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尺寸异质结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07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32544.5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尺寸异质结晶体管器件结构,包括:衬底、栅介质层、栅电极、源漏电极层,在衬底上具有异质结沟道层,异质结沟道层包括第一沟道层和第二沟道层。栅电极和所述栅介质层位于衬底和所述异质结沟道层之间构成底栅结构。栅电极和栅介质层位于异质结沟道层之间构成顶栅结构。同时提供了对应器件结构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异质结结构提升了晶体管开态电流,采用禁带较宽的沟道材料改善了短沟效应和泄漏电流,采用接触电阻更小的材料作为异质结和源漏接触的接触层,减小了接触电阻。

    一种氧化物晶体管的表面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38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56199.0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物晶体管的表面处理方法,属于集成电路微纳电子器件领域。具体步骤包括提供一衬底,在其上形成底栅电极;在底栅电极上依次形成一电介质层、氧化物有源层;在所述氧化物有源层两侧分别形成源漏电极;采用电子束蒸镀在所述源漏电极之间的氧化物有源层上蒸镀一层可氧化金属,然后通过自然氧化,空气退火氧化,氧气退火氧化等方式使金属转变为金属氧化物。通过形成氧化物层,可以有效减小晶体管的界面态密度,提高晶体管的场效应迁移率,改善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和功耗性能,此外,还可以改善晶体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集成电路的整体性能。

    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3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05068.3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电子器件领域。该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栅电极、金属‑绝缘层电介质、有源层和源/漏电极,栅电极位于衬底之上,金属‑绝缘层电介质位于栅电极之上,有源层位于金属‑绝缘层电介质之上,源/漏电极位于有源层之上,所述金属‑绝缘层电介质结构采用氧化铝/钛/氧化铝的三明治结构,所述氧化铝薄膜厚度分别为10‑100纳米,钛薄膜为金属钛薄膜或氧化钛薄膜,所述钛薄膜厚度为10‑100纳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微电子器件的新型high‑k电介质材料,该金属‑绝缘层混合电介质采用磁控溅射和原子层淀积工艺制备,步骤简单、成本低,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4785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0826414.2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制备方法,属于集成电路制造和显示领域。本发明的核心是整个薄膜晶体管全部采用原子层淀积技术制备,工艺温度低、成膜质量高、薄膜厚度控制精确。薄膜晶体管的绝缘层和有源层,采用相同的工艺手段、相同的淀积温度,可以连续生长,有利于减少沟道和绝缘体的界面陷阱和界面微变形,提高界面质量,改善器件的亚阈值摆幅。且有源层和绝缘层共用相同的光刻掩膜版图形化,因此减少了一次光刻,节约了工艺制造成本。本发明有望在未来的TFT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中得到应用。

    栅极驱动单元及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42742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256402.7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移位寄存模块、输出模块和下拉模块;移位寄存模块分别在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的控制下,根据输入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和第二节点的电压信号;输出模块在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与第二节点的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时钟信号端之间连通;下拉模块在第二节点的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压端之间连通。本发明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及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特性稳定。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或聚合物发光器件显示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