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5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210216957.4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器李萨如扫描模式空间视场覆盖率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激光器相关特性参数;建立激光器的李萨如扫描离散数字模型;构建出射激光的数字模型,激光出射的强度分布利用高斯模型进行仿真;根据激光器单帧扫描点数ρ,确定数字化扫描视场区域数组,用数字化扫描视场区域数组记录激光光束扫过的频次或强度;根据激光器李萨如扫描离散数字模型、激光器相关特性参数、以及出射激光的数字模型,对数字化的扫描视场区域进行仿真扫描,对扫描过程中处于激光束范围内的扫描视场区域数组进行赋值计数;根据数字化扫描区域数组记录的数据,对扫描视场区域数组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视场内的激光扫描覆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8705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403237.X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1C21/24
Abstract: 一种提高APS星敏感器动态性能的方法,本发明步骤:(1)根据星光的光电转换传递路径,建立星敏感器基于恒星能量、通光孔径、量子效率、运动角速度、信噪比等参数的动态性能分析模型,分析确定积分时间、灵敏度、视场中恒星探测概率等动态性能参数;(2)根据运动角速度、视场、图像探测器分辨率、星点扩散函数等因素确定APS积分时间;(3)图像探测器的卷帘式快门在大运动角速度情况下,对星图恒星对角距有较大影响,针对APS特有的卷帘式快门积分方式,设计星点位置补偿修正方法;(4)设计星敏感器双帧星图处理模式,根据两帧星图星点位置,在更高角速度情况下,对航天器角速度进行估计。本发明提高了APS星敏感器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54160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110460777.2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敏感器数据存储与注入模块和方法,包括引导程序模块、星上计算机、程序运行模块、主、备份程序模块。星上计算机完成对上传运行程序的接收,以及将运行程序向程序运行模块的注入,并在注入完成后对程序运行模块中的运行程序进行比对。程序运行模块在接收到比对通过的运行程序后将运行程序发送主、备份程序模块;星上计算机对主、备份程序模块中存储的注入程序完成比对后,启动引导程序模块实现对程序运行模块的引导,程序运行模块采用新注入的运行程序工作。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星敏感器开箱二次落焊的问题并实现对星敏感器的在轨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2540056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460765.X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1R31/308 , B07C5/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PS芯片测试及筛选方法,针对宇航级APS芯片成本高、采购周期长带来的影响,对工业级APS芯片进行高温老炼试验,并对老炼前后APS芯片的特定的光电性能参数进行测试,通过比较老炼前后光电参数的变化量来判断器件的性能的优劣,从中筛选出满足宇航任务使用要求的芯片。
-
公开(公告)号:CN10250685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54350.4
申请日:2011-11-10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钟红军 , 卢欣 , 黄江川 , 王晓磊 , 李春江 , 赵春晖 , 黄欣 , 李晓 , 高文文 , 李玉明 , 刘达 , 郑然 , 程会艳 , 王晓燕 , 李春艳 , 余成武 , 刘婧 , 梁士通 , 钟俊 , 鹿瑞 , 郭兵 , 叶东东 , 王飞 , 孙越 , 沈娟
Abstract: 一种提高APS星敏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所述星敏感器采用基于CMOS工艺的APS芯片作为图像传感器,步骤:(1)根据恒星的光信号在APS星敏感器中的光电转换传递路径,建立基于光学系统、APS工作电路的星点辐射能量传递模型,确定APS图像传感器的量子效率、填充因子、积分时间,确定光学系统的通光孔径、透过率、中心波长,并选择满足要求的光学系统;(2)利用上述量子效率、填充因子,选择APS图像传感器,并根据积分时间,确定APS图像传感器的驱动时序;(3)根据建立的基于光学系统、APS工作电路的星点辐射能量传递模型中的电源及电路噪声的要求,设计APS工作电路;(4)对恒星进行成像,并提取恒星坐标,并最终输出APS星敏感器相对于惯性空间的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655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238146.9
申请日:2009-11-1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双模式控制方法,当星上计算机判断出紫外导航敏感器在连续多个周期内提取的星点数目低于事先设好的星点数目阈值时,星上计算机向紫外导航敏感器发送模式设置指令,将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工作模式由正常工作模式转成binning工作模式,紫外导航敏感器上的信息处理算法转成binning工作模式下的信息处理算法,当紫外导航敏感器提取的星点高于事先设好的星点数目阈值的3倍时,星上计算机将紫外导航敏感器由binning工作模式转成正常工作模式。在Binning工作模式下紫外导航敏感器可探测的星等提高了1个等级、运算速度提高了1倍以上,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和敏感器的感光能力,拓宽了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工作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538785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110460945.8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钟红军 , 梁士通 , 唐勇 , 卢欣 , 赵春晖 , 郝云彩 , 黄欣 , 武延鹏 , 李春江 , 余成武 , 王晓燕 , 刘婧 , 钟俊 , 郑然 , 刘达 , 李玉明 , 鹿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杂光抑制的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本发明将对光学系统的杂光要求和遮光罩的杂光抑制要求分离,为遮光罩自身的杂光抑制能力提供设计依据;本发明在保证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口径和视场的情况下,根据星敏感器要探测的星等,计算其在星敏感器像面上的照度,分析计算星图识别算法所需的信噪比,根据该信噪比要求计算像面所要求的杂光照度,本发明可以单独开展遮光罩设计和仿真,设计和分析速度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64458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110460896.8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敏感器低频误差测量方法,建立由自准直平行光管、静态多光路星模拟器、调整支架、测量系统和激光对准器组成的低频误差测试系统,将星敏感器安装在隔震台上,采用真空钟罩将星敏感器置于真空环境中,真空钟罩上设有玻璃窗口,玻璃窗口透过率不小于95%;监视并测量真空条件下不同温度时星敏感器星点成像位置及光学基准镜的自准直成像位置,最终实现对星敏感器低频误差的测量。本发明测量系统可同时实现不同光谱型的单颗恒星(与多颗恒星)的模拟和对光学基准镜的自准直测角,监视并测量真空条件下不同温度时星敏感器星点成像位置及光学基准镜的自准直成像位置,提高了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506856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110354350.4
申请日:2011-11-10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钟红军 , 卢欣 , 黄江川 , 王晓磊 , 李春江 , 赵春晖 , 黄欣 , 李晓 , 高文文 , 李玉明 , 刘达 , 郑然 , 程会艳 , 王晓燕 , 李春艳 , 余成武 , 刘婧 , 梁士通 , 钟俊 , 鹿瑞 , 郭兵 , 叶东东 , 王飞 , 孙越 , 沈娟
Abstract: 一种提高APS星敏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所述星敏感器采用基于CMOS工艺的APS芯片作为图像传感器,步骤:(1)根据恒星的光信号在APS星敏感器中的光电转换传递路径,建立基于光学系统、APS工作电路的星点辐射能量传递模型,确定APS图像传感器的量子效率、填充因子、积分时间,确定光学系统的通光孔径、透过率、中心波长,并选择满足要求的光学系统;(2)利用上述量子效率、填充因子,选择APS图像传感器,并根据积分时间,确定APS图像传感器的驱动时序;(3)根据建立的基于光学系统、APS工作电路的星点辐射能量传递模型中的电源及电路噪声的要求,设计APS工作电路;(4)对恒星进行成像,并提取恒星坐标,并最终输出APS星敏感器相对于惯性空间的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752987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41997.0
申请日:2012-07-13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H05K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星敏感器的线路盒,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框、盖板和穿钉。所述电路板和电源板均固定于边框内部构成一个模块,所述各模块具有相同的外观尺寸,且在垂直于模块板面方向上相互层叠的组装为一体,其中,安装电源功能的电路板安装于所有模块的最下方,相邻的两个模块的电路板间具有相互配合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接插件,并在组装完成后插接在一起;所述盖板安装于在最上方的模块上;在组装完成后,所述穿钉在垂直于电路板板面方向上贯穿于层叠的模块之中,将各所述模块固定在一起。本发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散热良好,具备一定抗辐射总剂量能力,安装方便、结构紧凑、重量小,易于产品化批量生产加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