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7876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56810.0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磁铁磁场仿真方法,包括步骤(1)在三维建模工具中对电磁铁进行建模,(2)根据电磁铁不同面域确定电磁铁模型各部分的材料属性,(3)采用四边形单元对电磁铁模型的各面域进行网格划分;(4)在电磁铁的线圈上加载电流密度,(5)在电磁铁外围节点施加磁力线平行条件;(6)在仿真工具中对该电磁铁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其电磁力;(7)将网格加密,再次仿真,直至获得网格无关解;(8)将结果与实际实验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仿真数据的有效性。本发明解决了电磁力工程计算方法中不能考虑磁性材料非线性特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032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83706.2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4L45/121 , H04L45/125 , H04L47/125 , H04L47/25 , H04L47/36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适应拥塞控制的QUIC协议安全可靠传输方法,包括:记录网络中每个传输路径的带宽和节点缓冲区大小;在中心服务器中设置在当前网络状况下每个发送节点到每个接收节点的数据传输路径及时延;当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流给接收节点时,识别发送的数据流是否为大象流:若发送的数据流不为大象流,则直接发送给接收节点,完成数据预发送;若发送的数据流为大象流需要将相应信息传递给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重新预估网络状况,并将其输入训练好的Q‑Learning深度学习算法,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中心服务器根据选择的传输路径,计算数据到达传输路径中每个节点的时延并进行存储,更新网络状况的记录,并完成网络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9583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74694.7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4L9/40 , G06F18/214 , G06F18/2433 , G06F18/25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僵尸网络离线检测方法,包括:从网络流量中提取僵尸网络中各控制节点的三元组信息,根据三元组信息构建控制节点的行为图;利用加权随机游走算法从控制节点行为图中获取僵尸网络恶意行为路径,通过已训练的全连接神经网络获得控制节点行为图的嵌入向量;利用已训练的CNN分类器对控制节点行为图的嵌入向量进行分析,输出僵尸网络中各控制节点的分类结果。本发明在提取网络流量中控制节点信息的基础上,将其建模为控制节点行为图,通过神经网络训练获得行为图的嵌入表示,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行为图向量进行分类,从而增强僵尸网络攻击工具的攻击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339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71589.1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低温贮箱换热过程仿真方法,对贮箱固壁沿轴向、径向分别划分三层热容单元,并建立导热、对流换热数学模型,构建考虑了低温环境下贮箱材料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增压气体与贮箱固壁之间的对流换热、固壁热容和导热对气枕压力温度影响的系统仿真模型,提高了模拟低温贮箱增压换热过程中的气枕压力、温度变化的仿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831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83715.1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4L9/40 , G06V10/44 , G06V10/7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84 , H04L43/0876 , H04L4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对比学习的多尺度融合快速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并对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后将其转换为流量图像,并对流量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划分为小块;构建多粒度多层感知机模型,向其输入正常流量数据和异常流量数据划分后的流量图像,提取特征信息;定义对比学习损失函数,通过比较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的特征,对多粒度多层感知机模型进行训练,迭代调整多粒度多层感知机模型的模型参数,使对比学习损失函数值变小直至收敛;对训练好的多粒度多层感知机模型输入预处理后的流量图像,多粒度多层感知机模型能够对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进行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2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36615.2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航天紧固连接系统的耐腐蚀系统性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包括紧固件与新一代液体推进剂的相容性评估与精确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紧固件与新一代液体推进剂相容性浸泡试验、紧固件与新一代液体推进剂相容性评估以及测试分析方法实现,该设计方法还包括紧固连接系统多层异质合金多相连接电偶腐蚀速率评估与精准化匹配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紧固连接系统两相多组合电化学试验、基于COMSOL软件的紧固连接系统力、热、电化学耦合场仿真分析方法实现,其中多层异质合金包含紧固件,从系统设计角度避免腐蚀对紧固连接系统的严重影响,提升设计可靠性与准确性,提升弹箭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7756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428000.6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东 , 王珏 , 王建明 , 耿光有 , 娄路亮 , 李平岐 , 余光学 , 李茂 , 宋漪萍 , 胡鹏翔 , 王庆伟 , 张树杰 , 夏超 , 张志国 , 韩雪颖 , 王乾 , 冉振华 , 傅学军 , 王晔 , 陈晓东 , 李靖 , 耿言 , 周继时 , 节德刚 , 李佳威 , 陈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运载火箭奔火发射多轨道设计方法及奔火发射控制方法。该奔火发射多轨道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奔火发射任务指定的P个火星轨道入口的任务数据,其中,每一个火星轨道入口的任务数据包括探测器位于火星轨道入口的发射窗口,P为大于2的自然数;采用迭代优化方法,设计由所述运载火箭运载所述探测器飞行的P个奔火发射轨道,其中,所述P个奔火发射轨道的目标点一一对应所述P个火星轨道入口;在所述运载火箭受控地按照所述P个奔火发射轨道中的任一个飞行时,所述运载火箭将所述探测器运载至该奔火发射轨道对应的火星轨道入口。该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飞行诸元复杂度,有利于实现大型低温运载火箭可靠发射、精准入轨。
-
公开(公告)号:CN103488875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03386.6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可量化的气动阀门动力学稳定性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集总参数构建气动阀门动力学模型;2)根据小扰动分析法将气动阀门动力学模型线性化,获取各参变量的线性齐次方程组;3)根据线性齐次方程组的有解条件,推导出气动阀门的动力学稳定性行列式|A|=0;4)求解行列式|A|=0,获取气动阀门稳定性行列式的特征根;5)根据特征根进行气动阀门动力学稳定性的判别:若所有特征根的实部均为负数,则阀门是稳定的;若特征根中存在非负实部,则阀门将是不稳定的,且特征根中正实部越大,则阀门越不稳定,特征根中负实部越小,则阀门越稳定。本发明用于气动阀门的稳定性定量判别及阀门产品的稳定性裕度设计,提升气动阀门的工作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3399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72753.0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冷氦气瓶放气换热过程仿真方法,通过建立气瓶固壁热容单元,根据集总参数方法分别建立冷氦气瓶内侧对流换热数学模型、外侧对流换热数学模型、金属瓶壁导热数学模型和冷氦气体压力温度计算数学模型,在系统仿真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考虑了介质对流、金属瓶壁热容和导热对气瓶内气体温度的影响,提高了冷氦气瓶充放气过程气体温度变化的仿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3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0671.X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16B35/00 , F16B33/06 , F16B31/02 , G01L1/24 , C09D163/00 , C09D127/18 , C09D175/04 , C09D201/00 , C09D1/00 , C09D5/08 , C09D5/24 , C09D5/22 , C23C2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力‑光响应的智能紧固件,包括:螺栓、涂层和探测器;其中,所述涂层包括第一光导层、发光层、第二光导层、反射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一光导层置于所述螺栓的端头下表面;所述发光层置于所述第一光导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光导层置于所述发光层的下表面;所述反射层置于所述第二光导层的下表面;所述保护层置于所述反射层的下表面;所述探测器能够接收到第一光导层和第二光导层传输的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信号。本发明制备简便,成本低廉,不拘泥于螺栓端面的结构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