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48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96572.5
申请日:2024-02-22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水稻OsHXK3基因特异性InDel标记的引物及应用,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特异性InDel标记引物包括正向引物OsHXK3‑iF:GGGAACAGAGCTGGTAAAT和反向引物OsHXK3‑iR:CGATGAAATGGCTGGAATA。用该特异性InDel分子标记引物可以通过普通PCR准确筛选花粉育性较高的水稻种质,对促进水稻高产育种,加速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04847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196572.5
申请日:2024-02-22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水稻OsHXK3基因特异性InDel标记的引物及应用,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特异性InDel标记引物包括正向引物OsHXK3‑iF:GGGAACAGAGCTGGTAAAT和反向引物OsHXK3‑iR:CGATGAAATGGCTGGAATA。用该特异性InDel分子标记引物可以通过普通PCR准确筛选花粉育性较高的水稻种质,对促进水稻高产育种,加速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36894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510759715.X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滇一型三系杂交粳稻不育系的分子鉴定方法,该方法根据滇一型粳稻不育系细胞质中线粒体基因组中不育基因和细胞核中的恢复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csSPF与csSPR1)和(RFSPF2与RFSPR21),利用这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根据两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可准确的判定滇一型粳稻不育系,并将之与保持系、恢复系及杂交种区分开,达到高效、快速、准确鉴定不育系的效果。相比于传统技术,本发明设计独到,方法简单,准确率高,能够充分满足目前的发展要求,使得育性基因分子定位更加精确,推动了基因分子鉴定领域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6119349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79271.9
申请日:2016-06-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Q2600/13 , C12Q2563/173 , C12Q2565/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典败型和染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PCR鉴别方法。该方法将待检水稻材料的总DNA分成3份,分别用引物atp6‑orf79、orWA352和LD29进行PCR扩增,引物orWA352和引物LD29的PCR扩增产物分别为1432bp和2555bp的单一条带,且引物atp6‑orf79无扩增条带,则所检材料为典败型不育系;如果引物atp6‑orf79和LD29的PCR扩增产物分别为1592bp和905bp的单一条带,且引物orWA352为无扩增条带,则所检材料为染败型不育系。本发明在水稻种子、苗期即可预期所检材料为典败型败育还是染败型败育,操作简单、准确、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1407845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810233631.2
申请日:2008-11-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鉴定分子技术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取待鉴定材料种子5粒于20-35℃发芽,发芽5天取叶片提取水稻总DNA;测定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用依照水稻第10染色体特定长臂区段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JI,进行PCR反应;2%的琼脂糖(含EtBr0.1ug/ml)凝胶电泳;在紫外透射仪上检测PCR产物,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籼粳特性。籼稻有两个分子量分别是280bp、380bp的PCR产物;粳稻的有一个分子量为280bp的PCR产物,由此鉴定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特性。本发明的效果用途能快速、有效鉴别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994059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010608.8
申请日:2006-01-0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滇I型粳稻不育系原种提纯的“三步法”,属于农业领域,更具体地说,属种子生产领域。本发明采用“选、鉴、繁”的三步提纯,即:选择单株、鉴定株系、繁殖原种。本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不育系原种的种子纯度,保持了不育系原有的配合力和典型性状,缩短了种子生产年限,减少繁殖代数,达到“起点高、防杂严、数量大、程序简”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36894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759715.X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6 , C12Q25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滇一型三系杂交粳稻不育系的分子鉴定方法,该方法根据滇一型粳稻不育系细胞质中线粒体基因组中不育基因和细胞核中的恢复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csSPF与csSPR1)和(RFSPF2与RFSPR21),利用这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根据两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可准确的判定滇一型粳稻不育系,并将之与保持系、恢复系及杂交种区分开,达到高效、快速、准确鉴定不育系的效果。相比于传统技术,本发明设计独到,方法简单,准确率高,能够充分满足目前的发展要求,使得育性基因分子定位更加精确,推动了基因分子鉴定领域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2599048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86117.7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粳型新不育细胞质源不育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以籼稻品种为母本与粳稻品种为父本杂交产生杂种F1,杂种F1开花期如出现花药不开裂散粉,且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花粉后在显微镜下检测为花粉败育,则以杂种F1为母本与粳稻品种杂交得新的杂种F1代;新的杂种F1如出现花药不开裂散粉和显微镜下检测为花粉败育,则与为父本的粳稻品种回交,如此操作,转育出新不育细胞质源不育系,并用粳稻恢复系测交,如果测交后代育性被恢复结实正常,则育成所述可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粳型新不育细胞质源不育系。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选育用时短,能有效选育出可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粳型新不育细胞质源不育系。
-
公开(公告)号:CN101709330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18250.1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分子鉴别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或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取水稻总DNA,用水稻Rf-1基因引物M49609BstUI进行PCR反应;反应产物加入BstUI酶在4℃酶切48h,加入3μl loading buffer,上样6μl,用1%琼脂糖凝胶,120V电泳50min;经UVP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可育株基因型为无育性恢复基因的PCR产物酶切分子量为611bp和199bp;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基因型的PCR产物酶切分子量为810bp、611bp及199bp。本发明的用途能快速、经济、准确鉴别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069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8006.0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种子纯度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专用引物,该方法包括扩增模板DNA为叶片,用序列表所示的四对引物对待鉴定水稻的叶片进行PCR扩增,依据电泳结果,即可鉴定出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种子中杂株数量,准确率为99%以上;还可对混杂株的真实性(基因型)进行了鉴定,确定杂株的混杂类型,能有效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母本保持系、母本育性回复株、籼稻以及籼粳杂交种混杂发生,为制备高纯度的杂交种子提供理论支持。其中一对引物还可以用于水稻材料的籼粳分化鉴定。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不受季节的限制,避免了田间形态鉴定的繁琐程序,鉴定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