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对极地表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55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297624.9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相对极地表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能调整旋转电磁场强度大小、位置以及定位待测物质方位。其结构包括金属电极、信号发射器、地表导电介质和导线。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的整体排布方式圆形交错对极排布,导线和金属电极焊接连接,金属电极埋入地表导电介质中且均匀分布在探测区域边缘上,每根导线连通相应的信号发射器,最后发射同一频率下,不同相序的正弦波或方波,以产生磁场强度形状可调的旋转电磁场,本发明有效的降低了电磁干扰。

    一种管式无机/有机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345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06413.1

    申请日:2012-01-10

    Abstract: 一种管式无机/有机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将陶瓷多孔膜浸入硅烷偶联剂中预处理1~24h,漂洗并烘干;将聚合物分别溶解在溶剂中,配成制膜液,静置脱泡;通过在陶瓷多孔膜内表面交替动态过滤聚合物溶液一段时间,形成薄膜分离层;将复合膜于80~200℃下热交联1~4h,使多层膜层间进一步形成化学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管式无机/有机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且制得的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良好,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一种相对极地表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5572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297624.9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相对极地表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能调整旋转电磁场强度大小、位置以及定位待测物质方位。其结构包括金属电极、信号发射器、地表导电介质和导线。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的整体排布方式圆形交错对极排布,导线和金属电极焊接连接,金属电极埋入地表导电介质中且均匀分布在探测区域边缘上,每根导线连通相应的信号发射器,最后发射同一频率下,不同相序的正弦波或方波,以产生磁场强度形状可调的旋转电磁场,本发明有效的降低了电磁干扰。

    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9808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28936.5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飞行器载荷有限以及探测线圈不平稳的情况,提出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包括金属导电管道、分离支架和连接器三大部分,其中连接器包括铜套、自动调节臂杆、万向滚珠、球座、轮毂、限位卡座和软连接导线。金属导电管道通过连接器围成正多边形,搭建成发射线圈的整体结构。线圈整体连接方式方式采用铜套嵌套软连接导线,软连接导线和金属导电管道之间采用限位卡座、轮毂、万向滚珠、球座、自动调节臂杆进行相连。本发明具有重量轻、转动灵活、稳定性强的特点,极大减少了电磁探测发射线圈的重量并提高了线圈的平稳性,实现线圈发射磁矩最大化。

    一种有机/无机中空纤维复合膜的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4253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57171.1

    申请日:2011-06-13

    Abstract: 一种有机/无机中空纤维复合膜的组装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将中空纤维陶瓷多孔膜浸入硅烷偶联剂中预处理0.1~4h,漂洗并烘干;将聚电解质溶解在溶剂中,配成制膜液,静置脱泡;通过在中空纤维陶瓷多孔膜表面交替动态过滤聚阳离子溶液或聚阴离子溶液一段时间,形成薄膜分离层;将复合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100~300℃下热交联0.1~4h,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层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交联分离层。当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溶液在基膜上过滤时,其跨膜压差为-0.02~-0.09MPa。本发明操作简单,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渗透汽化分离膜,并有效提高复合膜的渗透通量,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980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1628936.5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飞行器载荷有限以及探测线圈不平稳的情况,提出一种大深度航空电磁探测线圈的软连接装置,包括金属导电管道、分离支架和连接器三大部分,其中连接器包括铜套、自动调节臂杆、万向滚珠、球座、轮毂、限位卡座和软连接导线。金属导电管道通过连接器围成正多边形,搭建成发射线圈的整体结构。线圈整体连接方式方式采用铜套嵌套软连接导线,软连接导线和金属导电管道之间采用限位卡座、轮毂、万向滚珠、球座、自动调节臂杆进行相连。本发明具有重量轻、转动灵活、稳定性强的特点,极大减少了电磁探测发射线圈的重量并提高了线圈的平稳性,实现线圈发射磁矩最大化。

    一种相邻极地表旋转电磁场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7927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297666.2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相邻极地表旋转电磁场发生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能调整旋转电磁场强度大小、聚焦位置以及定位待测物质属性及其所在方位,其结构包括金属电极、信号发射器、地表导电介质。旋转电磁场发生装置的整体排布方式为圆形相邻排布,金属电极埋入地表导电介质中且均匀分布在探测区域边缘上,每根金属电极连接相应的信号发射器,最后发射同一频率下,不同相序的正弦波或方波,以产生可变聚焦位置的旋转电磁场。

    一种相邻极地表旋转电磁场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79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297666.2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相邻极地表旋转电磁场发生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能调整旋转电磁场强度大小、聚焦位置以及定位待测物质属性及其所在方位,其结构包括金属电极、信号发射器、地表导电介质。旋转电磁场发生装置的整体排布方式为圆形相邻排布,金属电极埋入地表导电介质中且均匀分布在探测区域边缘上,每根金属电极连接相应的信号发射器,最后发射同一频率下,不同相序的正弦波或方波,以产生可变聚焦位置的旋转电磁场。

    一种相对极地表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630214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0647411.X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相对极地表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能调整旋转电磁场强度大小、位置以及定位待测物质方位。其结构包括金属电极、信号发射器、地表导电介质和导线。旋转电磁场产生装置的整体排布方式圆形交错对极排布,导线和金属电极焊接连接,金属电极埋入地表导电介质中且均匀分布在探测区域边缘上,每根导线连通相应的信号发射器,最后发射同一频率下,不同相序的正弦波或方波,以产生磁场强度形状可调的旋转电磁场,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降低了电磁干扰。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半航空电磁接收系统搭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6351276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324734.3

    申请日:2021-09-24

    Inventor: 王贺 张一鸣 王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半航空电磁接收系统搭载结构,用于解决由于半航空电磁探测系统在作业时产生的运动噪声,导致探测信号不准确的问题。具体包括凯夫拉细绳、阻尼系统底板、水平阻尼弹簧、牛眼轴承端盖、万向轮、牛眼轴承底盘、牛眼轴承主球、竖直阻尼弹簧、滚动钢珠、牛眼轴承底座,其中,牛眼轴承端盖、牛眼轴承底座和牛眼轴承底盘从上至下固定连接形成结构体,牛眼轴承主球置于牛眼轴承底座中,通过滚动钢珠与牛眼轴承底座润滑接触,结构体通过水平阻尼弹簧固定于阻尼系统底板上,凯夫拉细绳一部分用于连接无人机和阻尼系统底板,另一部分通过内置于牛眼轴承主球的竖直阻尼弹簧与电磁接收系统相连,隔绝了噪声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