壳(10)的底部,存积由气液分离部(3)分离出的水的储水部(5);以及经由与储水部(5)连通的排出流路(18a),能够排出以及停止排出储水部(5)的水的阀机构(6)。外壳(10)的内壁具有使水朝向储水部(5)流动的引导面(4),具备限制排出流路(18a)的流入口附近的水的滞留的限制部(2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