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453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81255.6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V40/10 , G06V10/82 , G06V10/762 , G06N3/0464 , G06N3/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对比学习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包括:使用ImageNet预训练的ResNet‑50网络来初始化骨干编码器fθ;利用初始化后的编码器从原始数据集提取特征向量;使用DBSCAN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并根据每个聚类集群中的向量初始化内存字典;迭代抽取小批量的特征向量结合当前内存字典利用集群对比损失以及离群值损失训练编码器;更新内存字典中相应集群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迭代进行从DBSCAN聚类到训练模型编码器之间的步骤,直到模型收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对比学习迭代提升网络模型的编码能力,使得实际相似的输入图片在高维空间中距离相近,反之差异越大的图片在高维空间中有着越大的距离;具备这样能力的编码器在执行下游任务时,可以快速收敛并且取得更好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368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19630.4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河北洛科瀚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北京洛科瀚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步短流程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搅拌制备系统,该系统包括操作平台,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坩埚电阻炉、冷却炉、搅拌装置,以及可置于所述坩埚电阻炉或所述冷却炉内的坩埚;工作状态时,所述搅拌装置置于所述坩埚内;当需要升温时,所述坩埚置于所述坩埚电阻炉内;当需要降温时,所述坩埚置于所述冷却炉内。本发明结合搅拌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工序步骤和工艺特点,优化配置坩埚电阻炉、冷却炉、搅拌装置等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装,并将其集成为一套生产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节能、高效、稳定地批量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58846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60885.1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用坩埚埚体,包括:外套(1)、法兰(2)、填充物(3)、内衬(4)、上焊缝(5)、内盘根槽(6)、外盘根槽(7)、螺孔(8)、下焊缝(9),外套(1)和法兰(2)通过下焊缝(9)连接,法兰(2)和内衬(4)通过上焊缝(5)连接,填充物(3)采用高熔点低热胀且导热好的材料,通过上焊缝(5)密封于外套(1)、法兰(2)和内衬(4)围成的空腔内,内衬(4)材料不与合金液发生不良反应,法兰(2)上开设内盘根槽(6)、外盘根槽(7)和对称分布的两个螺孔(8),采用该埚体可以有效避免有害元素引入复合材料内部,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简化人工清理埚体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804875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80824.6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江苏北方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盘用低合金钢及其热处理方法,其化学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碳:0.15‑0.30%,硅:0.4‑1.0%,锰:0.4‑1.0%,铬:0.6‑1.4%,镍:0.4‑1.2%,钼:0.2‑0.6%,钒:0.15‑0.4%,铜:0.15‑0.35%,钨:0.1‑0.3%,铌:0.025‑0.045%,锆:0.025‑0.045%,其余为铁和净化残留的Re、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基于轨道车辆钢质制动盘在服役工况、环境和成形过程中的特点,从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增加耐候性、细化晶粒、改善塑性等方面进行材料成分设计,选用合适的锻造比和调质热处理工艺,可使材料室温下的力学性能分别满足锻钢制动盘或铸钢制动盘的材料性能要求。针对不同规模冶炼条件下,提出了不同的对材料纯净度的控制方法,以提高合金钢的纯净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37077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510947207.4
申请日:2015-12-1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F16D65/12
Abstract: 一种轨道车辆轴装制动盘,盘体(7)和盘体(8)结构相同;盘体由法兰(6)、摩擦环(5)、散热筋(13)组成一体;法兰(6)周向均布通孔;散热筋(13)沿周向均布;盘毂(9)上周向均布通孔,其数量与法兰(6)上的通孔数量相同;盘体(7)、盘体(8)的法兰(6)上周向均布U型槽(14),盘体(7)和盘体(8)扣合后,通过将压块(4)压装入U型槽(14)实现周向固定;盘毂(9)上周向均布键槽(10),压块(4)上有通槽(15),压块(4)和U型槽(14)的数量与盘毂(9)上的键槽(10)数量相同;盘体(7)和盘体(8)在安装到盘毂(9)时,通过压块(4)上的通槽(15)与定位键(12)的配合实现与盘毂(9)的对中和周向定位。紧固螺栓(11)依次穿过盘毂(9)、盘体(8)、盘体(7)、压圈(3)、垫片(2),通过螺母(1)与紧固螺栓(11)连接实现盘毂(9)、盘体(7)和盘体(8)的轴向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制动盘盘体和盘毂错动、单靠摩擦力传递制动力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649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158989.9
申请日:2014-04-1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装式轨道车辆制动盘,包括盘毂和两侧的盘体,盘体的内侧面上周向设置多个散热筋组件,散热筋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筋、第二散热筋、第三散热筋,第三散热筋设置在第一散热筋和第二散热筋之间;第一散热筋沿盘体外圆周设置多个第一阶梯孔,第二散热筋沿盘体内圆周设置多个第二阶梯孔;盘毂上设置多个长圆孔,长圆孔分别与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对应设置,长圆孔的长轴沿盘体的径向设置,长圆孔内设置弹性圆柱销;盘毂和盘体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防止在服役过程中发生翘曲变形,在扭矩传递方式上通过机械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传递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01788029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120595.6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F16D65/12
Abstract: 一种铁道车辆双层法兰轴装制动盘,该制动盘盘体(1)的第一法兰(3)和第二法兰(15)与盘体的两摩擦环连成一体;在第一和第二法兰上开设第一轴向通槽(2)和第二轴向通槽(10);盘毂(9)上均布凸缘(11);凸缘插入第一轴向通槽,实现盘毂和盘体的周向定位;第一压圈(8)放置在第一法兰的外侧,第二压圈(13)放置在第二法兰(15)的外侧;紧固螺栓(14)依次穿过第二压圈、第二轴向通槽(10)、第一压圈、防松垫片(7),通过螺母(6)与紧固螺栓连接实现盘体和盘毂的轴向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制动盘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大,盘体的径向变形受限,单一的摩擦扭矩制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788029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20595.6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F16D65/12
Abstract: 一种铁道车辆双层法兰轴装制动盘,该制动盘盘体(1)的第一法兰(3)和第二法兰(15)与盘体的两摩擦环连成一体;在第一和第二法兰上开设第一轴向通槽(2)和第二轴向通槽(10);盘毂(9)上均布凸缘(11);凸缘插入第一轴向通槽,实现盘毂和盘体的周向定位;第一压圈(8)放置在第一法兰的外侧,第二压圈(13)放置在第二法兰(15)的外侧;紧固螺栓(14)依次穿过第二压圈、第二轴向通槽(10)、第一压圈、防松垫片(7),通过螺母(6)与紧固螺栓连接实现盘体和盘毂的轴向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制动盘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大,盘体的径向变形受限,单一的摩擦扭矩制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9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52853.X
申请日:2025-03-2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7/01 , G16C60/00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119/14 , G06F111/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岩石破碎的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涉及桩基础承载力分析领域。方法包括:将桩‑岩接触面简化为混凝土‑规则三角形岩石接触面,建立常法向刚度条件下混凝土‑规则三角形岩石剪切模型;基于统计理论建立岩石破碎变量演化方程;将岩石破碎变量演化方程代入常法向刚度条件下混凝土‑规则三角形岩石剪切模型,建立考虑岩石破碎的混凝土‑岩石剪切模型;基于嵌岩桩荷载传递机理和考虑岩石破碎的混凝土‑岩石剪切模型,建立考虑岩石破碎的嵌岩桩荷载传递微分方程;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考虑岩石破碎的嵌岩桩荷载传递微分方程,获得嵌岩桩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4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7429.3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T17/1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位于桩端时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涉及采空区地质条件下嵌岩桩承载机理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采空区现场的地质信息,获取嵌岩桩的几何信息;选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荷载传递模型;并根据采空区现场的地质信息,结合力学试验确定荷载传递模型参数;通过嵌岩桩的几何信息,建立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方程;将桩侧摩阻力的荷载传递模型及其参数代入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方程,获得采空区位于桩端时嵌岩桩承载力荷载传递微分方程并整理为迭代求解形式;通过调整嵌岩桩的桩端沉降,对荷载传递微分方程进行迭代计算,直至获得满足工程要求的采空区位于桩端时嵌岩桩的桩顶沉降和桩顶轴力,以表征采空区位于桩端时的嵌岩桩承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