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686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419831.7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7/18 , G06F17/11 , G06N20/10 , G06N2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镍基合金蠕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镍基高温合金蠕变寿命预测方法,包括:构建镍基高温合金数据集;构建Larson‑Miller参数法和热强参数综合方程结合的经验公式模型;构建SVM模型;构建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对上述三个模型利用集成学习中的加权平均法得到集成模型;利用集成模型得到特定镍基合金在特定温度和特定拉力条件下的合金蠕变寿命预测值。本发明综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机器学习模型的优点,发挥各个模型的优势。通过集成模型构建镍基高温合金的蠕变寿命预测相比于单个模型来说具有更加高的准确性,并且相比传统的公式法具有更小的误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9686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19831.7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7/18 , G06F17/11 , G06N20/10 , G06N2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镍基合金蠕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镍基高温合金蠕变寿命预测方法,包括:构建镍基高温合金数据集;构建Larson‑Miller参数法和热强参数综合方程结合的经验公式模型;构建SVM模型;构建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对上述三个模型利用集成学习中的加权平均法得到集成模型;利用集成模型得到特定镍基合金在特定温度和特定拉力条件下的合金蠕变寿命预测值。本发明综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机器学习模型的优点,发挥各个模型的优势。通过集成模型构建镍基高温合金的蠕变寿命预测相比于单个模型来说具有更加高的准确性,并且相比传统的公式法具有更小的误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599720.9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性能平衡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技术领域。所述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按原子百分比例为:Al:8.5~10.5at.%,Cr:14.0~17.0at.%,Mo:1.0~1.5at.%,Nb:1.0~1.5at.%,Ta:1.5~2.0at.%,W:0.5~1.0at.%,Re:0.5~1.0at.%;V:1.5~2.0at.%,其余为Ni。本发明通过成分和热处理的选择,制备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高的理论蠕变性能、低的有害相、适量的沉淀强化相、负的晶格错配度、低的密度、优异的铸造稳定性和足够宽的γ单相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8121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54327.4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nventor: 赵爱民 , 张月 , 刘伟 , 裴伟 , 郭军 , 田耕 , 杨韶光 , 曹阔 , 王旭明 , 肖俊 , 蒋辉 , 郄镕鉴 , 徐斌 , 崔译夫 , 鲍祉屹 , 刘鹏飞 , 吴天宇 , 刘飞
IPC: C22C33/06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2 , C22C38/48 , C22C38/58 , B22C9/04 , C21D1/00 , C21D1/26 , C21D6/00 , C21D9/00
Abstract: 一种熔模精密铸造铁素体抗菌不锈钢的制备方法,成分范围为:C≤0.03%;Si≤0.75%;Mn≤2.0%;P≤0.05%;S≤0.05%;Cr 24.0~26.0%;Ni 2.0~4.0%;Cu 1.8~2.5%;Nb 0.18~0.24%;其余为Fe和杂质。制备工艺如下:冶炼→熔模精密铸造→固溶处理→抗菌退火。在铸造Cr25铁素体不锈钢中添加1.8~2.5%铜,通过合适的固溶处理和抗菌退火热处理,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50~500纳米的富铜相,可以突破不锈钢的钝化膜,而赋予铸件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高达99%。本发明制备的铸造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且具有持久抗菌性能、抗菌范围广,可用于生产高端铸造不锈钢水龙头、门把手等精铸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491894A
公开(公告)日:2004-04-28
申请号:CN03153652.2
申请日:2003-08-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烟气湿式固碳法生产微细碳酸钙的方法,利用湿式固碳技术,避免碳化法对低浓度二氧化碳吸收不完全,采用碱吸收—复分解再生二步法将烟气中二氧化碳吸收,使之快速形成可溶性碳酸盐,而后与经消化、过滤的精制氢氧化钙悬浮液来进一步合成均质碳酸钙,之后经沉淀、清洗、过滤、烘干后得到最终产品。另一方面,固碳后气体经脱水脱氧可得高纯度氮气,将其导入氮化炉可进一步合成氮化物复相制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回收烟气中的低含量二氧化碳5-15%,可使烟气净化,减少污染,提高烟气中氮气浓度,使之成为无机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氮化物的宝贵气体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298145.3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3/203 , G01N23/20058 ,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铁材料复杂多相组织的高效定量化分析方法,涉及钢铁材料显微组织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对复相组织样品进行EBSD表征,根据输出的EBSD原始数据文件(ctf文件),首先分离出面心立方相(奥氏体),然后基于畸变程度不同的体心立方相菊池带衬度值不同、对应灰度值不同这一特点,确定EBSD原始数据中每个被判定为体心立方相的像素点实际对应的相种类(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等)。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含有奥氏体和不同体心立方相的复杂多相组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对含有面心立方相,并具有多种体心立方相组织(两种及以上)的相成分分布和含量进行准确的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46641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12687.7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镍基合金先验知识的材料数据清洗方法,属于材料合金合成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镍基合金经验公式对材料数据进行曲面拟合;通过基于镍基合金先验知识的合金仿真软件对材料数据进行仿真,根据合金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以及拟合得到的曲面图,对不符合镍基合金先验知识的材料数据进行清洗。采用本发明,能够去除材料数据中的误差数据,进一步精简材料数据,改进了镍基合金材料数据在应用于机器学习时的数据干扰,从而达到优化机器学习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570439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086172.4
申请日:2009-06-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4B35/626 , C04B35/599 , B09B3/00
Abstract: 该发明涉及用淤泥沙制备包含β-Sialon的陶瓷粉体的方法,属于陶瓷、耐火材料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该方法以水利固体废弃物淤泥沙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氧化铝,配入还原剂碳,加入适量粘结剂,混合球磨后,置于模具中机压成型,坯体放入管式炉中,埋焦炭,在流动氮气气氛下烧结,所得烧结制品粉碎后除去残碳,即得到本发明的包含β-Sialon的陶瓷粉体,其主成分为β-Sialon或β-Sialon-Al2O3。本发明方法简单,制备条件易控制,所得产物物相较纯。用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能源等工业领域。本发明可以大幅度提高淤泥沙的附加值与利用率,不仅变废为宝,改善了环境,而且极大降低了传统β-Sialon及β-Sialon-Al2O3的制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6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02412.7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析出相强化的镍基涡轮盘高温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镍基涡轮盘用高温合金的技术领域。所述镍基涡轮盘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按原子百分比例为:Al:5.0~6.0at.%,V:8.5~13.0at.%,Nb:7.5~9.5at.%,Cr:10.0~15.0at.%,其余为Ni。本发明通过成分和热处理的选择,制备的镍基涡轮盘高温合金具有γ'摩尔分数为10.01~23.12mol%,γ”摩尔分数为22.01~28.12mol%,有害相摩尔分数为0mol%,在1000℃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外,优秀的组织稳定性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34953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10175637.4
申请日:2007-10-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4B35/599 , C04B35/622
Abstract: 一种利用红柱石为主原料制备β-SiAlON陶瓷粉体的方法,属于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工艺为:将红柱石与SiO2、石墨按照100∶(10-20)∶(20-35)的质量百分比混合;球磨后干压成型,成型压力为30~50MPa;成型后的素坯放入箱式烘箱中在100~120℃下进行12~24小时烘干;烘干后的素坯埋入煤矸石+石墨的混合粉体中烧结,通入普氮,在1400~1600℃下保温2~6小时,冷却至400℃以下停止通氮气;样品在空气中600~800℃烧2~4h除去残余碳,制品中SiAlON质量百分比为70~90%,另外含有少量SiC及Al2O3相。优点在于:对合理利用红柱石的途径进行了开拓、发掘,并且最终利用红柱石得到了具有较高纯度的SiAlON陶瓷粉体,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能源等工业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