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海小功率发电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295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50682.4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小功率发电装置,该深海小功率发电装置针对深海低流速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超低速(转速等于和低于1转/秒级的发电机)水平轴结构的盘式发电机实现海流能到电能的转换。采取逆向驱动发电机方式,暂时将发电机作为电动机进行驱动。采用发电部分与电气部分分离的方式,分别进行密封。采用万向轴结构实现自动调向。海水通过冯‑卡门曲线形状的前整流罩均匀分流后冲刷具有两个平面上曲率的桨叶,通过轴承带动转子旋转,切割磁力线而发电。本发明简化了发电装置,电磁脉动转矩十分小,转动部分无铁心,转动惯量小,特别适合于频繁启动和制动的场合,能量转化率高,发电效率高,去掉了传统的密封圈,使用寿命长,维修简便,安全环保。

    一种双全桥反馈型电压补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8792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6040.3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由于器件损耗引起的磁通门激励电压衰减情况,提出了一种双全桥反馈型电压补偿系统,包括实时反馈计算和双全桥电路两部分,其中反馈实时计算根据采集的激励线圈电压作为反馈值,主控芯片计算与激励线圈电压与系统设定电压差值作为误差,通过PI算法计算下一周期每个场效应管导通时间;双全桥电路接收反馈计算的场效应管导通时间控制量,场效应管在不同阶段导通与关断控制激励线圈两端电压,将激励电压补偿至系统设定电压。本发明具有响应快、补偿准、可靠性高、无累积误差的特点,能够将磁通门激励电压快速补偿至系统设定电压,极大提高了磁通门的测量分辨率。

    一种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急速冷却装置及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08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46529.X

    申请日:2025-03-03

    Abstract: 一种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急速冷却装置及工艺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通过液氩随动冷却和基板循环水冷却相结合,实现对打印过程的保护和高效冷却。液氩随动冷却装置可以按需设置冷却部位,实现增材过程的随动冷却,采用液氩作为冷却介质,同时实现冷却及熔池保护效果。基板循环水冷却卡具设计多层密封结构,保证冷却水直接接触基板而不入侵熔池。该发明具有高效冷却、提升构件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可以消除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热堆积现象,改善构件显微组织,提升构件的力学性能,大幅提高增材效率。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半航空电磁接收系统搭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7914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1125512.7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半航空电磁接收系统搭载结构,用于解决由于半航空电磁探测系统在作业时产生的运动噪声,导致探测信号不准确的问题。具体包括凯夫拉细绳、阻尼系统底板、水平阻尼弹簧、牛眼轴承端盖、万向轮、牛眼轴承底盘、牛眼轴承主球、竖直阻尼弹簧、滚动钢珠、牛眼轴承底座,其中,牛眼轴承端盖、牛眼轴承底座和牛眼轴承底盘从上至下固定连接形成结构体,牛眼轴承主球置于牛眼轴承底座中,通过滚动钢珠与牛眼轴承底座润滑接触,结构体通过水平阻尼弹簧固定于阻尼系统底板上,凯夫拉细绳一部分用于连接无人机和阻尼系统底板,另一部分通过内置于牛眼轴承主球的竖直阻尼弹簧与电磁接收系统相连,隔绝了噪声影响。

    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发射系统的功率拓扑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4660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47397.3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发射系统的功率拓扑电路,发射电流形状为半正弦,最大峰值可达800A。电路采用直升机机载电源作为输入电源,输入直流电压28V,通过DC/DC升压电路、谐振电容充电电路、RLC谐振发射电路,最终可发射最大峰值800A的半正弦电流波。DC/DC升压电路设置在直升机舱,将RLC谐振发射电路与舱下发射线圈放在一起放置在飞机舱下,用60m细线连接,对谐振电容进行充电。利用高变比升压电路实现低压、大电流到高压、小电流的一次转换,然后采用全桥电路形式的谐振电容充电电路,在发射的空闲期以高频斩波的形式对谐振电容充电,补充电能。最后经过RLC谐振发射电路把谐振电容上的能量转换成半正弦电流波形,向空间发射电磁场。

    一种双全桥反馈型电压补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8792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846040.3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由于器件损耗引起的磁通门激励电压衰减情况,提出了一种双全桥反馈型电压补偿系统,包括实时反馈计算和双全桥电路两部分,其中反馈实时计算根据采集的激励线圈电压作为反馈值,主控芯片计算与激励线圈电压与系统设定电压差值作为误差,通过PI算法计算下一周期每个场效应管导通时间;双全桥电路接收反馈计算的场效应管导通时间控制量,场效应管在不同阶段导通与关断控制激励线圈两端电压,将激励电压补偿至系统设定电压。本发明具有响应快、补偿准、可靠性高、无累积误差的特点,能够将磁通门激励电压快速补偿至系统设定电压,极大提高了磁通门的测量分辨率。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半航空电磁接收系统搭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79145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25512.7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半航空电磁接收系统搭载结构,用于解决由于半航空电磁探测系统在作业时产生的运动噪声,导致探测信号不准确的问题。具体包括凯夫拉细绳、阻尼系统底板、水平阻尼弹簧、牛眼轴承端盖、万向轮、牛眼轴承底盘、牛眼轴承主球、竖直阻尼弹簧、滚动钢珠、牛眼轴承底座,其中,牛眼轴承端盖、牛眼轴承底座和牛眼轴承底盘从上至下固定连接形成结构体,牛眼轴承主球置于牛眼轴承底座中,通过滚动钢珠与牛眼轴承底座润滑接触,结构体通过水平阻尼弹簧固定于阻尼系统底板上,凯夫拉细绳一部分用于连接无人机和阻尼系统底板,另一部分通过内置于牛眼轴承主球的竖直阻尼弹簧与电磁接收系统相连,隔绝了噪声影响。

    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9808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28936.5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飞行器载荷有限以及探测线圈不平稳的情况,提出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包括金属导电管道、分离支架和连接器三大部分,其中连接器包括铜套、自动调节臂杆、万向滚珠、球座、轮毂、限位卡座和软连接导线。金属导电管道通过连接器围成正多边形,搭建成发射线圈的整体结构。线圈整体连接方式方式采用铜套嵌套软连接导线,软连接导线和金属导电管道之间采用限位卡座、轮毂、万向滚珠、球座、自动调节臂杆进行相连。本发明具有重量轻、转动灵活、稳定性强的特点,极大减少了电磁探测发射线圈的重量并提高了线圈的平稳性,实现线圈发射磁矩最大化。

    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980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1628936.5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飞行器载荷有限以及探测线圈不平稳的情况,提出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包括金属导电管道、分离支架和连接器三大部分,其中连接器包括铜套、自动调节臂杆、万向滚珠、球座、轮毂、限位卡座和软连接导线。金属导电管道通过连接器围成正多边形,搭建成发射线圈的整体结构。线圈整体连接方式方式采用铜套嵌套软连接导线,软连接导线和金属导电管道之间采用限位卡座、轮毂、万向滚珠、球座、自动调节臂杆进行相连。本发明具有重量轻、转动灵活、稳定性强的特点,极大减少了电磁探测发射线圈的重量并提高了线圈的平稳性,实现线圈发射磁矩最大化。

    一种时间域航空电磁法发射线圈机电一体化的电气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557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297625.3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飞行平台载重量有限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时间域航空电磁法发射线圈机电一体化的电气连接装置,包电气元件、安装桶和连接器三大部分,其中连接器包括轮毂、电极板、电极板连接杆和器件支撑架。电气元件包括谐振电容组、晶闸管散热器、电源和控制电路板。发射线圈通过轮毂固定在安装桶上,电气元件通过连接器固定在安装桶内,构成发射线圈的电气连接装置。该装置整体连接是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一部分为连接器和安装桶的连接,另一部分为电气元件和连接器的连接。本发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极大地减轻了电磁发射线圈的重量,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